整理 | 职伴君
我们每周会收集关于职业成长、职业生涯、求职等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在这篇文章后面的评论区写下自己的职业困惑和疑虑。
职伴君每周二会选出4-5条有代表性的问题,由资深HR和猎头为你解答。
(如果觉得问题过于隐私,可以标注“隐私”。我们会在发布答案时隐去微信名,评论区也不会公开你的留言。)
1
找工作时被原单位知道
自己要跳槽该怎么应对?
Q:
我
找工作时被原单位搜到了自己的简历,现在公司已经知道了我准备跳槽了。我该怎么应对啊?
1)
现在招聘网站都有屏蔽搜索的功能,你可以设置让哪些公司搜不到你的简历,如果你不想让现在的东家知道你想跳槽,就把他屏蔽掉就是了,记得最好把关联公司的一并屏蔽,这样比较安全;
2)
如果被发现更新简历了,比如题主这种情况,如果领导没找你,你就装不知道,该干啥干啥;
3)
如果领导找你谈话了,保持镇静,别慌,这真不是什么事,你先看看他找你想谈什么。
如果领导询问你是不是有跳槽的想法,那一般说明还是想探探你的底,其实是不希望你走的,想看看你为啥想动。
这时,你可以委婉的表达一下自己面临的一些困难,或者自己的一些想法
(比如想升职加薪,这时正好可以顺势提出来),
看看领导如何反应;
4)
如果真想挽留你,一般都会有一些实际的行动,如果不想挽留你了,可能都不会找你谈话,直接就安排招新人了。
——资深人力总监@Ying
2
通知入职后又说要复试
我要去吗?
Q:
前两天接到了新公司的入职通知,但今天HR又打电话说要再次复试,这是什么意思啊?我还要去吗?
1)
在你还没入职之前,又面试了别人,还想再比较比较,或者借口最终面试觉得还是不合适,pass掉。
2)
之前所面试的部门,有上层领导了解到情况后,想再亲自了解下情况。
归根结底就一个,你绝不是他们所有人选里最满意的一个。
——某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莫宁
3
HR怎么看待三十岁以上的
基础岗位求职者?
Q:
我今年三十了,感觉找工作越来越难,不知道是我的年龄问题还是岗位问题,想问问
互联网行业的HR都是怎么看待三十岁以上的基础岗位求职者的?
A:
我只想说其实作为HR,没有任何资格和资本对求职者的的生活说三道四、恶意揣摩、用有色眼镜看人,加以歧视。
唯一需要,也是唯一只能关注的,是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
HR没有任何资格超出这个范畴去看人。
我见过银行做的好好的,辞职,做IT重出发的英国人;
干了15年依然是底层效率高快乐程序员的美国人;
到了三四十岁经验丰富始终是 individual contributer 的资深设计师。
他们每天都很快乐,每天都能高效地完成工作,这还不够吗?
就意图来说,我30岁转不行?
我之前荒废了,30岁奋发图强不行?
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匠人不行?
我有业余爱好占用时间,只想做基础工作不行?
我就是能做好工作,对工资满意,不想升职不行?
还是那句话,HR没有资格去想这些揣测人家的背景和意图。
如果这就是国内HR行业的现状,我只能说病态。
就是因为这样一群不以纯粹工作能力为依据,却要从家庭社会关系个性等揣摩和歧视应试者的HR们,才造成了行业巨大的压力,才造成了普遍追求管理岗的浮躁。
才有了所谓的成功之路和成功学,把人都弄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样子,封死了生活中多样的可能性和流通性。
——某上市公司HRD@曾维昭
4
30岁选更容易晋升的
还是喜欢的岗位?
Q:
最近接到两个offer,比较犹豫,想问下
30岁选更容易晋升的还是喜欢的岗位?
A:
职业规划不仅仅有目标,也需要有其他的参考因素,比如在当前的你的择业价值观,到底哪些因素对你来说最重要?
1)
先讨论目标的问题 甲方快消品行业产品/品牌经理
(在该行业算刚入行的新人),
希望未来可以独立运营品牌。
这个目标是否是经过职业调查,确切的知道目标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且确定这就是自己想要的?
如果是,继续。如果不是,在这你需要思考一下了?
你是需要多几个机会试试?还是只想从这个目标开始试试?
2)
关于当前的择业价值观的问题从你的问题中看,你比较看重的因素。
职位和自己职业规划的匹配度,直属领导,公司平台大小,薪资,岗位级别高低,可能性升迁机会...
仔细想想,这些因素如果按照重要性排序,哪些对于当前的你最看重?
哪些可以放在后面? 当你清楚自己的择业需求,就知道怎么选择了。
3)
关于别人的建议可以多听,但是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
4)
目前两个岗位最大的区别在于:A是确定的岗位职责,B让你看到更多可能性,所以要看你自己到底要什么。
——职业规划咨询师@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