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每一位重要的作家几乎都接受过《圣经》 文学的熏陶,都曾受过《圣经》语言的训练。其实,中国古代的许多哲学思想都有来自圣经的智慧;中国文字的产生与圣经密切相关,许多文字的形状和内容都是来自《圣经》中创世纪里记载的故事。
作为语言学 的一个重要来源,《圣经》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影响是非常明显、非常深刻的,它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而且还给语言注入了充足的血液。
因为《圣经》蕴含着极高的思想和哲学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和文学价值,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作家从中引经据典选取素材、编
写
情节、引用人物、汲取灵感。同时许多大文豪都是基督徒,在敬畏神的前提下,他们藉着《圣经》的启示,写下了许多经典巨著,例如雨果、沙士比亚、托尔斯泰、弥尔顿、王尔徳、狄更斯、班扬、勃朗特等等,因着他们的信仰和神的赐福,为人类的文学宝库留下了璀璨的明珠。
假如没有《圣经》和基督教信仰,西方文学史可能要重新撰写。
在历代名家们的流芳百世、经久不衰的经典中,我们经常得以见到《圣经》熟悉的“身影”。
《圣经》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价值与地位是有目共睹的!
它之所以成为历 代学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和艺术宝库,这与其语言里所蕴涵的深层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更是与上帝在这本书里赐下智慧和祝福是分不开的!
总之,《圣经》在成书后两千多年来之所以经久不 衰,是因为它赐给人类的精神世界一个最强的支柱和信仰的源泉,同时伴随着它自身巨大的文学价值以及对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所以《圣经》一直是全球最畅销的一本书,如果你想了解西方文学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文学名著,
你应该先去读《圣经》!
《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直接援引《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
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来源于《旧约 传道书》
威廉·福克纳的《押沙龙 , 押 沙龙》(Absalom, Absalom!)来源于《撒母耳记下》
斯坦贝克的《伊甸园以东》(The East Of Eden)来源于 《创世纪》
直接从《圣经》里汲取题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弥尔顿(John Milton)的诗 歌里弥漫着基督信仰的内容,“在经历了20年的政治奔波 后,他最终意识到并回归他一生的真正使命:以他天天诵读的《圣经》为故事题材,写出《圣经》题材的文学作品” ——
《失乐园》(Paradise Lost),
《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
《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
这三 部曲都是基于圣经中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加工、改编 的。
王尔德(Oscar Wilde)的《莎乐美》 (Salomé )也是取材于《福音书》中关于施洗礼者圣约翰和希律王女儿莎乐美之间的故事。
狄更斯(Charles Deckens,1812-1870) 是英国另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曾经说过,耶稣所说「浪子回头」的比喻是所有文学中最顶尖之作。狄更斯的小说《耶诞钟声》(A Christmas Carol)描写一位小气财主的转变;许多人认为这部书是有关基督徒改邪归正的寓言故事。
以《圣经》里 的基督教思想与教义为主题进行创作:
班扬(John Bunyan)的《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古舟子咏》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暴风雨》(The Tempest)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的《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白鲸》(Moby Dick)
把《圣经》故事里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 的性格里,通过比喻、 隐喻或象征等手法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的《简爱》(Jane Eyre)
狄更斯的《大卫·科 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海明威的《永别了, 武器 》(A Farewell to Arms)
斯坦贝克的《愤怒的 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
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的《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圣经》中丰富多彩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对 一些作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莎士比亚经常模仿《圣 经》中先知文学、启示文学的手法在其戏剧中埋设伏笔, 制造悬念。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处理大量引用《圣 经》中的典故以外,书中主人公简·爱的人生历程也是深受神的指引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最终获得自己的幸福。
此外,书中涉及的一系列意象也和圣经息息相关,如水、 火的意象与《圣经》中“水代表破坏性的力量,火代表重生、热情紧密相关”。
全书的词句、节奏和抑扬顿挫,也都深受钦定本《圣经》的影响。
福克纳从小就深受《圣经》影响,《旧约》更是他最喜欢并反复阅读的书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