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一口气看遍6000年世界文明史,值得珍藏的博 ...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Chill贵州:当代人的精神快充站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这部爆款台剧,戳破了我们最深的痛与怕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现在的名校大学生,都不会读书了?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有个高焦虑超谨慎的爸爸,我不敢轻易快乐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影 | 《萨利机长》:一个旧闻事件,却拍得罕见的高级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6-12-15 19:59

正文

原标题:《萨利机长:成功救了自己两次的美式新英雄》


作为一个灾难电影的集邮控,我觉得《萨利机长》拍得罕见的高级。


导演有想法,演员有演技,片名有深意,编剧超聪明,角度太别致,结尾很点睛。


一个耳熟能详的旧闻事件,竟被拍出让人心悬一线的波澜壮阔感。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从纽约起飞,因遭遇鸟击致两边引擎损坏,萨利机长根据多年飞行经验和临场直觉,没听塔台迫降到附近机场的指令,千钧一发之际选择水上迫降,全机人员得以奇迹获救。


影片抛出一个质疑:萨利机长水上迫降的必要性是否成立。与电影名呼应,“sully”的另一层意思是:污点。


没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绚丽夺目的特效、咬牙切齿的反派,但却给我的余震很持久。


《萨利机长》,重新定义美式英雄。看着救援高效有序地进行,质疑严谨合理地解开,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转,深感脚踏实地的各司其职是灾后幸存的有力保障。


我也不由得想到中国的萨利机长们,如前几个月上海虹桥机场,机长何超紧急起飞,从横穿飞机上方掠过,避免两客机险些撞机;


以及前几年的杭州司机吴斌,在高速路上被从天而降的铁片击中腹部后,在生命最后一分钟仍心系全车人的安危,忍痛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


在我们平安的生活中,多少不知名的人在负重前行,内心向每一位“打好这份工”的平凡英雄们致敬。




既然连电影都别出心裁了,我的观后感也可以别出心裁:萨利机长在救完世界后如何救自己。


我觉得,比起营救世界,萨利机长的自我营救显得更加艰难且意义重大。


飞机升空时遇到鸟击,萨利机长全程高能且冷静利落,把河道当成跑道,完成水上迫降界史无前例且无人伤亡的壮举。


这场壮举只花了208秒,但要证明这是一场壮举则更令人揪心。


我腹黑地想,如果根据调查组的预测,计算机的模拟,其中一个引擎仍有推力,飞机完全能够迫降到附近机场,或者证物没有找到,在听证会上他干得好但说不好,那萨利机长会面对什么?


他那些遇到意外时的泰然自若,疏散乘客时的来回排查,从行李架上拿衣服给乘客御寒的周到,最后撤离前穿上制服的体面,以及最后得知155人全部获救时难以自持的欣慰,可能功不抵过。


他一生运送过上百万的乘客,最后的208秒却将他盖棺定论,假设调查不利于他,40多年职业生涯晚节不保,提前退休且拿不到退休金,可能瞬间从一个英雄瞬间沦为骗子。


如果他内心不强大,可能重大事故后的噩梦会把他压垮;如果失踪的引擎没找到,他可能会面临肖申克那种含冤的遭遇;如果他不积极自救,可能一个冒失鬼的定罪会葬送他的声誉。


很多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可抗力,像是大雁撞坏飞机引擎那样,突发,混乱、失控,后果严重。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我认为萨利机长沉稳的自救之路是最大亮点。


01 敬业精神是自救基础


两位飞行员有着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认真落实起飞前各项指标的确认,遇到意外时坚守岗位的职业操守,事后不卑不亢地配合调查的专业精神。


信奉“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的他们,闪光魅力完胜美国各种大IP里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


尤其是鸟击后,萨利机长的即兴发挥,简直把他42年从业的经验和技术呼之欲出。


他太了解这个型号飞机的性能和状况,读过无数牺牲机长的驾驶舱通话记录副本和事故调查经验。当调查组说引擎没坏时,他仍有说机器坏了的自信。


专业升华为活学活用和泰然自信,在危难时刻才能临危不惧且不墨守陈规。


02 自行度过心里的难关


迫降成功后,萨利机长身上立刻多了三座大山,一是后知后觉的后怕心理,二是突如其来的英雄待遇,三是官方调查组的不利推断。


他寝食难安,常做噩梦,恐慌压抑,跑步分神差点被车撞。


英雄VS对英雄的质疑,两个事实齐头并进。出租车司机的赞美,酒店店员的拥抱,调酒师以他的名字命名一种酒,上脱口秀做节目,被视为全民英雄。


但与此同时,官方调查局询问他血糖值、休息情况、家庭烦心事等问题,以及提供的引擎状况推测,计算机模拟结论,让他觉得困惑,陷入自我怀疑。


他沉住气,坚持夜跑,不骄不躁、自我审视,最终在听证会上听完驾驶舱录音后释放心结,为自己和同伴感到骄傲。


03 说话之道勘称教材


萨利机长壮举载入史册的同时,他的说话之道以及处理之道也毫不逊色。


当调查组对他们进行个体表现调查时,光头说来进行坠机调查,萨利反应很快:“不是坠机,是水上迫降。”


当调查组根据过往经验,认定鸟类不可能导致两个引擎都损坏时,萨利轻松回答:“凡事总有头一遭”。


当调查组搬出航空工程师和计算机模拟等貌似权威的质疑时,萨利自信应答:“他们错了,他们不在现场。”


当副机长对调查感到不快时,萨利了解航空公司及其保险公司的立场并安慰:“调查组只是照章办事”。


当发现调查局面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时,仍然头脑清晰,自我营救,建议听证会上把模拟环节改到听驾驶舱通话记录之前,最后自己再完成证词,并不卑不亢地表达:“观看模拟是我的权利”。


最后听证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调查的漏洞,说服模拟加上人为反应时间,让一直针对他的调查组360°改观,还赞美了所有救援人员的功劳。




"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所有人的,乘客,救援人员,空管人员,轮渡船员,还有警局潜水小队。我们都尽了一份力,这才是我们能够幸存下来的原因。”  

或许并没有一套没有污点的体制,但在我心中,萨利机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成功救了自己两次。



作者:梁爽,文如其名。文章转载自作者公众号:哪梁爽哪呆着(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

编辑:辛巴德



读者书房今日推荐


《读者》2016年度好书盘点

这10本书一定不要错过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