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人物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物  ·  颜值小家电,打工人不伺候了 ·  2 天前  
每日人物  ·  emo的年轻人,抛弃网易云音乐 ·  2 天前  
人物  ·  闫妮,没事干就没事干,快乐 ·  3 天前  
人物  ·  叶嘉莹 莲心不死 ·  4 天前  
每日人物  ·  网红小家电,打工人不伺候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人物周刊

非遗“破圈”的花西子实践:守住文化,更要创新

南方人物周刊  · 公众号  · 人物  · 2024-11-28 12:00

正文

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在凉山地区深耕三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


 / 余宝路


当前,中国公益事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活力。近日,南方周末第五届筑梦者公益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新公益,新征程”为主题,汇聚来自政府、企业、公益组织、高校等领域的代表,围绕公益品牌创新与社会价值展开深度探讨,激发行业新思路,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在2024筑梦者公益大会现场,年度名单正式公布。其中,由中国美妆品牌花西子母公司设立的浙江省宜格慈善基金会所发起的“薪火传承计划—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荣获“年度公益案例”,成为本年度最具启发性和时效性的公益案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作为2024年度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入选案例,将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案例库,在国际培训工作中使用,并适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这不仅是对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的肯定,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非遗的国际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贡献了中国色彩。



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已开展3年多时间,创新性地打造“非遗传承人+在校教师”的教学模式,通过民族文化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民族文化传习室建设、民族文化艺术节展演、民族文化论坛和课题研究等系统化行动,有效扩大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覆盖范围、影响人群。该项目不仅促进了青年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非遗普及教育,还进一步增强了师生文化自信,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非遗进校园,传承看少年

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花西子“薪火传承计划”在凉山地区深耕三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


“薪火传承计划”于2021年启动,2022年项目进入四川凉山地区,目前已面向凉山42所学校78410名学生,累计开展民族非遗文化教学5650小时,完成10项非遗校本教材开发,彝绣、月琴、阿都高腔、彝族口弦、朵洛荷、金江鼓乐、蹢脚舞、傈僳族火草织布等36项非遗技艺走进课堂。



花西子将凉山地区14个民族的非遗文化转化为校园课程,让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打开文化传承的新局面。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的重要场域,为当地非遗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正是“薪火传承计划”的独到之处。



通过非遗课堂,学生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学习非遗技艺,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自项目示范校金沙镇中心校的学生表示,她最喜欢彝绣课程,看到老师在绣布上不一会儿就绣出了一朵花的雏形,她感到非常惊叹,很渴望学习这项技艺。


喜欢月琴的同学也开心地分享道:“我经常把月琴带回家演奏,让爸爸妈妈也能听到非遗的声音。”



金沙镇中心校的老师取比格西表示,现在每周两节的民族文化课堂已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种期待。“薪火传承计划”让非遗文化慢慢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无形中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


然而,在课程普及的过程中,花西子也观察到,由于非遗师资的紧缺,非遗传承人教学规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使其难以覆盖到更多的学生和学校。


基于此,2024年,薪火传承计划创新性地引入了“非遗传承人+学校老师”的授课模式。通过启动“在校老师非遗教学培育计划”,激励学校深入挖掘和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师资源,不断扩大非遗教育的教师队伍。这一举措不仅使老师们也有机会成为非遗传承人,还推动了非遗文化从“进校园”到“在校园”。



作为首批入选培育计划的老师之一,前金沙镇中心校校长刘江,在今年9月项目启动仪式上,拜省级彝族民歌传承人杨军几为师。在拜师仪式上,刘江手持拜师帖,满怀兴奋地表示:“十年来,我一直在致力于凉山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今年花西子推出的这项培育计划,让更多老师有机会深入、系统地学习非遗文化,提升他们的非遗技艺,从而更好地让这些文化在校园、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传承。”


据花西子公益团队透露,“在校老师非遗教学培育计划”还将在凉山的42所非遗示范校招募20名学校老师作为首批培育对象。项目组将为这些老师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并与本地传承人师傅携手,一对一地帮助老师提升非遗技艺水平。



这是一次多方共赢的创新。国家级彝绣非遗传承人贾巴子也表示,希望通过这个培育计划,让后代能逐步地将彝绣传承下去,也希望彝绣能“走出凉山、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对此,原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克惹晓夫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花西子的创新模式在未来应考虑持续推广和深化,助力传统艺术和技能在新一代中得到珍视和传承。”


破圈,探索非遗产业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非遗的可持续发展,花西子一方面通过“薪火传承计划”注重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实践;另一方面,以美妆为媒,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使其融入大众生活,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实现以文化滋养商业、再以商业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


从精美的雕花工艺到高雅的定窑白瓷,从苗族、傣族、蒙古族的文化印象系列,到今年推出的刺绣限定新品,花西子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方式紧密结合,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如在今年的七夕节期间,花西子联手非遗苏绣传承人卢梅红推出“七夕刺绣限定系列”,首次将手工苏绣技艺与美妆产品相结合,通过创新性演绎,不仅赋予非遗苏绣新的生命力,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非遗之美。



近年来,除了花西子,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非遗的产业化之路。非遗元素逐渐融入商业领域,这一趋势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的倡导、时代的号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强调,非遗对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重要意义,非遗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和保证。


为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国作为首批签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之一,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随着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探索其传承与发展的创新途径变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在“薪火传承计划”上,通过教育创新革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模式;还是在推动非遗的产业化发展上,花西子一直走在前列。



在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智库专家吕建中看来,花西子的公益活动展示了如何将品牌追求、商业力量转化为社会责任的探索,未来可进一步总结提升,形成可持续商业的系统路径,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薪火传承计划”项目发起方浙江省慈善基金会于2021年成立,由花西子母公司宜格美妆集团设立,以“弘扬美,传播爱”为宗旨与使命,重点关注文化振兴、教育助学、困难群体帮扶等领域。2023年基金会被浙江省民政厅评定为“5A级社会组织”。



创业之初,宜格美妆集团明确提出四个维度的企业使命:为用户创价值、为员工谋发展、为国妆传美名、为社会造福祉。这一使命与集团在公益事业中的践行保持了高度一致。

一直以来,花西子致力于做一个百年品牌、世界品牌,在不断加强科技研发硬实力的同时,花西子也在积极探索文化和公益相结合的路径,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而中国品牌要想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并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亟需标杆企业的引领,另一方也需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信作为头部美妆品牌的花西子通过对软硬实力的不断锤炼和探索,未来定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通过每一款独特的产品,每一个创新实践的公益项目,传递更多东方民族的善意与美好。


(专题)

推荐文章
每日人物  ·  emo的年轻人,抛弃网易云音乐
2 天前
人物  ·  叶嘉莹 莲心不死
4 天前
每日人物  ·  网红小家电,打工人不伺候了
4 天前
猎奇漫画部  ·  温馨灵异漫画丨平安夜之礼
7 年前
创意科技生活  ·  表情夸张却充满细腻风格的插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