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终于来填坑的 Taka.
.....
好久不见啦,觉得快要冻死在北京来暖气之前了,不过 Taka 在这么冷的天气下突然勤奋起来了,下周开始重构自己的更新频率会提高一些,也会有新栏目的尝试,欢迎大家多多提意见啦~
今天要说的,就是大家非常关注的
「时间管理」
问题。大家都在说自己很忙,工作很辛苦,但是又找不到方向和意义,连带着生活作息也一片混乱。所以
时间管理变得对每个人都越来越重要
。
而一提到时间管理,其实现在市面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不同派系,不同表述,不同工具看都看不过来了,好像学起来非常的复杂。所以 Taka 今天
想要最简单的方式,讲清楚时间管理的核心原则
,以及一些我自己正在做的方法给大家一点启发。
如果你只有1分钟
两个核心原则
你只需要记住两个原则并在生活中实践下去:
1.
「要事第一」
,找到对你最重要的事情,每天最先去完成
2.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集中精力,少就是多
就像所有教你怎样保持健康的文章和书,最核心的本质就围绕这12个字:
作息规律,饮食清淡,适度运动
。
但是「道理」是一回事,需要的「知识和方法」也并不多,而「具体怎么做的技巧」就可以无穷无尽的讲下去了,这就是道术器的分别。
不要觉得 Taka 在开玩笑,在看过几十本时间管理的书籍,资料,视频之后,发现
核心原则也基本上离不开这两点
,只不过大家在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论证,然后拆分出非常多的实际技巧。
所以我们再来详细展开讲讲这两点以及具体的训练计划。
如果你还有10分钟
▍
普遍的误区
很多人提到时间管理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错误理解的,也导致依然无法提高效率。
1.误区一:要在相同时间内做完更多的事情
有些人会认为时间管理就是要高效的工作,做的越快越好,这样就能不加班不熬夜了。但其实是还有一句话,「事情是做不完的」,尤其是琐事,会自发的膨胀,越做越多,反而更加辛苦。
2.误区二:忙=生产力,不愿意闲下来
还有一些人其实在内心深处会迷恋那种「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的感觉。希望通过把自己时间挤满的这种忙碌,来印证自己是「有价值」的,你看有那么多人在找我,你看,这个工作就是要我来完成,以「忙碌」为荣的倾向,闲下来反而会开始恐慌和空虚。
3.
误区三:要安排好每分每秒的时间进度,绝不能浪费
时间管理就要把每个行程都安排的非常有序而且填满,利用好每个碎片化的时间,不能浪费。
但是,时间不是节省下来的,我们不能制造出更多时间,但是能够充分利用,这取决于我们「选择」用时间去做什么。
▍
管理时间的终极目的
本质上,我们想要管理时间是为了
更好管理生活
,一种主动选择的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并不是通过节约一些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会非常辛苦而且拘束,更好的方式是通过选择来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时间就会变得更多了。
有一种人是
被动管理时间
,就是每天都被时间期限给推着走,被任务在屁股后面追赶,处理的事情都是别人要求完成的任务,然后焦头烂额,越忙越乱。
更高效的人能
主动管理时间
,他们不去做A,B,C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时间,而是这些事情对我不重要。
所以我们需要自己
掌握对时间和生活的主动权,去过上更有价值的生活
。
核心原则
▍
原则一:要事第一
我们明白了,对于时间这个无形却又特殊的资产,重要的是自己进行主动的选择。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遵循这一个原则:
选择那些最重要的事,优先去完成
——也就是「要事第一」。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第四代时间理论,将事物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分为四个象限,分别是
一「重要且紧急」,二「重要但是不紧急」,三
「不重要且不紧急」
,四
「不重要但紧急」
」
。对于不同象限的工作事物推荐用不同策略去进行处理。
「要事第一」原则强调的就是,我们需要
以第二象限那些「重要但是不紧急」为工作的重心
,每天优先去完成。
但是我们往往在工作出现问题,却是花大量时间在「救火」。
处理那些「紧急又重要」的危机或者问题,会消耗大部分的精力
,整天都在处理危机,满脑子都是问题,忙于应付各种紧急任务。
然后在闲暇时候只想通过「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来放松下紧张的心情,其实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有效的产出。
比如说 Taka 之前因为比较忙,所以没有建立出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这样来了实习生之后,就会出现很多低效的问题,那我每天还得一直自己干,来处理运营里紧急而且琐碎的任务,那我就越没有时间去培养实习生。
这样
不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永远在忙
,永远被各种问题推着走,永远在「救火」。
这也是为什么进化论之前专门花了1个多月时间,饲主带着所有内容部的同学闭门集训,所有发文频率都降低甚至暂停。
因为这件「要事」不做好,大家的写作习惯和方法没有得到改善,没有足够稳定的输入,一直出于赶活儿的状态,最后只能是导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内容质量的降低。
而且事实和我们想象中不同,其实这些「要事」
并不会占据掉我们所有的时间
。因为真正极其重要的,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的,一般只有少数几件,但是这些「要事」产生的回报和成果却会非常大。
被验证过无数次的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告诉我们,
关键的80%的成果是由20%的关键活动(也就是那些「要事」)决定的
。
就像饲主,你能够想象她做为老板每天有无数大小事情要去处理,但是却完全不像 Taka 那样处在「紧迫」的工作节奏中,工作和生活都能平衡的很好。
所以如果把时间当做资产进行投资,这些要事就是那些「绩优股」,值得我们投入更多,并放在足够优先的位置。
▍
原则二:一次只做一件事
了解了第一个「要事第一」的原则,我们知道哪些是要事,并且要优先去安排。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遵守第二个原则:一次只做一件事。
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去做,能够让我们集中有限的精力和意志力。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才能完全发挥出大脑最高效的产出。
正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太杂,才特别需要专心,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集中时间精力和资源,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
。
之前 Taka 在《精力管理》的文章中提到过,尽量减少多任务的切换。
索菲·格鲁瓦在09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到
「注意力残留」(Attention Residue)
的效应:就是当你从某项任务 A 转移到任务 B 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使转移,你的大脑依然停留在思考之前的任务A上,而且因为注意力的分散,降低对任务B的完成进度。
一旦你的思路或者任务被中断,等到再次捡起来的时候至少要花15分钟的时间。所以对于要事,我们更加
需要极度专注来提高完成的质量和效率
。
而当我们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事上的时候,大脑会调动所有的力量努力搜集和当前这件事相关的任何信息,能够极大的提高创造力,思维会更加活跃,可以更清晰有逻辑地去思考。
当然,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需要我们
保持高强度的专注力
,尽可能排除干扰,这里面也涉及到很多方法, Taka 下期再详细展开。
训练计划
▍
记录/分析时间
首先,我们像去医院看病一样,需要
对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进行诊断
,知道平常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找到时间黑洞以及自己的工作习惯。
以1周为单位,记录你每个小时的时间走向
。苹果系统的话 Taka 之前是使用一个「时间块」的应用,方式工具不限,只要能有具体的记录作用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很难做到这么具体详细记录的话,也可以以1周为单位,
整理你每天工作和生活的具体任务
。把所有大大小小的任务列出来,然后按照上面提到的「四象限」归类法,
把这些任务进行分类,统计出一个大致的比例
。
这样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以为」的和「实际」的时间消耗中的误差,也能发现为什么自己一直这么忙碌的原因了。
然后还要
找到自己最高效的工作时间段
,看看上面你大部分有效的产出一般是在什么时间就可以了。
比如 Taka 每天下午一到3,4点就困的不行...或者每天到5,6点的时间需要忙着发文检查调整这些事情,
肯定这段时间就不适合拿来做关键的任务
,但是早上的两小时会精神比较集中。
▍
找出最重要的事 / 拆解计划
然后就是要找出对我们工作和生活来说最重要的几件「要事」。
重要性和目标有关,凡
有价值,
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
的就是要事。
可以对照着步骤一中你列出来的任务清单,问自己几个问题:
而且「要事」的标准:
需要面对将来而非过
去
。比如 Taka 一直觉得自己的手写字不好看拿不出手,而且过去很多年一直都想要系统开始练字,却总是反复开头没有坚持,这几乎快成了我的一个「执念」了,每次新年计划我都会把它拎出来。
但是当 Taka 把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目标列出来,发现对未来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先去完成。而练字只是为了弥补过去的一个缺陷和想法,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就并不是最优先的事情。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
用10年甚至更长的周期去看待自己想做的任务,是否能在10年后依然带来回报,
很多事情就没那么重要了。
如果我们把时间当做一种无形资产进行投资
,最终目标是希望获得长期股利收入,这样投资就变成了长期投资,我们需要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考虑问题。
如果你还是困惑的话,时间管理专家
Laura Vanderkam
在一次 TED 演讲中提到一个有趣的方法:
我们来做一个未来的展望,假如
明年这个时候你要给自己写工作绩效和报告
,这一年中你做的极其出色,所以你可以写下,
你是做了哪3-5件事让你能够表现优异
,让你自己也觉得骄傲,觉得这一年自己没有白过的。
这就是你需要专注的3个目标了。
▍
分解目标
再将这几个重要的目标
分解为可行的落地步骤
,从月计划,再到周任务,再到每天的行动。拆分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
要事不要多,尤其是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建议落实到每一天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列在3件以内。
至于其他的事情怎么办?就要学会授权和拒绝,尽可能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和专注在少数的地方。
▍
将时间分块,一次只做一件事
将对自己工作和生活有极大影响的「要事」拆分出每天的行动和任务之后,放在你最高效的时间段去完成,一般情况下
建议在早上一上班就去完成
,因为这时候往往是自己精力最集中,而且也相对不受打扰的时间段。
而且提前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满足感。
比如硅谷创业之父 Paul Grahum 建议将时间分为两大块:
创造者时间表
和
管理者时间表。
在创造者时间中,不受任何人打扰,安静深入的思考,完成个人最重要的项目进度。在管理者时间中,来进行跨部门的沟通协作,开会,以及一些必须完成的琐事。
之前 Taka 也提过,我自己这段时间就是按照这个方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效果确实非常明显。
▍
统一工具
还有一个小的 TIPS 就是我们在工作中,尽量把做目标,拆分计划,完成任务的list,记录想法等等这些事情
都集中在一个工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