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连环话
凤凰财经金牌栏目,一张图看懂财经万象,专业财经,轻松看懂。唯一正牌官方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刚刚,OpenAI 上线 Deep ... ·  3 天前  
九章算法  ·  北美码农「找工咨询1v1」服务来了!FAAN ... ·  5 天前  
九章算法  ·  美国正在萎缩的行业!华人千万别碰! ·  5 天前  
九章算法  ·  疯狂给码农“砸钱”的公司!Top3完爆大厂! ·  3 天前  
算法爱好者  ·  o3-mini 碾压 DeepSeek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连环话

广东江苏两省争霸:凭什么最终胜出的是广东?

经济连环话  · 公众号  ·  · 2018-03-20 08:15

正文

来源:招商引资参考(ID:zsyznc)


先说广东,从前阵子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广东去年全年GDP达到8.99万亿,名义GDP增速超过11%,占全国总GDP份额高达10.5%。


这数据有多逆天呢?以2016年广东全年GDP为80854亿,2017年一年增加了9150亿,相当于一年增加一个卡塔尔全年的GDP。


至于9万亿的总量是什么概念?2017年韩国GDP折算为人民币约为10万亿,排名全世界第十一位,按照广东的GDP增速,2020年前,广东可以超过韩国。


再来看看江苏。2017年,江苏全年经济增速仅为7.2%,GDP总量约为8.59万亿。


2012年左右开始,江苏恐将超过广东成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舆论一度甚嚣尘上,媒体称之为“粤苏争霸”。


争论持续时间一直到2017年之前,这场争论之所以官方民间一直颇有兴趣,不只是因为所谓第一把交椅的归属权,更主要的是,粤苏背后似乎意味着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甚至两种不同经济路径的选择。


在当下这个节点,比较公允的阶段性结论是: 所谓“粤苏争霸”,可以告一段落了,至少在2018年年初这个时间点,广东把江苏全面甩到了身后。


一、为什么江苏跟广东不是一个量级?


有人说,现在都不大提GDP了,经济总量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是,在区域经济体实力比较时,经济总量还是最重要的指标。


实际上,所谓“粤苏争霸”的起源就来自于经济总量的比较。2008年时,广东GDP领先江苏0.58万亿元,其后7年,差距逐年缩小,到2015年,双方差距缩小到只有0.26万亿,看上去江苏已经触手可及。从2012年起,江苏可能超过广东的舆论开始起来。


2016年是拐点,从这一年开始,双方的GDP总量差距重新拉大。2016年双方差距回到0.34万亿,而到2017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拉大,达到0.4万亿。


在经济总量数据之外,还有多个数据表明广东全面甩开江苏,坦白讲,除了GDP总量跟广东在一个层面,江苏其他经济数据跟广东都差很远。


譬如头部城市的经济数据。2016年,深圳经济总量已经跻身全国经济第三城,2017年,深圳GDP高达2.2万亿;深圳闪耀的同时,广州仍然难掩光芒,2017年全年GDP2.15万亿。相比之下,江苏的头部城市苏州、南京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还是全年经济亮点都不是一个量级。


譬如两省财力比较。2017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3万亿元,相比上年增长9%,而江苏这一数据只有8172亿,增速只有4.6%。双方差距达3000亿。


譬如两省明星企业比较。201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数量,广东11家,江苏4家;在A股和港股IPO的新上市公司,广东113家,江苏68家;2017年,广东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14万亿,而江苏只有4万亿。


图1:广东的世界五百强上榜企业


头部上市公司更是差距甚远,腾讯当前总市值已经高达4万亿(相当于江苏全省上市公司总市值),而江苏上市公司市值第一的华泰证券不到1300亿,在广东甚至排不进前十五名。


图2:2017年广东上市公司市值前十强(统计时间截止2017年12月,数据来源同花顺)


宏观数据往往是微观数据的加成。实际上,如果再对比更微观数据,比如汽车、物流、航运吞吐量、新开工项目、广义货币余额增速等,广东都展现出更强劲的势头。


一句话,至少 在经济表现上,两省并不在一个级别。


二、不是江苏不行,是广东太强


本文并不是要地图炮。江苏是全国排名第二的经济大省,在广东之外,无论跟哪个省PK,无论哪项数据拎出来,江苏都不落下风。实际上,即使江苏2017的经济表现与外界期待确实有落差,但跟多数省份相比并没有实质差距。


所以,也许并不是江苏表现有多不好,而是,广东实在表现太过亮眼。


广东为什么这么强?我认为,原因有两个:


其一,广东在全国主动率先进行艰难的经济转型,同时率先拥抱数字经济、创新经济;


其二,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形成的文化、政策、制度底蕴的厚积薄发,使其面对多变的经济情势时,总是游刃有余,这是更重要的原因。


2007年,广东就开始实施双转移战略,也就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双转移的目的,说白了就是把落后产能、产业逐步淘汰,培育和引进新兴产业。


远在十一年前,广东时任主政者就开始考虑经济转型,相当有勇气和远见(在这里要致敬一下汪帅)。要知道,那几年是中国经济史上无法超越的高峰,经济增长率年均11%,可谓盛世繁华,而所谓经济转型,听上去好听,其实要面临非常强的阵痛。


要淘汰落后产能、产业,传统增长路径依赖一定会被打破,而新兴产业培育、创新经济增长,都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这二者的衔接段,就是所谓阵痛。


阵痛的确来了。2011年之后,广东经过相对比较低迷的几年。2011年到2015年,这五年里,江苏平均每年经济增速达到9.6%,而广东平均每年只有8.5%,五年五倍乘数,双方差距越来越小。这就是那几年,为什么一直会有唱衰广东的声音,同时,为什么也一直有唱多江苏的声音。


但是,广东挺了过来。一旦阵痛过去,一旦新经济形成新动能,广东的经济就迎来强势反弹。


2016年、2017年,广东经济一路高歌。到现在,以广东的基础体量,居然能达到超过11%的名义增长率,经济总量达到全国近11%,同时,贡献了包括腾讯、华为、中兴、比亚迪、大疆无人机、华大基因在内的一大批国内顶级科技创新企业。


广东一贯是中国经济的一号发动机,如今这台发动机的动能看上去有增无减,广东对中国这辆经济大车的牵引力又上了一个段位。


要说起来,广东的大招听上去不新鲜,如今所有人也都在说,说转型,说升级。但广东人是真干,而且不怕痛。翻看广东媒体近几年的报道,有一个明显趋势, 对新经济的报道偏好越来越大,对政府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对高科技企业的报道越来越多。


2016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2万家,位居全国第一,而据《南方日报》最新报道,2017年,广东省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就高达1万家,专利申请总量2016年已经高达50万件,居全国榜首,此外,广东研发投入经费以平均每年13%的速度增长,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图3:中国各省市数字经济指数排名,数据来源《腾讯2017中国数字经济报告》


谁能引领科技创新,谁就拥有未来。而拥抱新经济的前提是意识思想上做好准备,同时,敢于断掉旧经济路径依赖。当广东提前十年全面拥抱新经济,很多其他省份却仍然沉浸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纸面繁荣上。


一反一正,差距巨大。


仍拿江苏举例,根据腾讯研究院的《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报告》,中国各省市数字经济指数最高的是广东,高达54.23(按照腾讯的计算,每增长一个点,GDP增长1406亿元),而江苏的数字经济指数只有14.27,虽然排名第四,但距离广东有巨大差距。实际上,数字经济占广东GDP总量已经超过一半,对广东经济的增长贡献巨大。


三、广东是怎么重回巅峰的?


说到这里,不免还是要提及当初的争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