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你吃过最绝望的食物是什么? ·  8 小时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short and ... ·  3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pull my leg,你还记得意思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要是把我放在这部电视剧里,肯定活不过片头曲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7-05-14 22:03

正文



知乎放映室

精选知乎影视内容

长按文章底部二维码关注知乎放映室

题图:《大明王朝 1566》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明王朝 1566》?


知友:祁达方


这几天看了电视剧《大明王朝 1566》,非常喜欢,推荐给对政治、权术感兴趣的朋友看看。我对这部剧的评价是“名著级”,极有深度,值得一看再看。这篇我先只谈一个点,就是嘉靖皇帝的统治,更多的以后再说。


嘉靖皇帝的统治,其本质是“反契约”:只享受权力,不承担责任。尽管他在本剧的第一句台词是“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反契约的典型表现,就是不上朝、靠可以有多种解释的哑谜来发号施令,这样无论大臣的解读是否是皇帝的本意,一旦结果不好,责任都在大臣身上。


俗话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与责任对等,对于不是处理具体事务的管理者来说,主要工作形式是“下达指令”,需要为其下达的指令负责,即如果下属没按指令完成任务,责任在下属,如果下属按指令完成了任务,结果依然不好,责任在管理者。


对管理者来说,怎样能避免后一种需要负责的情况?答案就是下达指令时不把话说明白,这样即使下属事后找来对质,管理者也可以运用“最终解释权”来强词夺理。


在现实中,管理者没有嘉靖皇帝的“用谜语传达指令”的究极权力,为了不授人以柄,他们就学会了“务虚”,说话云山雾罩、滔滔不绝、绝对正确,但说的全是废话。


发言越抽象,就越普适,可以解释的范围就越广,事后自圆其说的可能就越大;而说得越实在,越固化,就越容易落下“话柄”,一旦出了问题,指令是你下的,不找你找谁?


有了这个原因,加上领导需要在下属面前保持神圣感、距离感、威严感,大讲“哲学”就是一个好选择了,既能显示出领导的水平之高,又能避免下达指令过于具体而承担被追责的风险,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就全在下属:都怪你水平低,无法正确理解领导精神,把事情办错了。


嘉靖皇帝,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本剧里,都是最擅于使用这一技巧的高手,从一出场的“云在青天水在瓶”,到后面一开口就引经据典的讲大道理,以及闭关打坐、自封神仙的姿态,都是为了达到其“反契约”的目的,从而任性妄为、肆无忌惮、不受到任何人的约束。


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剧里嘉靖皇帝为什么那么依赖严嵩,又那么畏惧海瑞——严嵩对皇帝的绝对忠诚与对朝政的强力控制,完美满足了皇帝“模糊下令、黑锅归你”的需要,而海瑞,他居然逼迫皇帝承担其道义上本该承担的责任!在海瑞的价值观里,他是在“治病救人”,而在嘉靖的价值观里,则是不折不扣的“狂悖犯上”!


先说严嵩,严嵩的优点,是善于猜谜语,皇帝想办的事,他能看得懂,而且不遗余力地去给办成,而更重要的,是如果办皇帝的事办得天怒人怨,严嵩能无怨无悔地将责任和骂名归到自己身上,并驱动强大的官僚系统解决问题!


这就是严嵩说的“遮风挡雨”的含义,也是嘉靖在严嵩离开之后、局势失控之时感慨“如果严嵩若在”的原因,这也是嘉靖被迫放逐吕芳、提拔陈洪的原因,当内阁不再为他遮风挡雨(相比之下,徐阶是多么“明哲保身”,而严嵩是多么“奋不顾身”啊),只有宦官能担任这一角色,宦官中,吕芳又不够硬气,嘉靖自己也不忍心让吕芳干这不得好死的活计,那就只有陈洪了,陈洪虽然在剧里显得又蠢又坏,作为政治家完全不够格,但从嘉靖的话里可以看出,除了陈洪,他实际已经别无选择了。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陈洪,嘉靖会怎么办?杨金水是不可能“痊愈”的,冯保更不可用,黄锦就不用说了,内阁那几位既清流又滑头,嘉靖已无人可用)


所以严嵩实际是陈洪 + 后期徐阶的组合,作为陈洪,他震慑百官、为皇帝背黑锅,作为后期徐阶,他解读上意(这点陈洪尤其不擅长)、处理具体事务、维持政府的运转。


做了这么多事,嘉靖怎么可能不宠他?怎么可能不对他家的贪腐视而不见?严嵩这个形象,实际很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和珅,皇帝对他既依赖,又纵容,当然,到了好日子过完之后,“那一刀”也是免不了的。


严嵩是和珅,那清流就是纪晓岚了?完全不是。清流只是“后备和珅”或者说“在野和珅”,处于对权力的向往,他们会站在正义的立场上,对“道德有亏的做事者”进行抨击,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正义”只是他们斗争手段的一部分。


在《人民的名义》一篇里我说过,只有正义的联盟才是真正稳定的联盟,例如本剧里的海瑞和王用汲,而除此之外的联盟,都是满足“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规律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关系正可做如是解,想想他们在历史上的结局吧(对架空作品,与历史冲突的以作品为准,不冲突的可以用历史补充)。


所以海瑞是孤立无援的,他是以一己之力,挑战嘉靖皇帝定下的游戏规则,强行将其拉入“契约关系”里,逼迫其承担道义责任。嘉靖是超然的,儒道法都只是他的手段,而海瑞则忠实于外儒内法的封建伦理,左手圣人言,右手大明律,以极高的标准,既要求自己,也监督别人,这让他有一种雷霆万钧的力量,因为他代表的实际是“契约精神”,无论儒家的道德框架,还是法家的法令条文,其本质都是施加在整个社会上的契约,以每个人都遵守为条件,通往所有人的生活都更好的目的。


之所以只有海瑞有这种力量,其他人都没有,因为他是严格自律、眼睛中揉不得沙子的人,没有人能对他讲“谁也不比谁干净”,因为他明明白白就是比全体君臣都更干净。这是海瑞得以威震四海的资本,这“势能”甚至让嘉靖皇帝都感到恐惧,他可以对任何一个臣子不屑一顾,但是他惹不起“社会契约”。


当嘉靖曾经依赖的“写谜语”的特权不再好用(陈洪缺少悟性,徐阶总是请示),他就不再有了“反契约”的前提条件,海瑞《治安疏》的强大力量,本质在于他将嘉靖首先假定为一个“讲契约的人”,于是当伦理规范挥起,明眼人都知道嘉靖实在经不起考察,事实俱在,无可辩驳,组织辩论班子又有什么用?


当“民贵君轻”出海瑞之口、入嘉靖之耳,这位因羽翼凋零、身体日衰而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只是凡人而不是神仙的君主,就只能让步了,礼教社会至少有着“价值观清晰”的优点,嘉靖可以躲起来耍赖,但当被人真的质问到门口,贵为天子也不能厚脸皮不认账。陈洪终于没能完成严嵩的“守门”任务,这个不称职的“遮风挡雨”者,放过了海瑞这一封要命的奏疏,嘉靖于是被逼到了“或者杀直臣留下千古骂名,或者放海瑞认栽”的两难困境,而我们知道,嘉靖至少是有廉耻、好面子的(织造局灯笼的情节即可印证),那海瑞这把利剑的“无往不利”就只能多一个辉煌战绩了。


海瑞的力量,根本是至刚、至阳、至正,浩然正气,沛莫能御的“道”,至于聪明机变这种“术”的层面的能力,当然也很强,但剧里擅长“术”的人大有人在,嘉靖、严嵩、徐阶、张居正甚至杨金水之流都是高手,但海瑞在“道”方面占了绝对上风,他的道德、正义、契约精神,即使是恶人也无法反驳(只有不要脸的人才能反驳,但高层哪有不要脸的人,即使是惯于慷慨激昂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小阁老,被指出具体事例也只能承认),但是刚则易折,历史上正直者惨遭横死的故事多矣,剧里海瑞的家人也因为原则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他独自一个人,背负了最高的理想与精神在战斗,无父无君,弃国弃家,利剑出鞘,以玉石俱焚的气势,向一切牛鬼蛇神宣战,这太崇高,太浪漫,像传奇故事中的英雄骑士,但他不是堂吉诃德式的活在想象中的人,他对现实世界有着清醒的认识,否则在那些“智斗”中他也不会有那么灵活而敏捷的身手了,但是,在认清一切的现实与无奈、黑暗与艰难之后,他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明知不可而为之。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欲望怎么可能除得掉呢?其时正是心学大兴之际,人们对欲望的认识渐趋客观。《道德经》讲“少思寡欲”而不是“无欲”,剧中的嘉靖皇帝也保持着清静的修身姿态,但这位皇帝,实在不是一位表里如一的修道者,剧情的矛盾,都是由“皇帝要花钱”催生出来的,这位皇帝,实际是一位世俗的宗教人士,花冠和经文都是道具,贪婪和虚伪才是真实的面目。


世俗中的拜佛者不也是吗?诚心诚意的信徒万中无一,绝大部分都是妄图以一点“香火钱”换取“保佑我大富大贵”的“投机者”。而嘉靖皇帝,他本身就比“大富大贵”更“大富大贵”一万倍,因此他的希求就更高级——长生,所以他的香火钱就更高昂——动辄几百万两。剧里难得召开两次“御前会议”,每次都在研究怎样给皇帝足够的钱让他挥霍。“绝对的权力催生绝对的腐败”,信然,皇帝权力最大,所以皇帝腐败最厉害,严嵩,徐阶逐次递减,其结果,就是民不聊生、家家皆净,天下不直陛下久矣。


《大明王朝 1566》作为好评度最高的电视剧之一(豆瓣评分高达 9.5),可以与《潜规则》《血酬定律》等书籍对照学习,相比之下,《人民的名义》还要逊色一筹,这些都是关于官场腐败问题的好作品。


同时,《大明王朝 1566》的权谋水平也到了相当高的高度,被广泛认为远在《纸牌屋》之上,《甄嬛传》之流就不用提了,对于当代热爱杀人游戏、三国杀等“勾心斗角”类娱乐的青年朋友,应该会很有“烧脑”的趣味。


 知乎放映室 

 精选知乎影视内容每日推送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