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福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佛山市“省级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区“我最喜爱的老师”。发表教学论文22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6项,参编省级教材1部。带领顺德一中历史教研组获“广东省中学历史学科示范教研组”称号,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李长福特级教师工作室专辑
【教学目标】
活动
1
:阅读课标内容,浏览教材,分析、提炼本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
利用教材叙述和有关史料,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基本史实,概括其统治特点。概述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新变化的主要情况,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
在掌握基本史实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责任担当,初步形成系统地、辩证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意识与能力。
北洋军阀
:由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的民国军阀势力。源于
1895
年袁世凯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因归北洋大臣(后袁世凯兼任此职)节制,故称北洋新军。北洋军阀的统治始于
1912
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终于
1928
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引导学生宏观浏览教材,明确本课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四个方面探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活动
2
:据下列图片及教材,列举袁世凯统治时期的重大事件。
列举重大史实,宏观了解袁世凯统治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
1
)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2
)国民党在
1912
年
12
月开始的国会选举中大胜
(
3
)
1913
年
3
月发生刺杀“宋教仁案”
(
4
)
1913
年
7
至
9
月,“二次革命”
(
5
)
1913
年
11
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
6
)
1914
年
5
月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
7
)
1914
年
7
月孙中山在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
(
8
)
1914
年底袁世凯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
9
)
1915
年
5
月,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
10
)
1915
年
12
月,袁世凯复辟帝制
(
12
)
1916
年
6
月,袁世凯郁郁寡欢而死
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通过地图和有关文字了解大致情况。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孙中山
介绍第一次护法运动之后的军阀混战局面。补齐相关内容。
1928
年
12
月,东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3.
加入协约国参加“一战”
(1917
年
8
月
)
1916
年至
1918
年间,至少有
14.5
万名中国劳工被招募前往欧洲,被派往法国、比利时等地的前线及后方,为协约国军队承担挖掘战壕、修理坦克、装配炮弹、运输弹药、建工事、修铁路、架桥梁、清理战场等非战斗任务,约有
2
万中国劳工在战争中因疾病、战火等原因去世。中国劳工以勤劳坚忍的精神,为协约国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支持,对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给出
1912
—
1917
年大事年表,提出活动要求。
活动
3
:据上述史实,概括民国前期政治上的基本特点。
(
1
)民国有名无实,独裁统治与帝制复辟交替出现;
(
2
)军阀割据混战,政治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
(
3
)革命党为维护辛亥革命果实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均告失败;
活动
4
:椐下列史料和教材叙述,指出民国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主要原因及影响。
材料
1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
1914
年
8
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
146
个,资本总额
41148205
元;而自
1914
年
8
月至
1920
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
272
个,资本额
117434500
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
1924
年版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企业数和投资额巨增,涉及行业众多,以轻工业为主。
④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提供市场条件。
由于军阀混战,民族工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陷入困境。
在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下,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给出图片和文字材料,请学生观察、思考,概括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情况。
材料2:“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
1912
年
3
月
5
日
改阳历,剪发辫,易服饰,废止缠足;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等……。社会生活日益理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