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记忆承载
本号抱着说相声的态度,专说实话。请带着去德云社的心态来看本号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美美遏制新片,有用吗?基本没用。 ... ·  5 天前  
长沙楼市俱乐部  ·  长沙这个盘,被严重低估了! ·  5 天前  
长沙楼市俱乐部  ·  长沙这个盘,被严重低估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记忆承载

国内的房地产能否和日本过去二十年对比?

记忆承载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24-11-17 07:36

正文

那天我分析美国大选的影响时,第四个部分讲了国内的房地产。

有个读者留言问我,能不能完全对比日本过去二十年来的房地产?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你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这种观点在网络上由来已久。

人们都喜欢用已知的事物进行简单的类比,这样节省脑细胞,不用思考。

但实际上,双方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各有各的复杂。

相似的地方不说了,因为相似的地方太多,但是你要学会看到不同的点。

第一个不同点在于,日本的房子是完全市场化的。

日本当年房价上涨周期里面可没有什么户籍制度的限制。

不是说你得先取得东京户口,然后才能在东京买房子。

而且日本也没有说在房价上涨周期里面,比如在东京的核心区域搞限价,要求新房价格必须低于二手房多少钱,然后大家一起摇号。

没有这些。

所以我说,他们是完全市场化的,市场去定价。

也就是说,日本当初房价最高点的那个状态,是完全买出来的,是所有日本人,任意在任何城市里买,最后形成的一个差价。

比如东京是北海道的多少多少倍。

但是你反过来看我们,咱们那个房价不是这样形成的。

尤其是四个一线城市里面的北上,你要取得购房资格,是比较麻烦的。

广深还比较市场化,北上是限制重重。

而且后来我们持续了好些年的新房限价,新房摇号。

说穿了,在我们的地产上涨周期里面,那个价格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为扭曲过的。

当然,一线城市的房价依然是县城的很多倍,但是,这个很多倍,与东京和北海道之间的很多倍,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县城房价,相对来说,是比较接近于市场价格的。

因为没有限制,真的是全国人想买都可以买。

也就是说,都有泡沫,但泡沫并不能用价格的去观察。

因为一个在登顶的过程中,始终被压着,始终有相当一部分市场需求,是不允许人家购买的。

而另一个,则没有压着。

你单纯看价格,一线城市比县城贵很多,似乎一线城市的泡沫比县城还要大。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个是被压着的情况下登顶的,另一个是没有被压着的登顶的,你觉得到底谁的泡沫大?

这是第一个区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

第二个不同点在于,日本的房子是没有烂尾楼的。

日本也有期房销售,但是和我们的占比完全不同,而且日本的期房销售,几乎没有烂尾楼这种事。

这就使得几十年前,日本房价最高峰时期买房的那些人,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不抵债。

是把房子卖掉之后所得的现金,无法偿还银行剩余的贷款。

这里面原因很复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日本的企业购买了大量的房产,当企业和居民都在抛售时,市场缺乏足够的接盘者,于是资不抵债。

你反过来看我们,我们的企业购房有没有?有,但没有日本企业那么大比例。

我们基本上是居民在购房。

无非有些人是自住,有些人可能借钱加杠杆,购入了多套。但是限购之后的那些年,实际上都是有所抑制的,因为要求太多了,你要搞那么多身份,也不容易。

但是我们的新房里,期房的占比是极高的,现房销售,是非常少的。

而过去的数年间,期房里面烂尾的比例是很高的。

烂尾不是说房子造得不好,而是说盖着盖着,开发商没钱了,没法交付。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现象,买房的人,他钱付了,银行的贷款也欠了,也要还,但是房子,他收不到。

这件事情对当下消费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按照发布的数字,过去数年间,烂尾的楼盘有1000万套,那么至少对900个家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之所以是900万不是1000万,我们要考虑有些幸运儿,买了两套都烂尾了。

是900万个家庭么?不是,是2700万个家庭,因为双方父母都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2700万个家庭,马上就会反映到消费市场上,这比房价下行的影响大多了。

因为他们没有拿到房,明白么?没有。

他们这不是资不抵债的问题,他们是啥也没拿到,凭空掏了上百万,还背了几百万。

能买得起房的都算得上广义上的中产,2700万个中产家庭,同时遭遇这种事,别说星巴克卖不动,只怕瑞幸都卖不动。

哪儿还有心情喝咖啡,9.9包邮仅退款的橘子吃两个降降火得了。

那么这就会对各行各业的销售,产生巨大影响。

所以我们接下来投入到市场当中的钱,很多都要用于保交楼,因为你把楼交了,就会直接拉动2700万个家庭的消费。

这跟日本当年也是完全不同的局面,他们当年有企业集体抛楼,你没有,他们当年没有保交楼,你有。

所以双方的侧重点,完全不同,因为处境不同。

这样的不同点还有很多,我不去一一列举了。

因为单单不是纯粹市场这件事,就已经使得你没有办法去直接参考日本。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一个政策导向的市场,所以时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在导向的过程中,人为搞出来的。

人弄出来的问题,只有人去解决。

所以我那天在分析美国大选时,我一直在讲,他们怎么走,我们怎么走。

因为我们要对冲来自于大洋彼岸的影响。

那么对方最后到底出了哪张牌,我们最后到底出了哪张牌,对房地产的影响,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我们不同类型的出牌,还牵涉一个量的问题,这个量,才是对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影响因素。

还要知道,上面这一切是分化的,那天讲的不同的牌,不同的量,最后能够影响到的城市数,影响到的地段类型,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