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理气血不足,阴阳皆虚的病人(看完一定让你受益匪浅)
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本病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而五脏之伤不外乎阴 阳 气 血。归纳来,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有气虚,血虚,气血双虚。
气虚:主指肺气,脾气虚。
血虚:主指心血,肝血虚。
阳虚:主指,心阳,脾阳,肾阳虚。
阴虚:肺阴,脾阴,心阴,肾阴虚.
以上四类病症临床多相互出现,例如:肺肾阴虚,心肝血虚,脾肾阳虚等在诊病时一定要细心判别。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vUv6BkmQK8icuNwF3SCB2GK6DpibdvOTGZdZyGvebyqIlhOUnNJ5m8KgmdePzuZ5ljic3ycGdXhbl13xrsIlfyrg/?wx_fmt=jpeg)
【主证】:气短自汗,易感冒,面白舌淡。
【治则】:补肺益气 【取穴】:太渊、肺输 、太溪;(太渊,肺输,合谷 、中府都是肺经补气要穴,太渊主补肺气兼滋肺阴,合谷补肺气兼理肠气,中府补肺气更擅长宽胸理肺气,肺输纯补肺气少兼理气。太溪补肾气兼滋肾阴,取太溪目的是因肺气根于肾。)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vUv6BkmQK8icuNwF3SCB2GK6DpibdvOTGiclxJMcBY7ia07jA28jmQPMzpK78f05eKwPzkdsuhjaNr19ySia0xiaib6Q/?wx_fmt=jpeg)
【主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适,易疲倦,大便溏薄,面黄。
【治则】:健脾益气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合谷;(足三里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穴位,擅长补益肠虚、胃、脾虚证,不宜大泄。阴陵泉,擅长健脾治血证除湿兼通下焦水道所以消肿减肥也常用它。合谷和气海功能相似善补全身之气。)当然伴大便稀证可加灸脾输,因为脾输善长纯补脾脏。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vUv6BkmQK8icuNwF3SCB2GK6DpibdvOTGu9YQnf1I5DGYj1j2rSF40uZF5WfX3cCRY0e940VlUNGMMxyRicXBlyQ/640?wx_fmt=jpeg)
【主证】:心悸、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
【治则】:养血安神
【取穴】:神门、心俞、三阴交(神门为心经原穴擅长安神可补可泄,补,可补心气,泄可清心火。心俞多用来补心气补心血,不宜泄之。三阴交脾经之穴但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通要道,所以非常擅长养血,补血,活血而且可滋养治疗全身之阴证。像阴虚火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vUv6BkmQK8icuNwF3SCB2GK6DpibdvOTGALibroAoIkxicNvdjHaia4rSWBkTvDpib0a3jhuK1ZDkA27A4wIVMjgoXQ/?wx_fmt=jpeg)
【主证】:头晕目眩、心神不安、耳鸣、妇女月经少或停经、面色苍白
【治则】:补血养肝
【取穴】:三阴交、曲泉、肝俞、间使 (又用到三阴交了,凡血症都要用啊!血症一般都会牵扯到脾经 肝经 心经的穴位。曲泉作用养肝兼泄肝阳上亢。间使主要用来行气通络,如果伴头痛头晕还应加太冲,太冲穴生下来就是扮演输泄 疏导肝气的角色。所以宜泄不宜补,太冲临床上要比行间穴好用。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vUv6BkmQK8icuNwF3SCB2GK6DpibdvOTGdVtFWROkQXjVvL5XRbtqegLNfUrRafTDAnKNpyKSfMsyL9hdkZeiapg/640?wx_fmt=jpeg)
【主证】:心悸自汗、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舌淡或紫暗
【治则】:温通心阳
【取穴】:心俞、神门、关元、(心俞可直接补充能量,本穴可大补心气心血,但不宜泄,想泄心热燥最好取神门。神门我讲过它是心经原穴可补可泄,心阳虚可在此灸之。关元人体最大阳气汇聚之地,想振奋阳气应首选关元。)如果患者心闷憋痛可配上间使,理气通络止痛。配上膈腧穴可以活血化瘀。膈腧和三阴交比较,膈腧擅长治理上身血症,三阴交擅长治理下身血症。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vUv6BkmQK8icuNwF3SCB2GK6DpibdvOTGImBt70zCtBlkXiaW3bIaiaHUk7EsdB3ibzLibADgqbzKnfgc9UPmwcSqmg/?wx_fmt=jpeg)
【主证】:饮食减少,形寒, 腹中冷痛、肠鸣泄泻、甚至完谷不化
【治则】:温中健脾
【取穴】:神阙、关元、足三里、阴陵泉、脾俞、(脾俞,以最短的距离直补脾之各种虚证。神阙通补下焦 暖阳散寒,关元,刚才说过主要用来振奋阳气 培元固本。足三里为大补脾胃要穴,我们知道脾胃乃后天之本所以常用它来提高人体免疫效果是很不错的。阴陵泉强脾健胃。)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不用天枢穴?天枢其实也可以用,不过要先泄后补,不然容易腹中涨满,因为天枢生下来偏泄不宜补。如果用来治理便秘效果会更好。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vUv6BkmQK8icuNwF3SCB2GK6DpibdvOTGEw7zcwzicmtY20ZzVke7NzkPCYibS9B78MPaEC0Qibuic5fxJic2TExv71g/?wx_fmt=jpeg)
【主证】:恶寒肢冷、腰背酸软、男性阳痿早泄、女性经少、性欲低下
【治则】:温补肾阳、兼养精血
【取穴】:关元、肾俞、 太溪、 命门 (命门为于督脉而督脉是总督一身之阳脉,命门可是督脉烈火之穴善补肾阳。)
【主证】:干咳无痰、咽部干燥、至失音、舌红少津 【治则】:养阴润肺。
【取穴】:太渊、复溜、尺泽 (太渊为肺经之原穴能平补平泻,尺泽穴生下来就是泄穴所以常用来平气解肺之热,不宜补。取复溜穴的原因我、已经说过肺气之根在肾。)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vUv6BkmQK8icuNwF3SCB2GK6DpibdvOTGKgDexicmiciaEL6kgpiaJPZV12Ep0jkOEMRGt7rWyEnH3oeZnD865FMvTg/?wx_fmt=jpeg)
【主证】:口干唇燥、食欲不振、大便燥结、甚至干呕
【治则】:养阴和胃 【取穴】:复溜、 内庭、足三里 (足三里,健脾和胃只能针补,灸补火更大,因此证属阴虚火旺。内庭主泄胃火,脾与为相表里脾虚热也常用此穴。复溜穴擅长养阴,针补可滋阴,此穴不可泄,泄会加重阳盛。)
【主证】: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眼干畏光、或肢体麻木、面色潮红 、舌红少津
【治则】:滋养肝阴
【取穴】: 曲泉、复溜、三阴交、太冲(曲泉穴在肝经主要扮演滋肝阴的重要角色,所以针补可加强养肝效果。复溜穴我说过在肾经主要是通过滋阴来补肾的。三阴交穴前面也提到过它可治理全身的所有阴虚证及血症,这也是我取三阴交的目的。太冲泄之可理气治疗眩晕,前面也提到过。
【主证】:眩晕、耳鸣耳聋、 口干咽痛、易脱发、牙齿易松动、舌红少津
【治则】:滋补肾阴
【取穴】:复溜、太溪、肾俞、中极(复溜,太溪,肾俞是肾经上的核心穴位,肾俞主要用来补肾气,复溜是滋阴补肾,太溪穴即补肾气也可滋阴。中极穴通调全身水道但擅长下身水道,补可以固溺就是治疗尿多证,泄可以通利水道就是消肿利尿的意思,减肥也算核心穴。)
虚证的四大病情及治疗情况已做了详细阐述。在开头我也讲过很多病症一般不单一出现,更多的是复合形式出现,例如:肝肾阴虚 脾肾阴虚
脾肾阳虚、肺脾气虚、心肝血虚、心脾两虚等 ,遇到这种复杂的病理怎么办?其实很简单,首先我们要辨别是阳虚还是气虚;第二要辨别是气虚还是血虚;第三我们要知道这些证发生在哪个脏腑(上面我已阐述很清了,就是每个脏的症状是什么样的,你当然可以按部就班)
关于取穴也很简单:例如肝肾阴虚,这里面就包含了肝阴虚和肾阴虚,我们把治肝阴虚和治肾阴虚的穴位一块用上不就行了,简单吧?(在实际用穴上可以适当精简穴位)
“人活一口气”,相信每个人都对这句俗语耳熟能详,武侠功夫片里说人的伤势很重,也往往说“元气大伤”。那么什么是气呢?万一“元气大伤”自己能不能妙手回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