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经信委
发布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相关信息,提供办事指南、政策服务信息、产业技术前沿。回复粉丝的提问,提供全市加油站、文化创意地图、i-Shanghai地图等服务功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焦DeepFocus  ·  在柏林,已经看了23部电影… ·  2 天前  
深焦DeepFocus  ·  年度日本电影总结,现象级女演员出现! ·  昨天  
参考消息  ·  大国重器!探秘“造岛神器”! ·  2 天前  
华人生活网  ·  伊州地毯清洁工4.99美元淘的盘子,竟是中国 ... ·  2 天前  
华人生活网  ·  伊州地毯清洁工4.99美元淘的盘子,竟是中国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经信委

【时代的样子】从弄堂作坊到创新企业:航空工业上电跨越70年的变与不变

上海经信委  · 公众号  ·  · 2024-05-10 12:58

正文


70年前的今天,1954年5月10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公私合营上海华林电器厂成立,作为我国第一批专门试制生产航空电器产品的工厂,航空工业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电)从此开启了守初心、铸重器、强国防的壮阔征程,掀开了我国航空机载领域崭新的一页。


70年来,从弄堂作坊到现代化企业园区,从保险丝、航行灯到照明、配电系统级供应商,从测绘仿制到自主设计……一代代上电人坚定初心、薪火相传、勇毅前行,将一项项光辉成就写进史册。这些年,既有翻天覆地的“改变”,也有恒久坚持的“不变”。



代代传承家国为上

时代变迁初心依旧


上电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1951年10月,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上电前身的华昌无线电器材厂、林基工业社、兴基五金厂和张林记机器胶木厂等弄堂作坊,开始为中国空军维修仿制航空电器,解前线将士燃眉之急。


公私合营后,在党的领导下,承担的军品任务增多,工人们生产热情高涨。两年后,企业转制为国营第一一八厂。建厂初期,企业保证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配套任务,有力支援了空军,为航空工业辅机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1954年5月,航空工业上电在徐家汇路538号诞生——公私合营上海华林电器厂


六十年代,上电积极响应党中央三线建设决策,600多名优秀干部职工告别繁华的大上海,内迁贵阳包建128厂。分搬包建意味着“分家”,考验着厂领导的大局观。时任党委态度坚决,提出在设备和人员方面要做到“有三去二,有二去一,有一去一”。全厂95%以上的职工都报了名,三天内便确定了人员名单,援建人员创造了“当年分搬、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上电速度”。“我们无怨无悔”“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哪里需要哪安家”……2024年3月,上电党委书记蒲毅带队前往贵阳看望当年援建的老同志,老人们动情地说。


▲1964年10月-1965年12月,“三线”建设包建128厂


公司还先后援建了117厂、125厂、175厂等,产品扩散给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地方国营企业,为国家航空工业机载行业完善布局、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工厂紧跟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调整的部署,“转民”不忘“保军”,坚持开展航空产品预研工作,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进入新时代,上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首责主责主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为建设航空强国不懈奋斗。


光荣同路,梦想同行。70年来,上电始终坚定“航空报国 航空强国”的初心,始终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发展大局,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应对各种挑战中走在前、挑重担,做到了政治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技术驱动做强专业

科技创新勇攀高峰


建厂初期,一把0~25毫米的分厘卡作为全厂唯一“最高级”的测量工具,见证了上电“依葫芦画瓢”式的仿制历史。从测绘仿制到自行设计,从制造到创造,上电在打造航空机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上勇攀高峰。


1991年海湾战争打响,新的战争形态对我军夜航夜战能力提出新要求。当时国内航空夜视兼容照明技术还是一片空白,上电投入技术力量,千方百计解决元器件、原材料等难题,最终实现夜视兼容照明技术在我国战机上的应用。


这是上电照明专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航空灯具到导光板,再到大功率LED与激光照明;从夜视兼容照明到自动调光技术,再到操控板组件和调光控制系统集成技术;从器件供应商到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整机照明系统“链长”单位……上电人追光的脚步永不停歇。


与此同时,智能配电专业蓬勃发展。2009年,在国防装备急需新技术时,上电自筹资金主动参与飞机智能配电系统的研制,即便在研发场地都是借用、试验设备要靠自制的艰苦条件下,依然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原理样机。此后,上电攻克多项智能配电前沿技术,实现该专业在各机型的全覆盖。


在长期研制各类座舱操控器件的基础上,上电还开展九大系列核心器件正向研发,填补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空白,为飞行任务有效遂行提供高性能操控。同时,自主研制国际领先的Mini-LED球幕系统,加快推进国产飞行训练模拟器座舱仿真和视景仿真技术产业化进程。


立足航空高科技产业,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电持续构建敏捷型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引育科技人才,有力推动我国航空照明、座舱操控、智能配电、告警、模拟仿真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与进步,实现多项原创性技术突破,为我国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21年5月,建成国际先进的苍穹空天模拟实验室,形成全任务场景天空光环境模拟实验能力



厂区面貌华丽蝶变

接续奋斗担当为先


70年前,上电从徐家汇路538号起步,四家私营厂的百余名职工汇聚于此,自豪地加入新中国航空工业大军,在简陋的厂房里开始创业、兴业。历经岁月变迁,厂区面貌和办公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弄堂作坊已蝶变为现代化的花园式企业园区。


▲2021年7月1日,上电航空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图为初心广场视角风貌


变化的是厂容厂貌,不变的是责任担当。作为军工央企,上电始终把保军强军、为部队提供管用好用的武器装备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即便在企业多次面临生存危机时,依然坚守型号任务。在全行业军品任务严重不足的七十年代末,工厂竭力保持研制队伍基本稳定,坚持开展预研工作,推动航空产品迭代进步。九十年代中后期,企业在错失航空重点型号配套最佳时机的情况下,厂领导四处奔走汇报争取,获得配套机会。


70年来,上电研制生产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建设各时期、各阶段所需的航空照明、座舱操控、智能配电、告警防撞、模拟仿真等产品和系统。在国庆70周年和建党百年阅兵式上,飞过天安门广场的所有飞机上都有上电研制的产品和系统。特别是1999年以来,上电为“20系列”为代表的多个机型研制了2000余项型号产品,彰显着航空报国的担当与作为。


上电还积极服务航天、兵器、舰船、武警等装备建设,在“神舟”飞船、核潜艇、055大驱、自行火炮和坦克战车上也凝聚着上电人的智慧和汗水,有力支撑了新时代国防装备的建设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电积极贯彻国家民机产业自主创新战略,研制出CPAs&DCS和ICBP两系统,成为C919大型客机国内唯一自主的一级供应商。在此过程中,构建了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民机机载系统正向研制体系,把上电人的志向和骄傲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