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伊洛
聊聊医药,看看世界,扯扯资本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铁建  ·  春鼓催征!中国铁建复工复产掀热潮 ·  昨天  
中国交建  ·  王海怀会见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董事长毕湘利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地方动态 | ... ·  3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天下事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伊洛

中美:谁会赢得AI战争?

伊洛  · 公众号  ·  · 2024-08-09 18:10

正文


中美:谁会赢得AI战争?


赵燕菁



1 只要知道“气候”,就可以预言“植物”


预测未来哪一株植物会长得更好,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正确的概率也和赌博没有多大差别。但如果我们能知道不同的“气候”,也就可以预测哪里会出现繁茂的雨林。技术和植物类似,要想回答中美谁会赢得AI战争,与其比较中美两国技术细节上的差距,不如比较两国经济“气候”何者更适合AI发展。


中国科技史上多次出现技术起步时一开始和先进国家齐头并进或差距不大,包括激光、半导体甚至大飞机等,但随着时间延展技术却被发达国家逐渐拉开的经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因为在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下,技术的演进、迭代,特别是应用的效果完全不同。宏观经济环境如同气候一样,影响着所有植物及其群落的生长、衰落与死亡。


技术就是经济的植物,产业就是技术组成的群落,技术能否萌发并生长,并不完全取决于自身是否先进,同时也取决于所处的宏观经济“气候”。而决定经济“气候”的,就是货币——货币供给越充沛,经济的气候就“越暖”,越利于技术的发明和扩散;反之,经济气候“越冷”,就算在某个阶段技术出现突破,也难以长久维持技术的领先。


货币最基本的用途就是作为分工的工具,参与货币分工的人越多,需要的货币就越多。因此,货币多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由参与分工的劳动规模决定的。这就是经济学里最重要的一组关系——“劳动-资本”。




2 债务端约束和资产端约束



这组关系可以用会计学的基本恒等式——资产负债表来刻画。债务端也就是劳动-资本关系中的“资本”,可以用“进入流通的货币总量”表示。所以有流动性的商品,都可以作为支付手段,也就是货币。其中,未来收益(高流动性的权益equity)构成了信贷货币的最主要部分;资产端也就是劳动-资本关系中的“劳动”,可以用“劳动力总数和劳动生产率的乘积”表示。其中劳动生产率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


根据资产-负债左右两端相等的规则,一个经济如果有大量过剩劳动人口(失业),这个经济就是债务端约束,表明这个经济的“气候过冷”,只有货币增加,经济才会扩张;反之,如果充分就业,招工难,这个经济就是资产端约束,表明这个经济“气候过热”,只有投入更多劳动或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才能扩张。资产端约束时,无论资本增加多少,都不能带来财富的增加。


管理宏观经济最主要的就是看该经济是资产端约束还是债务端约束。由于资产负债两端一定是相等的,这就决定了一个经济不是债务端约束,就是资产端约束。没有一成不变对所有经济都好的宏观政策,好的宏观政策必定是相对于不同的宏观经济而言的。对债务端约束经济有利的政策,对资产端约束经济就是有害的政策。




3 美国拥有更好的技术进步环境


全球化分工下,中国和美国分别对应资产负债表两端——当下的中国是债务端约束经济,货币严重不足,通缩是中国宏观经济的典型特征;而美国则是资产端约束经济,劳动严重不足,通胀是美国宏观经济的典型特征。在中美经济脱钩的背景下,技术进步对于中国和美国宏观经济的效果正好相反。


假设劳动和货币总量不变,技术进步对债务端约束经济和资产端约束经济的效果完全不同——如果是债务端约束,也就是劳动过剩,资本不足,技术进步不仅不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更多的失业;如果是资产端约束,也就是劳动短缺,此时资本价格更低,技术进步就可以带来新增的财富而不会导致失业。


由于美国是资产端约束,劳动严重不足,技术进步,也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有效扩张资产端,减少劳动力不足对宏观经济的约束,带来总财富的增加;而中国是债务端约束,技术进步则会导致债务端缺口更加扩大,结果就是劳动力越发过剩,技术进步带来的是更多的失业,而不是总财富的增加。最典型的对比就是自动驾驶技术(中国的萝卜快跑和美国的特斯拉)在中美两国面对的完全不同的反应。


显然,资产端约束的美国和债务端约束的中国相比,美国的宏观环境更有利于技术进步,美国不仅有更多、更便宜的资本,而且有对技术的更多需求。反观中国技术进步则会遇到大得多的阻力,拥有先进技术会使其在一个缩小的蛋糕中切下更大的份额,但整个社会会有更多的劳动力因失去就业而受损。如果中美宏观经济环境长期不变,就算中国现在的技术和美国并驾齐驱,美国最终也将赢得这一轮AI战争。




4 中国的应对:大规模扩大债务端


中国要想不被美国落下,就不应该只是关注技术本身,而是要迅速改善自己的宏观经济环境,让中国重新成为一个资产端约束的经济。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迅速增加货币供给,让资本-劳动关系重新回到几年前劳动供不应求的状态。如果宏观环境没有决定性改变,那么新质生产力越强大,对劳动的挤出就越严重,社会内卷也会更加严重。技术进步不仅不会推动经济发展,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触发威胁政权稳定的革命)。


要想推动新质生产力,就不能简单投资新质生产力,而是要创造一个适合新质生产力发育的宏观环境。具体讲,就是大规模扩张债务端,扩大虚拟经济。一旦资本增长超过劳动增长,不仅会给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廉价的资本(风投、独角兽),而且会给新质生产力带来市场需求。此时,技术进步就不会招致社会的反弹,反而会获得市场的欢迎。



回顾过去十几年历史上技术进步的阶段,中国几乎在所有的领域开始了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赶超。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2005年中国土地招拍挂市场成熟,形成了一个世界罕见的高流动性房地产市场。上图表示的是劳动价格和资本价格之比,可以看出2005年以后,这个曲线有一个陡峭的增长。这意味着2005年以后,资本相对劳动突然变得非常便宜。可以说2005年房地产市场极大地扩张了中国的债务端,使得中国在明朝“白银时代”之后,第一次摆脱了对外部货币(主要是美元)输入的严重依赖。


结果大家都可以看到,到了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第一次出现大规模招工难,资本市场不仅没有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反而逆市扩张,借助充裕的流动性,抄底发达国家的技术,在所有的技术领域都出现了对发达国家“大赶超”。可以说,今天中国技术之所以能够和西方分庭抗礼(见《经济学人》“中国已经成为科学超级大国”2024),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房地产市场为核心的债务端大扩张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


如果这个解释是对的,可以预见中国对房地产错误的打压,必将导致中国经济债务端猛烈收缩,从而严重损害中国的技术进步的宏观经济环境。5月23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总书记追问:“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量下降的主因是什么?”答案就是以房地产市场为核心的中国资本市场严重衰退导致中国经济债务端严重恶化,加上美国强行与中国经济脱钩,中国宏观经济再次回到以前资本相对劳动严重不足的债务端约束经济。




5 结论


中国宏观经济从资产端约束转变为债务端约束,使得在这场AI战争中,中国处于一个极为不利的战场。如不迅速扩张债务端,创造足够的货币,中国技术就会再现历史上“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局面。面对房地产市场下滑,中国债务端——股票、债券、期货——要全面发力,采取超常规的积极政策,同时尽量扩大顺差,用人民币结算进口商品,并制止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滑。要将“创造一个好的经济‘气候’”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


这次萝卜快跑在武汉遇到的阻力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不能只关注技术研发本身,同时要努力创造一个适于新技术生长、繁盛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宏观政策部门,不要将产业政策过多聚焦在具体技术,而是要努力创造一个对技术进步更友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只有拥有强大的债务端,中国的宏观经济才能有足够的市场深度和需求规模,来容纳新质生产力巨大而复杂的产业生态。


回到本文的标题,结论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无论中国技术有多大突破,输掉这场AI 战争都是没有悬念的结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