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周六中午11点,北京江边城外牡丹园店的午餐高峰比以往周末都来的早,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江边城外集团总经理孟洪波非常乐见“双12”这样的节日,去年的经验告诉他,互联网和“双12”带来的导流、传播效应会几何级地增长。
在客流增长的背后,江边城外正经历更多互联网带来的改变,越来越多顾客使用支付宝付款,结账时间从原来的3分钟缩短到30秒,节约了顾客时间也提升了餐厅的翻台率。同时,江边城外开始了解自己50多家门店的顾客都是谁、忠诚度怎么样、消费习惯如何,“帮助我们来做决策、来更好地精准地服务顾客”。
不仅是江边城外,今年“双12”,有超过100万的商家真切感受线上线下融合商业模式带来的巨大力量。
“双12”提振线下商业信心
尽管才第三年,“双12”已成为与“双11”齐名的现象级消费节日,只是“双11”线上商业的狂欢,“双12”则代表了线下的实体零售服务业。仅仅是三年的时间,参与“双12”的线下商家已经从最初的2万家一路攀升到今年的100多万家,涉及的领域从最初的餐厅、超市,延伸到了美容美发、休闲娱乐、购物旅游、出行加油等,实现了线下全场景的覆盖。
数据显示,中国每两家超市便利店、每四家大型购物中心、每十家餐厅中,就有至少超过一家加入了今年的“双12”。
按照支付宝口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下午17点,累计总共有1.1亿消费者参与了“双12”。仅10号一天,参与”双12”的消费者数就高达4900万人。许多餐厅门前排起百米长龙,部分超市的货架则被搬空。从参与人数来看,上海、杭州、北京的人消费热情最为高涨,分列全国前三。参与双12活动的近1000家大型购物商场,整体客流量与交易相比较日常均增长接近2倍,其中上海龙之梦购物中心(长宁店)、杭州宝龙城市广场、绍兴银泰城的人气全国最高。
上海龙之梦购物中心(长宁店)一天涌进了20万人,客流量达到全年峰值。全国有近200个景区今年也首次参与了双12,第一天的支付宝交易较平日猛增154%。当日广州最火爆的餐厅点都德,光是用支付宝买单的台数就有1.8万桌,是平时的8倍。
线下商业占据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的85%,因此更能反映出整体国民经济的脉搏。“双12”点燃了老百姓的消费热情,也成为中国线下商业能量最大的一次爆发,极大地提振了正在转型中的实体零售业的信心。
事实上,不仅是“双12”,互联网激发线下消费力早就有迹可循。以口碑的分层优惠券为例,截止11月30日的过去一年中,用户总共在口碑上花掉了2.6亿张商家优惠券。这部分优惠券为线下商家带去的新增成交额,高达124亿元。
线下商业需要互联网的数据能力
在“双12”这样的日子,线下商家也体验到了互联网数据能力带来的变化。
为了迎接“双12”首日,广州老字号点都德的备货量是平时的3倍多。互联网平台的预测数据显示,第二天可能会有超过2万的顾客。这样的备货量精确地满足了10日当天的需求。点都德应用口碑提供的能力进行的互联网转型尝试通过了“大战”检验。
在口碑公司CEO范驰看来,商家、商圈与大数据的结合,使他们的商业核心逻辑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往的经营“货”为中心到经营“人”为中心转变。大数据让商家了解了用户的特征、爱好,也为商家为店选址、产品研发和货品搭配提供决策依据,简而言之,数据让商业变得更智能了。
传统实体百货日渐凋零的同时,以北京西单大悦城为代表的、能满足人们多纬度需求的综合型购物中心里,人流却越来越密集。这背后就是经营逻辑的变化。
通过移动支付,北京西单大悦城3个月就在几乎零成本的情况下积累了40万会员,而且,研策部总监张灿介绍,通过会员分析,商场发现,原本在五楼的运动品牌和地下二层的客流相关性更强,于是对商场布局进行调整,结果日均平效(每平米效益)增加200%。
80后创业者戴云章经营一家以烤串为特色的餐厅,通过对支付宝买单累积的会员进行分析发现,“女性占比60%、以90后为主、对日料感兴趣”,针对性推出新品、调整定价,带动餐厅销量上涨30%,顾客回头率也提高了1倍多。
有了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能力,这些精准的商业决策、数据化运营正在成为线下商家必修的技能。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长高铁生的观点认为,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将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改造,促其创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