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美国公司的生意模式和业务进展介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那些事那些人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美国  · 2018-05-03 21: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42 楼经 41 楼的出口出了小南门,右转很快右转就可以到体育馆。体育馆的下沉式的一楼的一处有某信托的证券营业部。 96 年到 99 年,我和晓东的不少时光在那里混的。营业部不大,记得 96 年还是填写指令,通过里面的人报单进行交易。而能够查看行情的机器就更少了。我们是很少能够有一台机器独享的,守在别人的身后,偶尔敲一下某个代码看看行情,是常有的事情。我们偶尔从北面院墙的一个小门进出,如果没有锁住的话。周末的证券报,我们偶尔会买一份,因为当时有全部股票的 K 线走势。


如绝大多数散户在牛市入市一样,我和晓东都是在 96 年下半年进入股票市场的。又如绝大多数散户以套牢为结局一样,我们很快迎来了 96 12 月份的社论导致的指数连续跌停的局面。那时候,看图是乐趣,哪怕什么都学不到。到如今,晓东在看图的路上越走越成功。而我则 误入歧途 ,到现在才明白, 会看图 是投资的最高境界,我却依然不会。


从小南门到体育馆大概 10 分钟的步行路程,从体育馆到学一食堂大概也是 10 分钟步行路程。偶尔我会去艺苑食堂,那里的酱爆鸡丁是最贵的,大概一勺的量,然后三两米饭。至今没有再吃过那样的美味。提起吃这事儿,夏日里的大兴西瓜,那自然是不可缺少的。还有夜晚十点后的泡面,也是难忘。


要说最难忘的吃,还是同屋哥们高博春节从老家带来的腊肠。至今,我没有再吃过那样美味的腊肠。不过,和他的家书比起来,他家的腊肠就一般了。高博的父亲是高中语文老师,隔三差五给我们的高博用秀美的钢笔字写来家书。我们有幸得以分享一到两封,甚至于几句经典当时倒背如流。现在想起来,依然很感动,当年深受激励的那一幕记忆犹新。前两年我偶去帝都再见到高伯父,老先生身体健康,我没少表达感激之情。


多年来,高博是我经常梦见的人,我想,一定不是因为他家的腊肠,也不是因为他有文化有水平的父亲的家书,一定是我曾经跟他在宿舍里吵架的时候拍过桌子的那次。其实,我早记不得为何跟他拍桌子了。如果岁月倒流,我愿意多跟他拍几次桌子。


拍桌子仅仅是兄弟之间,并无大碍,最多让我经常梦见他,但有时候想, 不会做人 ,大概要归功于这些亲同学们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迹了。念研究生,我去了其他地方,但我经常回来蹭课,那时候的课堂随便去上,只要你知道课表。高等宏观微观就是我回来偷学的。恰因此学会了泰勒级数展开的公式(其实我现在早忘了这个公式了,但我肯定不是体育老师教的)。恰在我的研究生宏观课程中,外聘的隔壁学校的某博导不会某题目,在他求助于他的博士生给出的答案依然错误后,我却冲上讲台,演示了泰勒级数展开,解决了那道题。这事儿绝对该怪罪于我的这帮亲同学,是你们的特立独行告诉我,该坚持正确的事情,于是,我做了 傻事儿 ,至今成为 笑料


偷学的远不止高级宏微观,最为重要的是,有幸聆听杨小凯的授课。那时候杨教授恰好在学校讲比较经济学(应该是,可能有出入)。杨教授的课堂,太精彩,太有启发。那时候的杨教授很健康,不曾想,多年后听到他在澳洲备受疾病的折磨而离世,甚是难过了多年。


我求学过程中想做学问研究的最大兴趣的那一年就是我在其他学校求学回来听杨教授讲课的那年。我坚持了一段时间,直到我发现我不是做研究的那块料,我又非常明智的重返自己折腾了多年但丝毫没有进步的投机分子领域里。


说起那时候的炒股毫无进步,实在是很搞笑。其实是不单毫无进步,是不断亏钱和退步,虽然钱不多。不进步的原因有非常多,除了缺乏投资的良师外,主要是路径错误。我记得和晓东当时从图书馆借的书是日本蜡烛图分析。这事儿我一直没想明白,那么多投资的书籍,我们不去借阅,唯独借了这书。按照投资需要命好和会看图这两个终极武器来界定,当时可能是找对了 方向 。是晓东的方向,反正不是我的。但我想,问题一定出在我没有多读书上。如果把所有投资类的书籍都借阅了,自然就事半功倍了。后悔是来不及了,套用在昌平园看的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来说,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却没有珍惜,白白浪费了 5 年时间。


说起爱读书,同屋的爱民比我好无数倍。爱读书的他如今已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了。在他最近的一篇文章里竟然提到我,说我当年问过他有没有思考过曾经的高中同学中成绩普通的孩子的心理。我想,当年我竟然有同理心了吗,奈何现在经常缺乏同理心了。我想,一定是书读少了。


那时我们宿舍是有电视机的,这是同屋的刘少从北京家里运来的。印象中,大家看 NBA 是最多的。我这个门外汉在他们的熏陶下也知道了乔丹、皮蓬和罗德曼等明星。那时候的芝加哥公牛队如日中天。时隔多年,我才明白那是一个划时代的现象。到了前几年,我仔细回看耐克公司的生意的时候,我才知道,耐克的崛起就是乔丹的封神。那时,我们不懂,我们只看比赛。


那时不懂的东西很多,我们很容易去相信一些东西。那时候的讲座很多,好像不需要报备。听过的讲座很多,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去凑热闹。记得白岩松去的时候,我也去听了,坐在过道里。整个阶梯教室都挤满了人。说的很多话都印象模糊了,犹记得他当时说过,好在我们的时代是前进两步,退一步。如果前进一步退两步,那糟糕了。现在回想起来,我希望他这个判断继续对。


其实有些课堂和讲座是差别不大的,尤其是一些选修课。记得我的第一堂选修课是音乐鉴赏。当时完全是为了凑学分才选的。上课的男老师的名字我已经记不住了,但是对他的印象太深刻了。第一堂课,他要求把窗帘拉上,熄了灯,然后开始用他带来的音响播放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我当时肯定是接近睡着了。时隔多年,我才意识到这首交响乐的美妙。后来我还选修过电影鉴赏这门课。也是无感。如果是现在,我一定要每个学期都去修这门课。


想起这些往事,仿佛就在昨天。经过这么多年,我才意识到真正影响我的就是那些特定年份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是你们的优秀一直激励着那个不优秀的我。


后记:文中的名字及事情均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