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意大利都灵理工 | ... ·  16 小时前  
广东文旅  ·  燃!又一次被英歌舞惊艳到了! ·  昨天  
康石石  ·  约克大学增新专业:数字设计!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被LV追着联名,年入7亿的95岁日本怪婆婆,一生隐秘首次公开……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07-25 16:0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草间弥生的艺术生涯和作品。草间弥生被誉为波点女王,她的作品影响了当代艺术和流行文化。文章提到了她的作品、创作历程、艺术成就以及新书《草间弥生:一九四五至今》的解读。该书是对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全面解读,收录了她的作品、书信、成长经历等,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草间弥生的机会。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草间弥生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

草间弥生被誉为波点女王,作品影响了当代艺术和流行文化。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波点元素和大胆的色彩运用。

关键观点2: 新书《草间弥生:一九四五至今》的介绍

该书是对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全面解读,收录了她的作品、书信、与艺术家的交流等,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草间弥生的机会。

关键观点3: 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六个主题

书中探讨了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六大主题:无限、积累、生物宇宙、全面联结、死亡、生命的力量。这些主题贯穿了她的艺术实践,反映了她对自然、生命循环和宇宙的理解。


正文


她,被誉为“ 波点女王 ”,也是人们口中的“ 日本怪婆婆 ”。

今年 95岁高龄 的她,仍以一头火红短发、波尔卡圆点服装的造型,活跃在艺术圈和时尚圈的前沿。

去年,草间弥生与奢侈品牌LV的联名惊艳全球,成为时尚圈的顶流话题。

凭借标志性的图案和大胆的色彩,草间弥生征服了全球的艺术爱好者和普通大众,深刻影响了当代艺术和流行文化。

草间弥生,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艺术界的范畴,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态度的代表。

《时代周刊》评价她为“史诗级艺术家”, 《泰晤士报》将她名列“20世纪最伟大的200名艺术家”。
从1945年至今,草间弥生的艺术之路跨越了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她的“无限镜屋”、“波点”图案,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元素。
草间弥生的创作生涯充满了传奇与争议,除了让她闻名于世的圆点, 她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创作,曾多次引领艺术风潮

在自由女神像前脱去衣服;在威尼斯将艺术品像热狗一样在艺术馆兜售;在教堂前带领嬉皮士身体抗议……

这位艺术先锋的人生故事,也像她的作品一样,充满了奇幻色彩。
10岁就被确诊患有精神性视觉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二战后以日本人身份独闯美国;因为大胆创作进过监狱;自愿在精神病院生活40余年;声名最盛时突然销声匿迹……

这位和荒木经惟一起被批评为日本坏品位的代表人物,用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来不断证明自己,并和安迪·沃霍尔、小野洋子等先锋艺术家见证了当代艺术史。

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谈及那些风云人物时,她说:

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有才华。我一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艺术上,并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间弥生的作品上。

今天阿信要为你介绍的是,草间弥生2022年首次登陆中国所办的回顾展的解读画册—— 《草间弥生:从一九四五至今》


《草间弥生:从一九四五年至今》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对于了解草间弥生,这本书是你的最佳入口。


《草间弥生:从一九四五至今》
探寻草间弥生跨越七十年的传奇艺术之旅


2022年,这位传奇人物带着她的杰作,首次登陆大中华地区,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盛宴。

"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Yayoi Kusama: 1945 to Now) 是草间弥生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型回顾展。
展出逾200件来自亚洲、欧洲及美国的博物馆主要藏品及私人藏品、M+藏品及草间弥生的个人收藏,是了解草间弥生不可多得的观展机会。
这本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年至今》 ,收录了草间弥生首个亚洲大型回顾展的作品、权威解读以及评价。这本书是对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是一次对当代艺术的深刻剖析。

全书收录了草间弥生的经典作品,搭配亚洲首展的独特视角,通过对草间弥生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学术分析,带你全面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脉络。

你可以以一张展览门票的价格,购得展览中的精品内容,让草间弥生的艺术精神长伴你左右。对于那些未能亲临现场的读者来说,更是一次弥补遗憾的最佳选择。

重新定义草间弥生的
艺术实践对当下社会的影响


在我死后,请观赏我所打造的一座精美的坟墓,这是我一生的圆满结局,并请知悉,即使身处悲伤的深渊,头顶的太阳也依旧闪耀。如今,一颗拼尽全力之心的能量已消耗殆尽。这就是我的艺术。

在大众眼中,草间弥生是“波点女王”,作品配色大胆,独特,充满了对触手和水果的痴迷。

作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女性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作品被90余家美术馆收藏,一件难求; 川端康成购买过她的作品;波普艺术领袖安迪·沃霍尔受她的影响创作出《牛首交错》……

草间弥生也受邀与很多品牌跨界合作,如与香奈儿,可口可乐等各种大牌联名,她与Louis Vuitton的合作系列,受到了很多拥趸的追捧。

2012年,伦敦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的路易威登和草间弥生概念店

这种通俗化的展现形式无疑让更多人领略到了她的艺术魅力。然而,这也导致艺术与大众之间的理解出现了微妙的差异。

如果从艺术史的角度追溯草间弥生的艺术生涯,我们会发现草间弥生竟是各种运动和流派的先驱:波普主义、极简主义、环境/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沉浸式艺术......

草间弥生于理查德·卡斯特兰尼画廊窥视《无限镜屋——永恒的爱》,纽约,1966年

《海滩偶发艺术》,纽约,1968年

《在说话的侧脸》(2019年)

在这本艺术集中,收录了艺术评论界、大牌合作与公众视野中呈现的不同的草间弥生,一个不仅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艺术先锋。

M+香港视觉博物馆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炼提到, 草间弥生不仅是一位自恋的艺术家,更是一位通过艺术与时代对话的社会观察者。

1987年,草间弥生在她的工作室

从60年代的突破性创作到90年代的版画,草间弥生的自画像和艺术作品都源自她对自我的深度分析和表达,围绕着自我形象的构建和解构。

她的艺术及个人形象预示了亚洲当代艺术的全球化趋势,也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草间弥生常常会模糊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她的许多作品都邀请观众参与和体验,从而使之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无限的网》(1984年)
于东京Video Gallery SCAN进行的行为艺术表演


这种互动性强化了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鼓励年轻人将艺术融入生活,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本书结合草间弥生的书信、成长经历,以视角年表的形式展示草间弥生的生平与时代大事,全面还原草间弥生的传奇生涯。

关于草间弥生的一切在这里都有答案。
六个主题,两重视角

一本书带你逛完首个亚洲回顾展


本书与回顾展的结构一致,主要围绕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六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无限、积累、生物宇宙、全面联结、死亡、生命的力量。

这六大主题不仅贯穿了草间弥生七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也反映了她对自然、生命循环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除了追踪这六大主题的线性演变,书中还从共时性的角度特别关注了草间弥生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并且附上了详细的参考年表。

这一视角将草间弥生的艺术实践与太平洋战争、泡沫经济等政治历史事件相结合,揭示了她的作品中蕴含的地缘政治和社会心理现实。

这样的双重视角呈现出草间弥生艺术成就背后的复杂性,得以帮助读者摆脱对草间弥生的一系列误解,比如将她的精神疾病理解为她的艺术实践、将她的艺术家身份降格为社交媒体现象等等。
生物宇宙,无限与死亡

草间弥生自幼在长野县的自然环境中长大,与植物和宇宙生命有着密切的联系。

草间一家于日本长野县的美原高原,摄于20世纪40年代。

她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展现了一个隐藏在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生动世界,如桃子上的虫洞揭露了虫子的生命轨迹。

《积累的大地》使用黄麻袋代替画布,反映了战后材料短缺时期的适应性和大自然的力量。

《积累的大地》(1950年)
生物宇宙启发了草间弥生作品广为人知的“无限”主题。

无限概念与自然界的瞬时体验有关,草间弥生将自然界的图案与无限概念联系起来,强调自然中的韵律和张力,这一主题集中体现在《无限的网》中。

《〈无限的网〉剪裁部分》(1960年)

对于草间弥生而言,死亡含有重大的潜在意义,她的作品不断探讨生与死之间的界限。

用草间弥生自己的话来说,她通过拥抱死亡,在自己的作品中找到了深刻的意义
全面联结

“全面联结”主题体现了 草间弥生对于平等、统一和人与人之间联系的追求 。通过波点的象征性平等,她倡导艺术的普遍可及性和文化的民主化。

在越南战争的背景下,草间弥生的行为艺术如“水仙花园”不仅挑战了艺术市场的常规,也体现了她对个体消融和集体融合的追求。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水仙花园》(1966年)

草间弥生的“自我消融”哲学进一步将这种联结政治化,要求个体放弃自我,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待。
通过在《身体庆典》和《人体炸裂》等作品中迅速在裸体上绘制波点,她用身体艺术表达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声援和对战争的抗议。
积累

“积累”不仅是对物品的物理堆叠,更是一种心理和情感的累积。“积累”主题在1980年代草间弥生对作品中生物形态和性器官的重复堆叠中得到了体现。

这些积累雕塑和镜面装置,特别是她对“自我消融”概念的探索,为观者提供了一种从现代社会的异化中解放出来的视觉体验,通过无限的反射和消融,确认了个体的存在。

《积累的眼睛在唱歌》(2010年)
生命的力量

这一主题通过草间弥生“我永恒的灵魂”系列作品得到精炼表达。

“我永恒的灵魂”融合了草间弥生标志性的幻想美学和对生命精神和谐的追求,不仅展现了草间弥生对重复图案的执着,也反映了她将艺术作为自我疗愈手段的深刻理解。

《生命之火(献给杜甫)》(1988年)
这些作品表明,艺术与生命本身一样,是一种充满活力和积极进取的力量,草间弥生本人始终力图寻找成为这股力量的最终渠道。

经历了创造性劳动的痛苦,她也找到了快乐,她想知道:“我可以继续活着吗?我要问问我的艺术。”

草间弥生迄今未发表的著作与信件
首次公开,极具收藏价值

本书不仅深入剖析了草间弥生的艺术生涯,更 首次公开了她未曾面世的著作、信件与原版手稿
《傻瓜伊万》(1955年)中草间弥生以自传体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她从童年起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经历。
《水仙花园》 (1966年)是草间弥生对艺术创作自由和可及性理念的阐述。

她提出了一种现代艺术的实践方式,即艺术家应该利用现代工业和技术来创作,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画笔和凿子。

我想,艺术应该在大众负担得起的价格范围内,而不是为少数富人服务。

此外,书中还节选了由草间弥生编写的戏剧拼贴作品 《李东京》 ,一部它融合了魔幻、荒诞和净化心灵的元素,以草间弥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处年代为灵感,探讨了个人身份、社会异化和内心世界的深层次主题。

《李东京》打字稿原版第一页
书中还收录了草间弥生与许多艺术家、评论家珍贵的书信往来。
其中与乔治亚·欧姬芙的通信中,草间弥生不但被这位“ 美国现代艺术之母 ”的作品《黑色鸢尾花》深深折服,更毛遂自荐了自己的作品,两位女艺术家通过彼此的作品展开笔谈,惺惺相惜。

草间弥生写给乔治亚·欧姬芙的信第2页,1955年12月13日

这些文献资料详细记录了草间弥生的生命体验,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草间弥生非凡的文学创作禀赋,还可以通过大量的文本看到草间弥生的精神世界。

如果你也对草间弥生感兴趣,一定不能错过这次深度对话的机会。

学术与视觉的双重盛宴

为你提供创作灵感


《草间弥生:一九四五至今》 是一部关于草间弥生艺术生涯的全面解读,也是一个为艺术家、设计师、艺术爱好者以及所有追求创意灵感的读者准备的宝藏资源库。

书中的文字与插图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草间弥生。从早期作品到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你能直观感受到草间弥生整个艺术生涯的发展脉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