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致力于促进和服务于中国地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我想知道女生那边写的是什么 ·  2 天前  
青眼号外  ·  2025,美妆“首店潮”加速! ·  昨天  
大庆晚报  ·  不要捡!不要捡!已有悲剧发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佳文推荐|基于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类型识别及优化——以四川省为例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 公众号  ·  · 2024-08-09 20:00

正文


基于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类型识别及优化

——以四川省为例

罗秀丽 1,2 ,金晓斌 1,2,3 ,刘笑杰 1,2 ,洪步庭 1,2

王世磊 1,2 ,周寅康 1,2,3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引用格式

罗秀丽, 金晓斌, 刘笑杰, 等. 基于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类型识别及优化: 以四川省为例[J]. 资源科学, 2024, 46(6): 1060-1073. [Luo X L, Jin X B, Liu X J,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erritorial spatial types based on population shrinking characteristics: A case study of Sichuan Province[J]. Resources Science, 2024, 46(6): 1060-1073.] DOI: 10.18402/resci.2024.06.02



研究亮点

1. 修正了先前以数量为单一维度的人口收缩测度方法,将老龄化作为人口结构收缩指标纳入人口收缩测度体系。

2. 解析了人口收缩驱动农业空间经营模式、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和生态空间管理模式变化,进而重塑国土空间功能的作用机理。

3. 选取了人口收缩、经济发展和资源约束潜在矛盾突出的四川省作为实证分析案例,识别基于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类型及优化路径。

图1 人口收缩对国土空间功能的作用机理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主要依靠人口快速增长,国土空间处于“扩张式”增长模式,导致人口与环境、经济与生态之间压力剧增。近年来,随着全国人口增速减缓和人口老龄化愈发严重,以人口收缩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萎缩问题日益突出。在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背景下,如何引导人口收缩地区的国土空间优化转型是当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识别不同人口收缩特征下的国土空间功能变化,研究应对人口收缩挑战的国土空间优化策略,可为促进国土空间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研究方法

选取四川省作为实证分析案例,探讨人口收缩和国土空间功能相互作用机理,整合四川省县域2010—2020 年多源数据,测度人口数量和结构双重收缩及国土空间功能变化,并利用人地弹性系数划分基于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类型区,提出基于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优化分区及对策。

表2 耦合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类型划分

主要研究结果

01


图3 2010—2020 年四川省县域人口收缩空间特征

四川省县域人口收缩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集聚特征,69.4%的县域呈现人口收缩态势,主要分布在成都中心区外围、川南、川东北及攀西的大部分县域,人口数量和结构同时收缩的双收缩型是其主要类型。

02


图4 2010—2020 年四川省县域国土空间功能时空格局

四川县域国土空间功能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国土空间功能整体呈东南强、西北的分布格局,农业生产功能由东南向西北衰减,城镇生活功能以成都平原为中心放射状分布,生态维护功能呈现西高东低。2010—2020 年,74.9%的县域功能呈增强趋势。

03


图5 耦合人口收缩特征的四川国土空间类型区

根据人地弹性系数,将四川县域国土空间划分为6 种类型区,并结合各类型区特征、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和主体功能定位,提出面向人口收缩特征的国土空间优化方向。重点针对不同类型区面临的人口挑战和国土空间功能变化特征,从国土空间规划端、整治端和政策端等宏观视角,提出不同类型区在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优化策略。

政策启示

对于增长型和粗放型县域,尽管国土空间发展具有活力,但仍需强化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底线,引导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配置、人口结构与公共服务设施相匹配。滞后型县域可重点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集聚、转型和升级,同时提升农业生产和生态功能,增强国土空间韧性,以适应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集约型县域可借鉴国际收缩城市优化经验,实施城乡精明收缩战略。衰退型和衰落型的县域应重点解决人口过度流失带来的空心村和老龄化问题,有序引导衰退型和衰落型村庄的人、地、资源有效重组,实现乡村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增强县域的就业吸纳能力,引导人口回流并重振空间发展活力。

作者简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