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到上海
上海社区生活的大事小情、社区服务的资讯攻略,尽在新闻晨报为您打造的“周到”上海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发布  ·  双冠赛季!上海海港获得足协杯冠军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周到上海

初伏高温橙警9连击后终迎红警,40天的三伏真的更热吗?

周到上海  · 公众号  · 上海  · 2017-07-21 19:30

正文

入伏第10天,连续9个高温橙色预警后终于迎来首个红色预警!

连双休日都没有放过的橙色预警,今朝8点多就又来了!12点多竟然变成红色预警!

而明天进入中伏后,将连续迎来3个最高温度40℃的高温天!

更可怕的是,今年上海的三伏天还是“加长版”,一共40天……

于是,微信、微博上都传开了,今年农历有闰6月,所以有40天的三伏,40天的三伏将意味着今年的夏天热得长、 热得狠。

而且三伏天的节奏就是宜伏不宜动,那大家早早歇着吧!

歇着周到君不反对,但这40天三伏就那么特别吗,就意味着热得更狠更长吗?

三伏天与闰月没关系

众所周知,古人认为,“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所以三伏天就是一年最热的时节。

稍微百度一下就知道,三伏天和农历的闰月没有任何关系,确定它的方法是这样的:

初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前一天,共10天;

中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前一天,共10天或20天;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延续10天。

庚日10天一循环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庚日呢?

首先,我们经常会说自己属什么,其实在属相前面一般还有一个字,比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子、丑、 寅、卯”这些有个总的名称——地支,属相有12个,地支也就有12个: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次,我们上学时做数学题经常会遇到甲、乙、丙、丁这样的称谓,其实他们也有个总名叫“天干”,天干一共 有10个: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0天干与12地支按照规则就搭配出60干支,这60干支就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纪日时,每一个干支代表一天,顺序排列,六十日以后再重复。按照上图可知,比如今天以干支纪是甲子,明天 就是乙丑,后天是丙寅;昨天是癸亥,前天是壬戌。

因此,庚日就是干支纪日时,含有“庚”字的那几天。据上图可知,60干支中有6个庚日,10天1循环。

夏至干支变动导致伏天开始不一

数学好童鞋可能已经有些明白了——由于公历的365天(有时366天)并不能整除60干支,所以公历中看起来相同 的某一天(如6月21日),以干支纪的话每年都是不相同的。

要是夏至刚好在庚日前1天,初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会从夏至后第21天(10+10+1)开始;

反之,如果夏至这一天刚好是庚日,那么初伏就会从夏至后第30天(9+10+10+1)开始。

可见,初伏与夏至的时间间隔在20天至29天不等。

也就是说,夏至这一天的干支变动造成了初伏开始的时间不一,进而导致中伏有10天和20天的差别。

20天中伏比10天中伏多

根据上文三伏确定的方法,很明显可推倒出,夏至到立秋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我们知道,夏至在每年6月21日至23日,立秋在每年8月7日至9日,他们中间相隔最少44天,最多48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夏至与立秋都是根据太阳的直射位置确定的,分别代表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和北纬16°20, 两者的具体时间会呈现一致性,也就是某年夏至早一些,立秋也会在往年同日或早一些,反之亦然。因此,夏至和立秋相隔一般都是46或47天(48或45天也有可能,44天则属于几万年一见)。

■24节气的日地位置

据此推算可知:

相隔46天时,夏至为庚日前1-6日,都会有5个庚日;

相隔47天时,夏至为庚日前1-7日,都会有5个庚日;

由此可知5个庚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4个,也就是说中伏是20天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假设相隔46天和47天的可能性 一致的话,三伏40天的比例应该达到65%。

这个推算结果能得到实际的验证:

①据气象资料统计,1951年-2014年这64年间,出现40天三伏有46年,所占比例71.9%。最近10年有6年是长三 伏。

②2000年至2017年这18年,40天的三伏出现了12次,所占比率达到66.7%

③2010年到2020年这11年,除2010、2014年三伏为30天,其余9年的都为40天。也就是说,今年到2020年,每年三伏都是40天。

由此看来,“加长版”伏天其实很普通,30天的“普通版”伏天才是“限量版”。

40天三伏并不意味着更热

整体来说,三伏的天数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

①夏至这一天的干支;

②夏至与立秋的相隔的天数。

第二个因素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决定的(位置基本固定),而且相差不大;第一个因素更多是一种人为的 约定,其不断变动是因为一年的天数与60并不能整除,与天气的状况并无必然联系。

之所以40天的三伏更热的印象,是由于“加长版”伏天的数量较多,在基数占优的情况下,期间出现极端高温的 几率往往比“普通版”伏天大,这可能会让人觉得“加长版”伏天更热。

可能你这是会问:周到君你说了这么多,并不能改变今年就是热的实质呀。

本来指望这烦人数学演算让你心凉一些,没想到你真的看到这儿了,现在只好放送清凉图片了:

参考书籍:《中国历史上的纪年》


编辑|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