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瓯江潮
瓯江潮取名于温州的母亲河——瓯江。取瓯江汹涌奔腾之势以共聚实力,取瓯江静谧舒缓之美以共享乡情。瓯江潮微信平台首先是结合瓯江潮qq群系列、瓯江潮网站为在杭温州老乡提供联络平台,进而提炼、传播温州、温州人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日报  ·  今早突发,2人身亡!刚刚当地通报 ·  20 小时前  
钱江晚报  ·  张兰、汪小菲抖音账号,无限期封禁! ·  昨天  
FM93交通之声  ·  突发重大刑案!嫌疑人在逃!照片曝光 ·  昨天  
钱江晚报  ·  贾玲发文:恭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瓯江潮

这个温州人和马英九睡过上下铺,40年前的家书,揭开了他的身世秘密…

瓯江潮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6-18 17:36

正文

金惟纯

( 第一才子 )

金惟纯,出生于台湾高雄眷村,温州永嘉人。有着“第一才子”的称号,出生在1952年,曾任《中国时报》专栏组主任、《中国时报》主笔、《天下杂志》主编以及商周媒体集团执行长。



“新闻界第一才子”创办《商业周刊》

金惟纯在台湾被称为“新闻界第一才子” ,自称信奉“归零哲学”,随时随地把自己归零,一切再从头开始做起,不愿躺在以往的成就上。1952年,他在高雄眷村出生,是一个没见过父亲的遗腹子,目不识丁的母亲将他抚养成人 。他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时报》,29岁就担任社论主笔 ,写下许多振聋发聩的文章。一般人处在他那种炙手可热的地位,大多不会轻易放弃,可是生性不安分的金惟纯只做了一年,便负笈美国,进纽约大学商学院重新做起学生。35岁回到台湾,他敏锐地观察到媒体未来竞争与变迁的趋势, 创办了《商业周刊》 。这本杂志经历了6年的经营危机,缴了一亿多元新台币的“学费”,最后逐渐起死回生,发行量超过15万份,年广告收入高达近四亿元新台币, 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精英期刊。



1999年,石齐平推荐 魏承思 给《商周》写稿。发表了第一篇政论后,金惟纯就来电话,邀请 魏承思 在杂志上开一个专栏,承诺付给 魏承思 每字一元钱的稿酬,这在当年的台湾算是最高标准了。此时 魏承思 在亚洲电视做新闻总监,老板别出心裁地推出“台评”, 魏承思 成为主要写手,每天要撰写“遵命文字”,更有甚者,还要将文章送给粗通文墨的老板审阅,他居然还常改来改去。尽管有韩信胯下之辱的感觉,为生计也只能忍气吞声。于是 魏承思 欣然接受金惟纯的邀请,开始用“林克”的笔名给《商周》写专栏。每周一篇,一写就是整整7年。这些文章不再受制于人,“我用我眼看,我用我心想,我用我手写,可说是最用功撰写的评论”。就这样, 魏承思 因文字而与惟纯订交,尽管最初他们未曾见过面。




商周集团被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收购

2000年7月,南怀瑾决定让 魏承思 执笔,将两岸密使内幕公之于世。 魏承思 就去台湾找惟纯,准备把这一爆炸性的文章交给《商周》发表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他穿夹克,戴着眼镜,瘦高个子,眉目清秀,有玉树临风的仪态。” 说完正事,惟纯轻松地点起烟,开始和 魏承思 聊起天来。他不是那种说话滔滔不绝的人,但观点很独到、谈吐很机智、态度很自信,能感觉到是个绝对聪明的人。

惟纯和 魏承思 谈过去、谈未来,谈国家两岸、谈《商周》经验,还有他“不找别人麻烦,不被别人找麻烦,以及不找自己麻烦”的“三不”原则与“归零哲学”。第一次谈话彼此敞开心怀,也就此成为好朋友。此后,他来香港或者 魏承思 去台湾,都会聚在一起聊天。他对学佛习禅饶有兴趣,也有心得, 魏承思 就带他去见怀师。怀师一再夸奖惟纯聪明。

2001年底,惟纯的商周集团、台湾城邦出版被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收购,他继续管理商周集团 。老板周凯旋邀 魏承思 加入新的TOM集团,协助原城邦老板詹宏志经营出版板块。 魏承思 不认识詹宏志,就去和惟纯商量。他鼓励 魏承思 加入,但也把他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魏承思 最后还是婉拒了周凯旋的邀请。到了第二年,亚视股权发生变化, 魏承思 选择了离职,但一时又没找到工作。 惟纯知道后,马上伸出援手,聘请 魏承思 担任《商周》受薪的顾问,解除后顾之忧。 2003年春节,他还邀请 魏承思 去台湾参加《商周》的春茗活动,在这个大家庭浓浓的情谊中消除了失意后的孤独。惟纯给了 魏承思 一个最难忘的春节。




《亚洲周刊》起死回生

2004年,TOM集团参股《亚洲周刊》,惟纯出任顾问。这份杂志长期亏损,老板问他有什么办法让《亚洲周刊》起死回生。 惟纯脱口而出:“换个总编辑。 ”在他看来,在所有的管理诀窍中,人比策略还重要,因为人可以修正错误的策略,但错误的人只会让事情愈弄愈糟。此时,他曾私下找 魏承思 询问去《亚洲周刊》的意愿。起初 魏承思 有点跃跃欲试,但TOM的首席执行官王兟对我说: “一个杂志有两个股权相等的老板,谁说了都不算,你怎么办?” 魏承思 不愿夹在两个老板中间做磨心,也就打了退堂鼓,再次失去了和惟纯合作的机会。

2006年以后, 金惟纯成为TOM的实际掌舵人,两岸三地华人圈内举足轻重的传媒巨子。 前几年,他却再次将自己归零,毫不犹豫地退休。 他回到台湾做义工, 决心回馈社会。前些年, 魏承思 去台湾,惟纯请 魏承思 去他在新店山上的家里做客。“晚饭后,我俩沿着山路散步。他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做义工的快乐,劝我搬去台湾和他做邻居,加入他的义工队伍。他还说等女儿大了,准备再次归零,从目前的大豪宅搬去小房子,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魏承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