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瓯江潮
瓯江潮取名于温州的母亲河——瓯江。取瓯江汹涌奔腾之势以共聚实力,取瓯江静谧舒缓之美以共享乡情。瓯江潮微信平台首先是结合瓯江潮qq群系列、瓯江潮网站为在杭温州老乡提供联络平台,进而提炼、传播温州、温州人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突然爆炸!男童全脸30多处伤,"脖子血往外喷 ... ·  4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生了,母女平安!” ·  5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他沉默了14年的微博,突然被评论刷屏:速归! ·  6 天前  
浙江市场监管矩阵  ·  丽水|以“练”备战!这场液化石油气泄漏应急救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瓯江潮

这个温州人和马英九睡过上下铺,40年前的家书,揭开了他的身世秘密…

瓯江潮  · 公众号  · 浙江  · 2017-06-18 17:36

正文

金惟纯

(第一才子)

金惟纯,出生于台湾高雄眷村,温州永嘉人。有着“第一才子”的称号,出生在1952年,曾任《中国时报》专栏组主任、《中国时报》主笔、《天下杂志》主编以及商周媒体集团执行长。



“新闻界第一才子”创办《商业周刊》

金惟纯在台湾被称为“新闻界第一才子”,自称信奉“归零哲学”,随时随地把自己归零,一切再从头开始做起,不愿躺在以往的成就上。1952年,他在高雄眷村出生,是一个没见过父亲的遗腹子,目不识丁的母亲将他抚养成人。他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中国时报》,29岁就担任社论主笔,写下许多振聋发聩的文章。一般人处在他那种炙手可热的地位,大多不会轻易放弃,可是生性不安分的金惟纯只做了一年,便负笈美国,进纽约大学商学院重新做起学生。35岁回到台湾,他敏锐地观察到媒体未来竞争与变迁的趋势,创办了《商业周刊》。这本杂志经历了6年的经营危机,缴了一亿多元新台币的“学费”,最后逐渐起死回生,发行量超过15万份,年广告收入高达近四亿元新台币,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精英期刊。



1999年,石齐平推荐魏承思给《商周》写稿。发表了第一篇政论后,金惟纯就来电话,邀请魏承思在杂志上开一个专栏,承诺付给魏承思每字一元钱的稿酬,这在当年的台湾算是最高标准了。此时魏承思在亚洲电视做新闻总监,老板别出心裁地推出“台评”,魏承思成为主要写手,每天要撰写“遵命文字”,更有甚者,还要将文章送给粗通文墨的老板审阅,他居然还常改来改去。尽管有韩信胯下之辱的感觉,为生计也只能忍气吞声。于是魏承思欣然接受金惟纯的邀请,开始用“林克”的笔名给《商周》写专栏。每周一篇,一写就是整整7年。这些文章不再受制于人,“我用我眼看,我用我心想,我用我手写,可说是最用功撰写的评论”。就这样,魏承思因文字而与惟纯订交,尽管最初他们未曾见过面。




商周集团被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收购

2000年7月,南怀瑾决定让魏承思执笔,将两岸密使内幕公之于世。魏承思就去台湾找惟纯,准备把这一爆炸性的文章交给《商周》发表。“这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他穿夹克,戴着眼镜,瘦高个子,眉目清秀,有玉树临风的仪态。”说完正事,惟纯轻松地点起烟,开始和魏承思聊起天来。他不是那种说话滔滔不绝的人,但观点很独到、谈吐很机智、态度很自信,能感觉到是个绝对聪明的人。

惟纯和魏承思谈过去、谈未来,谈国家两岸、谈《商周》经验,还有他“不找别人麻烦,不被别人找麻烦,以及不找自己麻烦”的“三不”原则与“归零哲学”。第一次谈话彼此敞开心怀,也就此成为好朋友。此后,他来香港或者魏承思去台湾,都会聚在一起聊天。他对学佛习禅饶有兴趣,也有心得,魏承思就带他去见怀师。怀师一再夸奖惟纯聪明。

2001年底,惟纯的商周集团、台湾城邦出版被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收购,他继续管理商周集团。老板周凯旋邀魏承思加入新的TOM集团,协助原城邦老板詹宏志经营出版板块。魏承思不认识詹宏志,就去和惟纯商量。他鼓励魏承思加入,但也把他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魏承思最后还是婉拒了周凯旋的邀请。到了第二年,亚视股权发生变化,魏承思选择了离职,但一时又没找到工作。惟纯知道后,马上伸出援手,聘请魏承思担任《商周》受薪的顾问,解除后顾之忧。2003年春节,他还邀请魏承思去台湾参加《商周》的春茗活动,在这个大家庭浓浓的情谊中消除了失意后的孤独。惟纯给了魏承思一个最难忘的春节。




《亚洲周刊》起死回生

2004年,TOM集团参股《亚洲周刊》,惟纯出任顾问。这份杂志长期亏损,老板问他有什么办法让《亚洲周刊》起死回生。惟纯脱口而出:“换个总编辑。”在他看来,在所有的管理诀窍中,人比策略还重要,因为人可以修正错误的策略,但错误的人只会让事情愈弄愈糟。此时,他曾私下找魏承思询问去《亚洲周刊》的意愿。起初魏承思有点跃跃欲试,但TOM的首席执行官王兟对我说:“一个杂志有两个股权相等的老板,谁说了都不算,你怎么办?”魏承思不愿夹在两个老板中间做磨心,也就打了退堂鼓,再次失去了和惟纯合作的机会。

2006年以后,金惟纯成为TOM的实际掌舵人,两岸三地华人圈内举足轻重的传媒巨子。前几年,他却再次将自己归零,毫不犹豫地退休。他回到台湾做义工,决心回馈社会。前些年,魏承思去台湾,惟纯请魏承思去他在新店山上的家里做客。“晚饭后,我俩沿着山路散步。他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做义工的快乐,劝我搬去台湾和他做邻居,加入他的义工队伍。他还说等女儿大了,准备再次归零,从目前的大豪宅搬去小房子,过一种简朴的生活。”魏承思想起十余年前的第一次聊天,惟纯一直在实践着“归零哲学”。他的人生是充实的。




金惟纯的生活经历

金惟纯29岁便成为台湾《中国时报》主笔,写下众多振聋发聩的政论文章。30岁,正当人生炙手可热之时,金惟纯却人生复零,负笈美国。35岁,金惟纯回到台湾创办《商业周刊》,随后6年深陷经营危机。1992年,在金惟纯人生最困顿时刻,母亲无意中找出了那封尘封了40来年的家书,于是揭开了金惟纯血缘的一切秘密。

2004年12月,金惟纯回到永嘉县枫林镇凤岙村祭祖探亲,金惟纯的解释是他找到了身上“不安分”的基因,体味到了中国传统的精神传承。此后一段时间,金惟纯静坐打禅,细细咀嚼自己的人生得失。等他重回杂志社,此后杂志社便渐渐起死回生,直到发展成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精英期刊。现在金惟纯的出版集团与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联姻,成了两岸三地华人圈子内举足轻重的传媒巨子。



“永不安分、敢于冒险,当我们解开金惟纯身世谜团,也找到了温州人的文化基因所在。”叶卉告诉记者,一部好的人物传记片,需要一种客观的旁述立场。当摄制组试着提议采访一下时任台湾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时,金惟纯一个电话打过去,马英九当即就答应了叶卉的访问请求。对这位曾经住过上下铺的“校园精英”,马英九热情评价“当时就很有思想”、“这个朋友值得交往”。

特立独行的大师李敖采访是以分钟计费的,最初叶卉提出的是一个她记者生涯最短的采访请求:5分钟!而当叶卉和摄制组一众人马“杀”到大师的书房时,李敖非但分文未取,而且一聊就是50分钟。李敖说在台湾的知识分子中间,他唯一没有骂过的大概就是金惟纯。在1949年来台的200多万人中,温州人的确不墨守成规,很有经商头脑。





本文来源:温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