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正在进行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审批试点和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改革两项国家试点,这两项试点的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北京局采取了哪些举措确保试点的质量?
孙力光:
新药研发是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国家药监局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8月,北京、上海成为全国首批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区域。北京市药监局通过为企业提供前置沟通交流,实施临床试验机构立项审查、伦理审查、合同审查等并联开展,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从60日压缩至30日。
北京已发布2批16家临床试验试点机构名单,推动8个创新药临床试验项目纳入试点,4个项目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中,在北京肿瘤医院开展的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临床试验,为全国首个获批的试点项目,审评审批仅用时21日,提速65%。试验项目于获批后四周启动,完成首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已入组并用药。
为确保创新药临床试验的安全和质量,我们积极跟进五项措施,力保审评审批质量。一是建立前置机制,指导试点机构健全前置立项、伦理、合同审查等服务机制,对试验项目全面摸底,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优质试验项目。二是加强GCP监管,要求试点机构建立健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临床试验项目的全过程监控。三是严格风险防控,组织GCP风险研判会,对临床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有效防控。四是实行跟踪管理,加强对试点项目的跟踪、监管,确保每一项试验都符合规范要求。五是加强服务指导,指导试验项目申请人与试点机构高效对接,不断完善并落实风险管理计划,严格把控试验质量,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保障试验数据和结果真实、准确、完整、可靠。
2024年11月,北京作为首批试点的10个省市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通过为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上市后变更提供前置指导、核查、检验和立卷服务,推动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从200日压缩至60日。为确保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试点企业的日常监管和飞行检查,确保试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网络。
目前,4个品种纳入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包括集采、儿童用药等亟待实施上市后变更的重点品种。12月30日,全国首批获准试点品种华润双鹤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悦康药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获得补充申请批件,仅用时19个、26个工作日,大幅缩短需要核查检验补充申请的审评时限。
北京市医疗器械创新成果不断,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总量全国领跑,下一步还会采取哪些措施?
孙力光:
北京作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医疗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标志着中国顶尖水平的科研院所,汇聚众多产业领域的领军研究人才,为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