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文章
《普通学术垃圾忏悔录》
(
小破手注:2024年11月27日发布的江核笋人的作品,点击书名号内的文章标题可直接跳转阅读)
,我还是点了,而且还分享了。想到最近一直刷到一些读博体验的帖子,还是忍不住敲出下面的内容。我目前还在不上不下的继续读博的阶段,这两天刷到一个帖子“我还是没办法原谅这些毁了我科研梦想的人”,很多事情,明明已经过去很久了,已经不断的劝诫自己要去原谅,要去忘记。但是当你再次碰到这些人,巨大的情绪又把你瞬间拉回到眼前。还是需要很久很久才能原谅这些把我的科研梦想击碎的人吧……
这应该不是个热门的帖子吧,我可能也是在别人眼里就是个所谓幸运的人,你都转博成功了,你应该知足,还有好多人想读都没机会的。这时候我确实没办法反驳,又该怎样去描述这种心情呢,哑巴吃黄连的无力感吧。读书越久,才感觉自己越坚强,慢慢的好多委屈藏在心里,自己偷偷的去个墙角哭,擦干眼泪后在外人眼前展示的仍然是一种很乐观很热情的样子。好多人都会觉得我很e,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本色是i。万事藏于心,晚风吹人醒。
我会对这个不热门的帖子有着所谓的感同身受,就像我也无法原谅那个人,让我第一次体验到科研的绝对权威,说一不二,所谓的自己利益更重要,你不过是个打工的普通研究生,凭啥要看到你的付出你的努力呢。但是,我还是走上了读博这条路,也挺可笑的吧。我确实也是个普通人,就算读研阶段都那么被打击了,还是想着要把科研这条路走下去,就是想像所谓的实现梦想一样把这个南墙撞了,就是抱着一些可笑的希望一切都会变好的,努力会有收获的。说实话,我现在还没放弃科研这条路,确实我也觉得自己很可笑。
和博主不一样,我们组经常上新闻,好多时候我都会被问到你老板那么厉害,你们组发的文章那么好,你们应该是人手一篇AFM,AM吧?你都是硕转博的了,还要担心资格考核,这种机制都不公平。
但我能怎么说呢?我读了三四年,没有自己的代表作,自己的代表作也不是好文章,没有奖学金,我只是在担心能否按时顺利毕业。真的就像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也可能就是二十来年的求学之路的执念,可能也是以为坚持之后真的会是晴天吧,这也大概就是现在还没有特别悲观的感觉。
整个读博的这几年就是在不断和解的过程。看到隐在文字下面的学术圈的潜规则,学术圈的那些明眼的事实,当时进入之前,认为这本该就是严谨认真的一种学术精神,后来发现并不完全如此,似乎就是不断地去钻空子,偷换概念,夸大其词所谓的三十六计罢了。
不论是破五唯,产学结合,还是导师就是老板的实证,我也是都在不断地经历。而且更糟糕的是,学术上的走捷路,这种乱象我们身边经常能听到甚至还是瓜田,每次听到笑笑不说话罢了。这就是个巨大的圈,反正走一遭才能更加体会。
说太多自己的不易,就像卖惨一样的感觉,但是实实在在的压力和折磨都是自己在经历。就像一些言语上的施压,就像不仅仅是让你免费劳动,让你做很多没有营养的事情。假如了解到你的拒绝能力,会在让你干活方面,话语尺度控制在很委婉,但是你又没法拒绝的尺度,甚至绑架你。不表露他们的意图,提供他们的信息,让你在猜测和畏惧中自我折磨,最后迫于这种地位关系,默默妥协。并且还在怀疑,是不是我没有理解导师?是不是我太讨好了?不是每一个真心都换来真心,不过是更多的被辜负,不是每一个幻想每一个期待都会成真。没有身临其境谁会是感同身受呢。好的老板是好的老师,但不是每一个遇到的都是好老板。
我暂时还不处于毕业阶段,所以还谈不上对未来特别清晰的看法,可能还是想着如果可能的话还是要试一试,想着下一个选择会不会好一点,有着这种所谓的理想的幻想罢了。可能说白了就是我真的还是有执念在,只有执念消失,才能彻底和解。挺喜欢这一段评论的“说我不要了就会释怀,但是这释怀背后是对自己过去十几年努力的背叛,也是对个人价值的抛弃,只为了迎合社会带给我们的冲击,但是这可能是成年人世界不容易的深层含义。”
慢慢地和解吧,和这个世界,和自己的选择,和自己。不要抱太多幻想,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失望罢了。
本来看到这个征稿,我是会觉得自己是在无病呻吟,所以不准备写的。但是今天读这篇文章,还是忍不住敲下这些文字。问我读博的收获或者好处是什么?我也没办法回答,大概率就是为了完成这个可能看起来更适合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害怕社交,害怕人情往来,担心自己不适应职场)的路吧。
不过也不必那么悲观,做什么都要保持热爱就挺好的。每周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给自己打打气,哪怕是短暂的放松,也会让自己仿佛又活了起来。多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小确幸,多一些对美好的感知,对悲伤的钝化力,就挺好的。你看,今晚的月光很美,今天的风很温柔,今天的阳光很明媚,这都是值得愉快的事情。至于科研上的事,祛魅,钝化,毕业就行,不用想太多。
我就是个普通人呀,热爱自己就够了!关关难过关关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