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座12楼
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B12让创新得到赞赏。(更多内容关注http://b12.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抖音辟谣去年电商广告收入4000亿#:与 ...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B座12楼

授人以渔,也授人以鱼

B座12楼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9-06 21:22

正文


文| 阑夕

来源| 阑夕(techread)


在一系列名为「小学生化妆世锦赛」的图文和直播刷新了网友的审美下线之后,一个名为@怪咖范泽文的小男孩又迅速用自己的惊艳变装给00后小学生的化妆技术来了次正名。


这一连串事件发生得太快,和此前的日本小学生逛街朋克装扮,还有去年李嫣的化妆视频相映成趣。所有叔叔阿姨目不暇接之余,只能承认彩妆话题的低龄化势头之猛——甚至迪士尼还出了无毒环保易清洗的彩妆套,适用年龄标注4岁起。


事实上,在传统美妆市场上,消费者年轻化的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百度发布的「化妆品无线报告」中,数据显示在彩妆类别的搜索行为中,有30%的份额来自95后和00后。其中,00后的比例已经接近10%。正有越来越多的95后和00后加入到探索美妆的行列之中。

对年轻消费群体的迎合与开发,也成为众多化妆品牌或者说整个化妆品市场的共同战略方向。


许多国际大牌开始更换自己的代言人,例如美宝莲启用Angelababy,而雅思兰黛选择了年轻粉丝众多的王凯。同时针对年轻群体的专业彩妆线开始越来越多,老牌如资生堂也开始力推它年轻向的「心机」品牌。


而最近韩国品牌MZING彩妆,则从产品设计到包装等全方位直接锁定了年轻消费群。它以彩妆套的方式推出,结合年轻人感兴趣的约会、派对等五大妆容场景,给出方便快捷的一套式个性化解决方案。这种看似简单粗暴的方法,在pop风格的包装之下,蕴含着年轻群体特殊的美妆需求。


年轻消费群体在面对化妆这件事情时,有着和自己的前辈或者父母们完全不同的心态。


时代的进化让社会对于化妆和装扮有了更加宽松和正向的看法,加上互联网中海量的美妆博主给出的榜样力量,甚至包括二次元文化崛起带来的效应,这一切都让年轻群体更倾向于将化妆作为一个表达自我和塑造自我的过程。


尤其是在高收入地区,个人形象管理已经融入了年轻群体的价值观之中,探索尚未完全稳固的个人精神世界这个庞大的课题,有一个不算小的比重向外投射在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化妆风格和用品上。


「如果没有好看的外在,谁有兴趣了解你的内在?」这是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也是彩妆市场必须对年轻群体有信心的证据之一。


相比较于年长的消费者,年轻群体,尤其是95-00后这一代在面对彩妆话题时,更多的需求是在探寻技巧。


他们的化妆技巧、对产品的心得以及对风格的探索都还不够成熟,这一点在年轻群体的彩妆品选择上也可以得到体现——唇部彩妆的市场增量中,有70%的贡献来自于16-25岁的年轻女性。相比较更需要技术含量的眼妆、修容等,口红更容易掌控。而同时,BB霜和CC霜等便捷性高的底妆产品,也更受年轻群体的欢迎。


同样有数据显示,相比较欧美品牌而言,年轻消费群体更青睐日韩系的美妆产品。这其中排除同年龄段美妆博主妆容风格取向的影响,更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是日韩系的妆容普遍更加简洁和甜美,比重视修容的重口味欧美妆容更容易上手,也更接近年轻群体的需求。

前文提到的韩国品牌MZING在推出全系针对年轻群体的妆容套装时,也在试图解决化妆技巧这个痛点。


首先它在套装产品内容选择上,保证了一套产品能够满足完成妆容的所有需要。同时它和国内的美妆类APP美着呢达成了战略合作,使用MZING主题彩妆盒与美着呢APP连接之后,可以获得美着呢站内一万多名化妆师的在线使用指导。


除此之外,美着呢研发的智能上妆分析系统(I-MUA),可以将用户的脸部特征进行分析,实时给出MZING妆容盘中每一款产品的使用方式建议。


意图结合新兴科技来强化自身品牌对于年轻人群的吸引力,也是很多化妆品品牌正在尝试的方向之一。


例如兰蔻日前结合VR技术,将自己一款新品的整个制作过程融入体验中,让用户通过新奇的VR操作去了解产品特性。YSL也曾经尝试过利用Google Glass的技术,让化妆师直播自己的妆容经验和技术,以便用户在家也能复制大师的手法。而同样的,美着呢和MZING结合的方式,也是走的指导和示范的路线,让用户接收到权威而又个性化的美妆指导。


搜索数据显示,彩妆类相关搜索动作中,有38%是关于化妆技巧的,其中排名第一的话题是化妆的正确顺序这样的入门级问题。


相较于专柜体验这种耗时费力且有极强地域限制的方式来说,美妆产品加上互联网技术显然是更具未来感的优势选择。面部识别、直播平台、VR技术,以及各类层出不穷的社群交流方式,都能够给美妆行业带来不少的革新契机。


很显然,在美妆整体市场被持续看好的前提下,「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同样重要,或者从某个程度来说,这两件事情从来都应该一起做。


(本文源自「阑夕」,经授权,不代表B12观点)


- 20160906  No.1298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抢购门票,猛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