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8日,由艾敬工作室主办、北京时间协办的2017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第三空间正式开幕 ,约二十家参赛获奖家庭带着孩子来观看参加展览和颁奖仪式。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 艾敬:艺术家
曾经的她,是一个民谣歌手,永远在为他人分享她所有的情感与思想。以前是音乐,如今,她已转变为一位当代艺术家。关于经历,艾敬有过很多思考,她把自己交托给一种充满创造力的生活,在这二十年左右的绘画生活中,直到2007年,她才真正作为一个艺术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是爱,让她做出了如此的转变。
而如今,她除了做艺术之外,还做了一个公益类的儿童绘画比赛。于是,2017年7月8日,由艾敬工作室主办、北京时间协办的2017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就在北京798艺术区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第三空间正式开幕了。
▲ 艾敬:艺术家、“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发起人
▲ 评委代表陈履生老师: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 陈朝华:北京时间联席总裁
在谈起为何想到做这样一个孩子绘画的公益时,艾敬说,早在2011年的时候,当她在国博筹备个展时,有一天回到了妹妹家中,看到小外甥正在画画,她一下子就被小外甥那种对色彩的那种肆意和自由的美惊住了:
“那种对色彩的肆意,那种自由,正是我想要的。以我的审美观来看,我觉得那就成了,成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当时羡慕嫉妒恨,恨不得把自己的名字都贴上去。”
小孩子的天真、无邪,他们对世界的发自内心深处最纯真的感动,使得艾敬从孩子那里找到了成人世界已失落很久的美,她说,从孩子身上所领悟到的,就像这个展览的主题似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在他们长大之前,我们要找到他们。”
▲ 2014年第一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艾敬与孩子们
守护这份孩子心中的爱和美好,激发孩子们持续创作的美好愿望和勇气。 也许当孩子长大之后,不再从事绘画,走上不同的道路,但这样的一次经历,对孩子而言,可能是铭心刻骨的,对他们的理想,对他们的未来,将会像一颗种子似地萌芽生长。
在这次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的优秀作品展中,发起人艾敬老师、评委代表陈履生老师(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朝华(北京时间联席总裁)纷纷发表感言并与评审团老师们一起为到场的获奖小朋友们颁发了荣誉证书。 约二十家参赛获奖家庭带着孩子来观看参加展览和颁奖仪式,小朋友们脸上快乐的笑容和天真的面庞为现场增添了活泼的氛围,也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他们对绘画的喜爱。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评审代表合影,左起:艾敬,李天元,尹然,杨源,何韵兰,陈履生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的优秀作品展颁奖现场
对这样的一项公益活动中,艾敬谈到了她自身艺术创作中与这项活动的初衷。早在开始绘画,在纽约有了第一个画室的时候,在艾敬的绘画语言中就出现了“Love”这个语言符号。从那个时期开始,她的作品就呈现出一种观念表达的趋势,不再强调技术层面的表达,而是集中于观念。
当她回到国内开始筹备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时,开始注意到绘画中关于颜色的注入和表达,以及如何将能画作与观众达成更紧密的共鸣。在这样的挑战自我的阶段时,对于一个并不是从绘画专业出身的艾敬来说,颜色的把控并没有太大的勇气:“因为对我来说,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需要突破自我的阶段上,我在不停地尝试,也在不停地苦恼。”
直到她在小外甥那里找到了最纯真与最自由的东西,她才发现,原来小孩子的心灵中,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和对世界的认识,每一张画,都是他们眼中的最真实的表达。艾敬获得了这样的灵感,也找到了自我遗失许久的,对世界直观的感受,于是,她创作出了新的系列——“I Love Color”。
▲ I Love Color#1,布面油画,90x90cm,2012
▲ I Love Color#2,布面油画,90x90cm,2013
在这个作品系列里,艾敬找到了信念,她决定要做这样的一个公益活动,让更多的外部社会能够看到和关注孩子们这种闪光点。在我们长大的时候,我们需要被发现,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鼓励。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创作,一种敞开心灵的表达,这是一种勇气,所有的成年人都应该需要这样的勇气。这样的展览,不仅是给孩子们的,也是对成年人的启示。艾敬说:
“我们为小朋友们作品的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感到赞叹,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比赛,这是一次寻找、发现和鼓励的过程,旨在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把我们对美的热爱散发出来,让我们在色彩的世界里找到爱。 ”
在这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的评审中,有十个专家评委,分别来自于艺术界的各个地方的资深专业人士。对于评审的过程,艾敬告诉“凤凰艺术”记者:
“你会发现,在这次展览的作品中,各种风格都有。那是因为,我们把这些参赛的作品,以匿名的方式,交给我们的评审老师。在每一个给出编号的作品下,老师们分别各自对优秀的作品打勾,然后将这些打过勾的编号统一起来,算出它们的数额。当有同一件作品上有五位老师打勾的时候,这件作品就算是进入排序了。有五票以上的,再往前排,总共排出三十二个。最后在票数稍少的几个中,再由评审老师们一起综合评选,给出建议,又加进两个,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三十四个。这样,最后的结果就非常公平了。”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优秀作品
在谈到这次入选的作品中,有哪些作品对艾敬来说是印象深刻的,她选择了其中三件。第一件是一位法国小女孩的:“虽然这次活动征集的是国内小朋友,但是这个小女孩的作品太独特了,她在画面上使用了羽毛,将它们与画笔的颜色融为一体,我们觉得这个创意作为一个小孩子来说,非常棒,也非常难得。于是,经过专家评委们的一致讨论,决定给这个孩子一个额外的机会。”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优秀作品
而第二件作品,艾敬告诉“凤凰艺术”记者说,她喜欢这件像螃蟹一样的画法,它叫做《夕阳下跑过来拥抱我的爸爸》。它是一个很小的小朋友画的,这就是他眼中想象的世界,用了一种看似非常抽象的画法,而且还起了一个这么长的名字:“我觉得他表达了他自己的自由,我们在评选的时候,根据小孩子的特点,还是主要以造型能力为主。在这件作品中,它的节奏又像字,又像画,它有一种劲道在里面,没想到这个孩子那么小,是我喜欢的作品之一。”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优秀作品
而第三件作品,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汽车,在汽车后是一片黑色与模糊的世界。艾敬说,她在里面看到了希望,一个五彩斑斓的车,那可能是孩子眼中的小小的家。但是在车的外面,则是一个充满雾霾的世界,在那里,仿佛是一片烟囱和周围完全已经分不清的这样一个抽象的环境:“我非常喜欢这件作品,它让我震撼,也能让我感受到孩子心中充满的希望与爱。”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优秀作品
在这次展览和颁奖仪式上,为了给孩子们呈现出完整的展览体验,艾敬工作室让装裱公司按照专业的画框规格将获奖作品原作进行装裱。 艾敬亲自参与了“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荣誉证书的设计。反复修改,证书的背面还印有艾敬老师装置绘画《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的一个局部“一只可爱的小鸟图案”,寓意着孩子们就像一只需要呵护的小鸟一样,既要给予关爱,也要给他们自由成长自由创作的空间,它们总要独自飞翔。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荣誉证书(封面)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纪念品帆布袋
▲ 参与奖Faber-Castell水彩笔
▲ 《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1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览现场
另外,艾敬工作室汇集了第二届所有获奖作品图案,排版后制成了一个纪念品帆布袋。该布袋在开幕当天赠给了在场的嘉宾和孩子们,希望能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艾敬说:
公益是一种念,是一种善念,是一个美好的意愿。我觉得每一个人尽自己的所能去分享和奉献。我的关注,我的传播,对我来说,都希望这是一种善念的传达,为如果大家都能够把这种善意的念头传播出去,这个世界就会美好。所以我觉得,艺术也是传播美好的。
▲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优秀作品(部分)
第二届“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优秀作品展
开幕时间:2017年7月8日
展览时间:2017年7月8日——7月16日
主办方:艾敬工作室
协办方:北京时间
展览地点:北京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第三空间
评审团介绍: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汪家明(著名出版人、原人民美术出版总社社长)
杨源(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
何韵兰(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原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
李天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
黄致阳(艺术家)
刘宝亮(艺术家)
尹然(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二工作室编辑)
Dominique and Sylvain LEVY(法国DSL Collection收藏机构创始人)
艾敬(艺术家兼发起人)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撰文/李鹏 采访/李鹏 责编/李鹏)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 锡人的心脏
▲ 钟汉良视觉艺术展
▲ 全球定位
▲ 格哈德·里希特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 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 三影堂10周年特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