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大林并没有专攻实验短片的打算,在七十到八十年代,他走出日本地下电影,逐渐向商业电影靠拢,做到个人与商业的两立。1977年,大林的第一部商业电影《鬼怪屋》诞生了。这部当初令东宝导演感到棘手的电影,被大林施以个人魅力,得到了寺山修司、筱田正浩的赞扬。大岛渚出于自身对电影更严肃的要求,批评它为少女漫画一般的东西,未料一语成谶,《鬼怪屋》成为了1990年代日本美少女恐怖片的发端。
它是如此的满溢,大林力图在其中加入所有他能想到的东西,《鬼怪屋》杂糅了广告、话剧等元素,它从四谷怪谈,前卫电影,卡通,意大利恐怖电影,超现实的拼贴中汲取养分,电影中的女体令人联想到大岛渚的《感官世界》——其中的一切如同它的色彩一样饱满。但是在这样毫不克制的堆叠中,大林所运用的跳接、定格、视像残留等手法也把这部电影打得很碎,最终我们只能以“杂烩”来形容它的放纵。在故事上,它将战前与战后的价值观融合,大林希望以这个“在战争中失去恋人的女孩化作房屋”的故事来让观众记住战争,战争与和平是大林电影中的重要主题。
在同晚年的黑泽明的交流中,黑泽明希望大林这样去传递电影的火炬——他对大林说:“电影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它拥有超越事实的真实,能描绘人内心深处的’真’,电影一定要将世界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大林也的确担起了这份责任,他认为在当今的社会,祈祷现实世界没有战争的和平仍是幻想,他在作品中不断地回溯,呼唤人们记住战争,在电影《空中之花》里,他就以风格化的手法去还原日本原爆的历史,但是时空交错的演绎手法的失当让这部电影过度饱胀,大林井井有条的叙述还是在有关尾道的作品中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