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九次方大数据
创建于2010年的九次方大数据,是中国最领先的大数据资产运营商,中国第一家提出数据资产运营的公司,同时也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创始者。公司坚持以“贡献中国数据智慧,释放全球数据价值”为使命,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大数据生态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艺谈丨过度应用科技削弱戏剧意境——以昆曲舞台为例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服饰丨当超现实主义与新浪漫主义融合,颠覆传统 ...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2024年话剧:催生新样态,构建新业态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范迪安:戏虽落幕,台还敞开 ·  3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通知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关于征集戏曲创作优秀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九次方大数据

疫情之下,多类数据密织“防护网”

九次方大数据  · 公众号  ·  · 2020-02-11 18:00

正文

疫情猛于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中。“借助大数据对整个疫情进行防控,对整个社会而言是当务之急。”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电子政务专家汪玉凯这样说道。随着数据价值的释放,及运用数据的能力的爆发,全国各地区、各行业都紧密地联系在这个数据网中,数据和对其适当的分析已然成为征服疾病的重要力量。


在此次战“疫”中,社会各界对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和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数据的商用、民用、政用价值,实现数据精准防控。多类数据驰援,密织“防护网”,成为应对这场疫情的有力支撑。



出行数据:保障返程旅客安全


近日,疫情笼罩中,返程小高峰到来。很多返程人员表示,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确诊患者同乘过一辆车怎么办?对此,铁路12306以海量的旅客出行数据为依托,快速启动应急机制,利用实名制售票大数据优势,配合地方政府及各级防控机构,提供确诊病人车上密切接触者信息。


接受采访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所所长朱建生介绍:“列车上如出现确诊或疑似旅客,我们会调取旅客的相关信息,包括车次、车厢及近一段时期乘坐的车次,以及同乘、同购、同行旅客的信息,比如席位前后3排的人员,与其同一订单购票的人员,我们会进行信息分析提取,然后提供给相关防疫部门进行后续处理。”


出行相关数据既有助于用户合理评估前往目的地的风险指数,减少无意识传播风险,从而提前做好必要防护,又有利于定位疫情输出的主要区域、预测地区疫情发展态势、预测地区潜在染病人群,为疾病防控部门及地区政府分类制定春运返程计划、有针对性地出台交通管制措施等提供决策支撑。


搜索数据:提供权威信息指导


疫情爆发以来,搜索引擎更是成为广大网民了解疫情进展和防疫知识的第一入口。“疫情蔓延之下,民众有对权威、全面的信息有更高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表示。


近日来,各大互联网平台不间断更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权威资讯,平均每天有超过10亿人次通过搜索了解疫情,让信息更加及时、透明并缓解焦虑。通过搜索数据,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老百姓的关注焦点,给出针对性的权威解答;通过对一系列关键词搜索信息的定位与数据展现中,搜索数据还能够反映出疫情爆发当地人对于物资、医疗的特殊需求。


电商数据:智能调控物资供应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做好自我防护,全民居家隔离并减少外出,电商成为百姓采购物资与生活必备品的平台。线上电商在疫情之下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在监控供需情况、保障供应、运输抗疫物资等方面都发挥了强大作用。


日前,多家电商发出《关于坚决履行责任全力保障应急物资供应联合倡议书》提出,倡导开展价格监测,打击发“疫情财”;杜绝囤积居奇,实现敞开供给;物资优保医院,畅通生命通道等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开,除了百姓物资采购问题,武汉等疫区医疗防护物资欠缺的情形仍然存在。而电商平台正在积极开展应急保供工作,以电商数据、智能供给链解决医疗防护资源调配的问题,例如让物资以最短物流路径,最短在途时长从生产线达到疫区。


基因数据:辅助疫苗研制工作


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爆发3次冠状病毒疫情,有关人士表示“这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关键还是要找到能对付形形色色的冠状病毒的疫苗。”


1月22日,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正式发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该库整合了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全球流感序列数据库(GISAID)等机构公开发布的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元信息、学术文献、新闻动态、科普文章。同时,对不同冠状病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做了变异分析与展示。


1月24日,中国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中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为疫苗研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近日,有媒体援引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话得出结论:“疫苗成功研制至少还要三个月。”李兰娟随后解释说,“三个月”仅是初期研发的时间,比如培养疫苗株、检测和验证等,新型肺炎疫苗真正走向市场还有很长的路。


遥感数据:高空监工见证中国速度


1月底,中央决定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市建造火神山、雷神山抗击新冠肺炎专科医院,以最优决策、最高效率,从选址、设计到建设、使用全过程,进行了周密筹划、精心准备。 在两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工地的测量精度非常重要。 必须减少测量次数、提高测量精度才能加快医院建设进度。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北斗高精度技术,实现多数测量一次性完成。


在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的指导下,包含多个单位遥感骨干力量的联合工作组成立,并用航天遥感手段见证火神山医院建设进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高 二号卫星也带来了独家遥感图像。 每天,数千万网友端坐在或大或小的屏幕前,自愿充当“云监工”,为建设者鼓掌与欢呼。


据悉,建设 高峰期,4000余建设者在现场,大型机械设备、车辆近千台,24小时不间断施工,再度展现了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 8天时间,一座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