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方寸邮缘
集邮知识,每日推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特斯拉炸场,雷军“应战”? ·  1 周前  
现代快报  ·  南京警方2小时抓捕36年命案逃犯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方寸邮缘

信封贴在邮票上

方寸邮缘  · 公众号  ·  · 2019-08-04 13:28

正文

如图两件邮品是信封贴在邮票上的实寄封。信封贴在邮票上,乃天下奇闻。下面请听我慢慢道来! 


243枚有邮票贴在一个信封上

左:中华邮政包裹单存根(附1.26米长邮票)
右:48枚邮票贴信封


中华邮政自1915年开始,已经扭亏为盈。虽说此后时有波动,但总体来说,抗战以前,邮政亏损不多,邮政资费比较稳定,国内平信一直保持在每封收法币5分。“七七事变”之后,邮政遭重创:主要大城市、主要铁路线和沿海内河航线都沦入敌手;在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中华邮政则受到物价上涨的拖累。为减少亏损,邮政当局竭力设法补救,包括四次调整邮资,一封平信由法币8分增加到2元,但亏损的局面并未改变。从1941到1944年,共亏损法币9亿多元。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粉饰太平,打肿脸充胖子,于1946年底发动了一场“改良邮政运动”。主要围绕“快、安全、普遍、服务”做文章,不计成本,不考虑自身承受能力。比如,为了强调快,只要飞机有吨位,交平信邮资也可以走航空;为了强调方便,设立汽车和三轮车行动邮局、乡镇集期巡回邮局、星期日和假日邮局、通宵邮局等。客观地说,“改良”后,人们用邮是方便了,但与邮政自身的经营状况不协调,势难持久。


当时,国民党政权在风雨飘摇中做垂死挣扎。国库空虚,又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使军费急剧上升。于是,大量印发钞票成了惟一的手段,其结果自然是物价狂涨,而邮资紧随其后,一增再增。1946年底,中华邮政哀叹,战前平信邮资可购信封5个,而现在平信邮资涨到100元还买不到一个信封。1948年7月,国民党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开始时搞限价,实际邮资低于战前——战前平信一封收费法币5分,而一石白米为法币10元,比值为一比两千;改金圆券后,平信邮资为5厘,一石白米为20元,比值为一比四千。


1948年11月开放限价,物价如脱缰野马,邮政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

为此,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允许邮政定期提高资费,从1949年2月21日起,每月1日、11日、21日调整邮资,并列出了计算公式。3月25日,国民党立法院又修改邮资计算办法。这样,从改发金圆券到南京解放前夕,邮资七次调整,一封平信仅四个月就由金圆券1角调到1500元(合法币45亿元)。以后,平信邮资由20万元、200万元增至2000万元——真正的天价!


邮资的不断调整,给中华邮政带来的是更大的困扰。计算方法麻烦不说,要挂钩的物价早晚都不一样,等按公式求出新价,调整方案还没有批下来,物价又涨了。即使是现代化的邮票印刷机,也赶不上物价飞涨和货币贬值的速度。有时邮票刚刚印完,就要加字改值,如此大费周章,常令邮政工作人员捉襟见肘。无论印制新票还是旧票改值,都供不应求。尤其尴尬的是,赶印出来的万元面值的邮票还不够寄封平信,因此越贴越多。而一封平信限重20克,邮票贴够了,信也超重了,还要再贴票,难怪信封要贴在邮票上。而邮票遭此前所未有的厄运,使精明人发现买邮票比买白纸还便宜,于是,大批购买整版邮票用来糊墙!


来源:鼓山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