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CCR 柔性电子界面最新综述 -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吉林大学杨明教授ACS ... ·  5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UCLA贺曦敏教授 Nat. ... ·  6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内蒙古大学,首篇Nature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曼大李加深团队 CEJ: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的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复合气凝胶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0-28 13:13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会导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包括碳基、醇类、烷烃、烯烃、酯类、芳香烃、醚和酰胺。这些化合物对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和人类健康都构成危险。准确识别室内、环境以及呼出气体中特定的VOC,对于保护人类生理健康至关重要。例如,甲醛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气态污染物,而呼出丙酮水平可能表明患有糖尿病。传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技术一般基于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离子迁移率光谱法来检测室内空气样品或呼出气体样品。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存在费用高、缺乏移动性、无法实时监测和低吞吐量等问题。鉴于此,曼彻斯特大学李加深团队涉及了一种新的材料结构,利用聚乙二醇修饰细菌纤维素气凝胶,并结合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制备出一种复合材料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各种挥发性有机物。


图一:细菌纤维素/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图一为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样品的制造过程。首先,采用溶剂交换方法将金属氧化物和聚乙二醇嵌入细菌纤维素的纤维网络中。聚乙二醇一方面可以帮助金属氧化物实现稳定分散,另一方面与纤维形成氢键并取代了原来的纳米纤维之间氢键从而有效防止了细菌纤维素在干燥后的三维结构坍塌。而后通过溶剂交换的方法将石墨烯附着在细菌纤维素的纳米纤维上。最后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以保留原有的纤维和多孔结构,最大限度地保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孔隙率和比表面积。


图二:复合材料的横切面SEM图像。


图二展示了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横切面电镜图像。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在聚乙二醇的帮助下很好的保留了细菌纤维素的三维多孔结构。同时,金属氧化物的小颗粒和石墨烯片均匀地分布在细菌纤维素纤维网络上,这为该复合材料传感器提供了大量与可挥发有机化合物气体的接触面积与位点,这也成为提高传感器的性能的关键。


图三:细菌纤维素的表征结果。


图三展示了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传感器的表征结果。各种表征结果显示,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成功的嵌入到三维纤维多孔结构中,并均匀的附着在细菌纤维素的纳米纤维上。同时,石墨烯、金属氧化物、聚乙二醇与细菌纤维素之间均产生了化学连接和物理连接。这些良好有效的协同作用为检测可挥发有机化合物的功能提供了有效帮助。



图四: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在不同挥发性有机物上的气体传感性能。


图四展示了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在不同挥发性有机物上的气体感应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对可挥发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实时监测响应性能。含有氧化锌的复合材料在浓度为10 ppm的丙酮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实时电阻变化值高达64%。氧化锌在甲醛检测方面也优于二氧化钛,而仅在乙醇检测方面,二氧化钛的峰值响应(28%)略优于氧化锌(27%)。与单纯使用纯石墨烯相比,使用石墨烯联合氧化锌或二氧化钛可以显著提高传感系统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响应速度和可逆性。含有二氧化钛的复合材料的最小可检测浓度约为1.43 ppm,足以分析人类呼出的丙酮以达到预诊断疾病功能。含有氧化锌的传感器表现出与甲醛浓度指数相关性和极低检测阈值。该灵敏度水平足以实时监测甲醛TLV浓度(0.75 ppm),以确保人类健康和日常工作的安全保护。


本工作利用溶剂交换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超轻三维细菌纤维素气凝胶,并用聚乙二醇与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功能修饰,以检测可挥发有机化合物气体。该传感器三维结构具有高渗透性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在更广泛情况下对丙酮、甲醛和乙醇提供了优越传感特性。便携式BC复合传感器对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具有显著灵敏度和选择性。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408001X?via%3Dihub


相关进展

曼大李加深团队 Int. J. Biol. Macromol.:面向骨组织修复的3D聚乳酸多孔纤维海绵

曼彻斯特大学李加深团队《Mater. Design》: 静电纺丝薄膜制备人造血管新策略

曼彻斯特大学李加深团队、牛津大学刘泽堃博士 JMST: 用于热管理和电磁干扰屏蔽的柔性、透气且增强的超薄Cu/PLLA多孔纤维膜

曼彻斯特大学李加深团队《Compos. Part B-Eng.》综述:用于电磁干扰屏蔽的超薄金属复合材料

曼彻斯特大学李翼、李加深团队《Nano Energy》: 弹性导电纤维 - 柔性应变传感器

曼彻斯特大学李翼、李加深和福大赖跃坤《Nano-Micro Lett.》综述:功能化纤维的应变传感器 - 下一代可穿戴柔性电子

曼彻斯特大学李加深团队《ACS AMI》:硝化纤维素(火棉)- 石墨烯温度传感器

曼彻斯特大学李加深团队《ACS AMI》:变废为宝-回收可乐瓶制备的多层级多孔纳米纤维膜高效捕获PM2.5及模拟病毒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加深博士团队开发多孔聚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高效捕捉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加深博士团队成功开发超高比表面积镂空聚乳酸纳米纤维并探索其在空气过滤领域的应用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