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Nano ... ·  3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合工大胡颖/哈工大彭庆宇 ... ·  3 天前  
艾邦高分子  ·  汽车高低压连接器的结构及性能区别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清华大学沈洋教授课题组 Nat.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CCR 柔性电子界面最新综述 - 川大李光宪教授/杨俊龙副研究员、南科大郭传飞教授合作:柔性电子的界面粘附-材料、结构与应用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0-30 12:52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柔性电子具有轻薄、高适应性、多功能性和便携性等特点,在生物医学、健康监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柔性电子的功能源于多层组件集成,不同材料的基底、电极和功能层间普遍存在不兼容性和机械不匹配问题,形成复杂的界面。此外,柔性电子的应用通常与人类活动相关,使用场景复杂,因此其多层结构在动态环境下的稳定服役成为了关键技术挑战。通过一体化的界面粘附设计,可以有效改善柔性电子长期运行过程中的分层失效问题,并赋予其特殊功能。这类粘附界面基于材料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结构设计实现,在解决器件稳定性问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该领域的早期研究对此关注有限。



为深入探讨柔性电子领域中界面粘附技术的重要性和最新发展,近期,四川大学李光宪教授/杨俊龙副研究员与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合作在Elsevier旗下《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柔性电子的界面粘附:材料、结构与应用》Interfacial Adhesion in Flexible Electronics: Materials, 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聚焦于柔性电子领域中的粘附界面,该综述详细探讨了这些粘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方法。还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粘附技术在表皮电子、植入式设备和机器人领域中应用的最新进展。最后,文章展望了粘附技术未来的发展,分析了其面临的持续挑战,目标为高耐久柔性电子的概念化和制造提供参考。


1柔性电子中粘附界面的应用场景:表皮设备、植入式设备和机器人领域


在粘附机理方面,文章基于材料分子间相互作用类型,从柔性电子稳定的角度出发,对粘附技术分类并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包括弱物理相互作用(如氢键、静电相互作用、金属配位、疏水相互作用等)、强物理相互作用(如结晶域、添加纳米粒子、形成缠结网络)、化学共价键和粘附结构设计策略。旨在阐明不同类型粘附界面间的关系、技术特点和优势。


2柔性电子界面连接类型的示意图,包括物理相互作用、化学共价键和界面结构设计


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粘附界面在柔性电子关键领域中的最新应用,包括表皮设备(可穿戴电子、医疗贴片)、可植入设备(生理信号检测、疾病治疗)和机械电子技术(柔性传感器、软机器人、多材料3D打印)。重点关注每个领域中粘合界面的独特性。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定制化需求,阐明了相应粘附材料的化学组成、界面连接方式、粘附强度以及特殊功能,清晰的将不同粘附技术与具体应用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种根据服役环境,优先构筑稳定界面以提升柔性电子整体稳定性和功能特性的设计策略。

表皮设备中的界面粘附


植入式设备中的界面粘附


机械电子领域中的界面粘附


文章最后展望了柔性电子中粘附技术的未来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持续挑战包括粘合界面中的疲劳现象、评估设备稳定性的方法以及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不同类型的界面应根据其服役场景的特殊性,进一步优化材料组分和结构设计,针对性解决各自领域中的问题。例如开发分子级厚度的粘附界面以提高器件的集成精度;设计多种组织兼容的粘附材料以避免植入式设备的频繁更换;创建可控梯度的粘附强度以实现软机器人对复杂环境的感知和识别。


得益于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的持续创新,柔性电子正迅速发展。在柔性器件从实验室原型向商业化产品转化的过程中,服役稳定性至关重要。随着各种新型人机交互场景的演变,未来对稳定界面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些粘附技术在柔性电子中的持续进步将有望为下一代智能制造、信息传输和数字医疗等领域带来更多变革。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陆名扬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杨俊龙副研究员和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经费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cr.2024.216278


相关进展

川大李光宪/黄亚江团队 Addit. Manuf.:通过络合作用优化聚酰胺粉末的增材制造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川大李光宪教授、牛艳华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链缠结对聚离子液体流变学及力学行为的影响

四川大学廖霞研究员和李光宪教授课题组:二氧化碳对聚乳酸晶体成核与生长的影响

南科大郭传飞教授团队 PNAS:基于数据驱动的柔性压力传感器逆向设计

南科大郭传飞/杨灿辉团队 Nat. Mater.:开发可精准计量的柔性压力传感器

南科大郭传飞教授团队《Sci. Adv.》:一石三鸟 - 嵌入式传感单元设计获得兼具高灵敏度、高界面稳定性、低串扰的电子皮肤

南科大郭传飞教授团队、唐际根教授团队《Nano Lett.》:一种用于文物修复的坚韧水凝胶粘合剂

中山大学蒋乐伦教授/南科大郭传飞教授/华中大吴志刚教授等《Nat. Commun.》:大规模制造磁控折纸机器人

南科大郭传飞教授团队Adv. Mater.:在可植入生物电子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南科大郭传飞教授团队《Nat.Commun.》:提出皮肤-电极界面传感模式

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课题组《sci. bull.》:宽量程,高线性度,高灵敏电子皮肤

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课题组ACS Nano:可折叠、可实时监测盐沉积的高效形状记忆太阳能蒸发器

南科大郭传飞团队《Nat. Mater.》:可粘附生物电子界面实现稳定高效人机界面交互

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副教授课题组在仿生微结构柔性电子皮肤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