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成于微言
本公众号旨在普及银行监管知识,增进对非现场监管报表的理解,适合于从事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同事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统计人员,好的文章希望大家能推荐给相关人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秘鲁路德斯公司举办新能源汽车推广活动 ·  2 天前  
三峡小微  ·  媒体聚焦:清洁能源促绿色转型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成于微言

综合统计制度来了,穿透式监管一览无遗,大资管必将走向合规

成于微言  · 公众号  ·  · 2017-07-04 21:37

正文

文章欢迎转载,欢迎优质稿件投稿。联系人: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刘诚燃,联系加微信:18956351980

一场培训

不良资产

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报告指出,在资管业务发展中,需要关注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传递、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刚性兑付使风险仍停留在金融体系,以及部分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这五大问题,并依此提出六大对策。

导言

资管监管主要内容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 嵌套产品结构复杂,底层资产难以穿透,一旦发生风险,将影响各参与机构,增加风险传递的可能性,加剧市场波动。


谈及影子银行,央行认为银行表外理财,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合作中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产品,保险机构“名股实债”类投资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其面临监管不足,部分头像限制性领域。


此外,央行还表示,刚性兑付不但使风险在金融体系累积,也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水平,扭曲了资金价格,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剧了道德风险。


对于上述问题,央行给出了六大对策,第一,要求分类统一标准规制,逐步消除套利空间;第二,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第三,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控制杠杆水平;第四,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第五,加强“非标”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第六,建立综合统计制度,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根本基础。


资管业务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1

资金池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

在资产管理业务中,通过滚动发行、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等方 式,资产管理机构将募集的低价、短期资金投放到长期的债权或股权项目,以寻求收益最大化,到期能否兑付依赖于产品的不断发行能力,一旦难以募集到后续资金,可能会发生流动性紧张,并通过产品链条向对接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传导。如果产品层层嵌套,杠杆效应将不断放大,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的扩 散。在资产端,也存在单一产品投资多类资产的投资组合模式,一些资产组合构成复杂且不透明。


2

产品多层嵌套导致风险传递

银行理财拥有大量资金来源,投资范围基本局限于债权,股权投资受到一 定限制,且不能做分级产品设计。在不愿放弃优质项目的情况下,一些银行理财以信托、证券、基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为通道,将资金投向股权等产品。 嵌套产品结构复杂,底层资产难以穿透,一旦发生风险,将影响各参与机构,增加风险传递的可能性,加剧市场波动。多层嵌套的资产管理产品夹杂多层法律关系,如果委托机构主动管理缺失,通道机构尽职调查能力不足,发生损失时也容易出现责任推诿。此外,一些互联网平台、民间理财等未受到有效监管 的非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进行产品嵌套,风险不容忽视。


3

影子银行面临监管不足

银行信贷面临较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合意贷款管理、贷款投向限制等监 管要求,银行借助表外理财及其他类型资产管理产品实现“表外放贷”。银行 表外理财,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合作中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下 简称“非标”)的产品,保险机构“名股实债”类投资等,具有影子银行特 征。这类业务透明度低,容易规避贷款监管要求,部分投向限制性领域,而大 多尚未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4

刚性兑付使风险仍停留在金融体系

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涉及信托关系或委托代理关系,也有部分业务的法律关 系不清晰,实质是债权债务关系,存在隐性刚性兑付。例如,部分资产管理产品以自有资金或资金池资金确保预期收益,无法与自身的资产负债业务充分隔离。刚性兑付不但使风险在金融体系累积,也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水平,扭曲了资金价格,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剧了道德风险。


5

部分非金融机构无序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非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暴露出一些风险和问题。例如,将线下 私募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通过线上分拆向非特定公众销售;向不具有风险识别能力的投资者推介产品,或未充分采取技术手段识别客户身份;开展虚假误导 宣传,未充分揭示投资风险;未采取资金托管等方式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甚至演变为非法集资。


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对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突出风险和问题,要坚持有的放矢的问题导向,从统一同类产品的监管差异入手,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制度。


1

分类统一标准规制,逐步消除套利空间

针对影子银行风险,要建立资产管理业务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完善政策工具,从宏观、逆周期、跨市场的角度加强监测、评估和调节。同时,针对机构监管下的标准差异,要强化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同类产品适用同一标 准,消除套利空间,有效遏制产品嵌套导致的风险传递。


2

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资产管理业务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投资产生的收益和风 险均应由投资者享有和承担,委托人只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资产管理机构不 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强化“卖者尽责、 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加强资产管理业务与自营业务之间的风险隔离,严格受托人责任。逐步减少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发行,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使资产价 格的公允变化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风险。


3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控,控制杠杆水平

强化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要求,使产品期限与所投资资产存续 期相匹配。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专门开展资产管理业 务。建立健全独立的账户管理和托管制度,充分隔离不同资产管理产品之间以 及资产管理机构自有资金和受托管理资金之间的风险。统一同类产品的杠杆率,合理控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杠杆水平,抑制资产泡沫。


4

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

对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实行平等准入、给予公平待遇。限制层层委托下的嵌套行为,强化受托机构的主动管理职责,防止其为委托机构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对基于主动管理、以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为目的的运作形式给出合理空间。


5

加强“非标”业务管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强化对银行“非标”业务的监管,将银行表外理财产品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规范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转让业务。控制并逐步缩减“非标”投资规模,加强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 和投后风险管理。


6

建立综合统计制度,为穿透式监管提供根本基础

针对资产管理业务统计分散问题,加快建设覆盖全面、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综合统计体系,逐支产品统计基本信息、募集信息、资产负债信息、终止信息。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底层投资资产和最终投资者的穿透识别,及时、准确掌握行业全貌,完整反映风险状况。


1104系列报告扫码预订

加微信:13671713749

综合统计制度如何建立

其实2016年,一行三会下发了《关于开展金融业综合统计试点工作的通知》(银发[2016]88号),确定了“金融业综合统计核心指标框架”,该框架包括了5张表,表1为《金融机构法人统计表》,需要统计被定义为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数(家)、从业人员数(人)、资产规模(亿元)、负债规模(亿元)。经汇总后得出树形结构一级分类“金融机构合计”数。其二级分类包括中央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业机构、证券业机构、保险业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其中,其他金融机构则包括各类特殊目的载体,也就是各类资管产品。


虽然各类资管产品管理人都有独立核算的SPV报表,但要把每支产品基本信息、募集信息、资产负债信息和终止信息单独准确报送还存在相当大的工作量,好比银监会《G06理财业务月度统计表》也是对一家银行发行的所有理财做了简易并表处理,并不能全面反映不同产品的情况,而多层嵌套的资管产品更是加大了并表的难度。笔者认为要想做好该项统计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数据治理,建立统一编号。现有的资管产品多有不统一的代码,这需要央行统一牵头,制订统一的资管产品代码。更重要的是对底层资产进行统一编号,这其实对于非标准化产品是有难度的,因此要逐步控制并逐步缩减“非标”投资规模。


二是要消除多层嵌套,减少并表层级。资管的穿透从另一面来看实则是一个并表的过程,从底层资产开始逐层向上并表,直至最终投资者。准确的计量每一层级的杠杆比例,并确定最终的杠杆乘数,有助于防控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当然,越少的嵌套,并表耗费时间和难度也会越小。


三是要适时对外披露,打破刚性兑付。对于各类资管产品应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机制,明确披露的范围和内容,一方面有助于同业投资准确计提资本和拨备,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最终目的在于打破刚兑,让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在流于形式。


 

上海法询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微信号 :banklawcn

公众号:金融监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