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于投必得SCI论文网站www.topedit.cn.
撰写学术论文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即使你已经克服最初的困难,形成了颇具价值的论点甚至已经取得了研究成果,你该如何整理成文并确保它能牢牢吸引审稿人呢?
鉴于各个领域主编们的期望值不同,论文发表没有简单固定的模式。但不论什么学科,撰稿人都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即如何应对审稿人反馈,建构正确的论文结构,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和投递。为此,我们特意请教了不同领域期刊的主编大人来为我们一一解答。
写作阶段
1)阐述应根据逻辑顺序,而非时间顺序
写作之前应花时间思考论文的内在逻辑。一旦开始写作,阐述应根据逻辑顺序展开,而不是做实验的先后顺序。
——Deborah Sweet,《干细胞》编辑、《细胞》出版社出版总监
2)不要边写边改
把电脑打开,创建一个新文档,然后写下你所有的大小标题,当灵感来了的时候可以从任意标题下开始写作。如果你达到了每日码字目标(我的是每天五百字),以要点形式记下新的思路,把它搁在一边,第二天再从这些新思路上开始写。如果写作过程中忽然想不起来怎么表达(比如大象),不要担心,就用“长鼻子的动物”来替代,继续写作。稍晚回过头来再更正。不要边写边改,不然会打乱思路。
——罗杰·沃森(Roger Watson),《高级护理》主编
3)不要把你的论点藏得像大海捞针一样
如果公交车上有个人请你快速解释一下论文,你能用日常用语解释清楚吗?论点应该在摘要里和论文第一段,甚至是第一句话里呈现。不要让我们像大海捞针一样地苦苦寻找论点。如果一直找到第七页论点才出现,那我们肯定会非常恼火。另外,要确保你的论证贯穿文章始终,并且紧紧围绕理论和实验材料。
——Fiona Macaulay,《拉丁美洲研究》编辑委员
4)请同事帮忙检查文法
学术期刊编辑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行文不佳。可能作者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也没有多花时间仔细校对。但是如果词句和语法使用不当的话,论文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布莱恩·路西(Brian Lucey),《国际金融分析评论》编辑
5)以评论的形式发表
特别对于事业起步阶段的人来说,以评论的形式发表是一个好方法,可以练习学术刊物写作,也可以免费获得一本样书。事实上,通过我们期刊发表的评论多于论文,所以我们也常常寻找好的评论员。包括我们在内的一些期刊会发表针对本期刊论文的评论。因为会激发热烈的讨论,编辑也乐于把已发表论文的评论刊登出来。
——Yujin Nagasawa,《欧洲宗教哲学学报》合编、书评主编,《哲学指南》宗教哲学编辑
6)别忘了国际读者
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美国作者,以为每个人都对美国系统了如指掌——英国作者也发生过类似状况。因为我们是国际期刊,论文也需要置于国际语境下。
——Hugh McLanghlin,《社交网络教育》(国际期刊)主编
7)不要试图把你博士论文压缩成一个六千字的论文
有时人们想把所有东西一次说完,导致论点分散。我们遇到一些作者试图把他们博士期刊做的所有东西用六千字说清楚,但其实完全行不通。有经验的作者往往以一个项目中的某一方面为抓手,把项目内容分两到三篇论文阐述。
——Hugh McLanghlin,《社交网络教育》(国际期刊)主编
提交论文
8)选取合适的期刊:一个编委也不认识可不是好兆头哦
核对并确保你的文章与所投期刊领域一致,但令人惊讶的是,有很多投过来的文章很明显不合适。如果编委你一个也不认识的话可能不是个好兆头。在理想状态下,你应该把近几期的文章浏览一遍,以确保你的文章和期刊已发表的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质量和影响力相似。
——Ian Russell,牛津大学出版社科学编辑主任
9)要严格遵守论文投递要求
很多情况下,作者往往忽略论文要求,造成的结果就是,本来只需要作者花十分钟就能弄好的事情会浪费作者和编辑双方的大量时间,延长了这一流程,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
——Tangali Sudarshan,《表面工程》编辑
10)不要在附信中重复摘要内容
附信应反映出你的研究亮点和重点,以判定论文是否适合在本期刊发表。在附信中,不必重复摘要的内容或者把论文从头到尾复述一遍——我们自己会审阅论文具体内容。附信的作用是呈现论文的整体思路和其它你希望传达的信息。
——Deborah Sweet, 《干细胞》编辑、《细胞》出版社出版总监
11)被拒的常见原因是内容贫乏
弄清你的研究在所属学术领域内的位置及填补了哪些知识空白。同行评审后被拒的文章往往都是由于内容的贫乏,或者关于研究重要性阐述不明。
——Jane Winters,英国历史研究所期刊《历史研究》执行编辑、《数字人文前沿:数字历史》副主编
12)不要夸大你的研究方法
人种志似乎是时下最流行的研究方法,很多提交上来的论文都自称以人种志为基础。然而,仔细审阅就会发现这些论文中标准的访谈资料少之又少。咖啡馆里的三言两语可不能称作人种志方法。数据收集的性质和范围应该在一开始就界定清楚。理论应用也是如此。如果一个理论视角有利于你的研究,那么它应该贯穿在论证和行文的始终。
——Fiona Macaulay,《拉丁美洲研究》编辑委员
处理评审意见
13)保持淡定,直接回复审稿人意见
当你再次提交已修改的论文时,应附上评审人意见的详细总结,说明你做出的相应修改。坚持事实,不要情绪激动。也不要收到评审意见后马上回复,应好好阅读思考几天,与其他人讨论,然后再回复。
——Helen Ball,《人类哺乳》编委
14)修改、再次提交:万里长征最后一步坚持别放弃
你要是知道有多少作者在收到“修改再提交”的信件后从未照办,你一定会大吃一惊。但是其实这是值得花功夫做的,一些作者应要求针对主要问题坚持不懈地修改,最终论文得以发表;而其他人即使需要修改的问题不大,也不愿意再提交一次。如果已跨越了写作、编辑审稿、收到了评审人意见这些过程,就中途放弃了,看起来真的很不明智。
——Fiona Macaulay,《拉丁美洲研究》编辑委员
15)如有充分理由,可以挑战评审人
如果你有充分的理由,你可以拒绝评审人的修改建议,或者礼貌地指出评审人的可能错误。编辑会接受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当你很明显已经考虑了所有评审意见,并接受了部分。
——Helen Ball,《人类哺乳》编委
16)考虑你对见刊时间的要求
如果一些期刊排名比较靠前,那你被拒的风险也会较大。你要考虑是否你的论文需要尽快见刊,有些期刊的出版过程比较长。一些期刊,比如我们也会提前发布,这样论文一接收就会挂到期刊网站上。如果你在准备工作面试需要展示你的成果,这个问题就比较重要了。
——Hugh McLanghlin,《社交网络教育》(国际期刊)主编
17)记住:发表出来的论文都是最终成品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挑战,但是对别人来说似乎简单得多。当你读一篇发表出来的论文时,你看到的只是终稿,而那些初稿、修改、再提交、中间的数次修改版本都是你看不到的努力。
——Philip Powell,《信息系统期刊》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