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汽车电商笔记
汽车电商最新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之家  ·  10万块买SUV,空间够用,座椅加热/通风都 ... ·  2 天前  
芝能汽车  ·  特斯拉:2025年1月全球销量下滑! ·  2 天前  
有车以后  ·  综合续航1645km,又一国产C级车加入增程 ... ·  3 天前  
汽车商业评论  ·  合资利润降七成,丰田用一招让净利润持平 ·  3 天前  
DearAuto  ·  DeepSeek都要推荐的好车——“Dear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汽车电商笔记

互联网巴士“过山车”时期已过?「嘟嘟巴士」在困境中选择了“to B”

汽车电商笔记  · 公众号  · 汽车  · 2018-05-16 17:30

正文

2015年,嘟嘟以to C的方式切入共享巴士市场,然而在这一年里,滴滴相继推出了顺风车、滴滴巴士、滴滴代驾,联合之前的快车、拼车等服务,同年底其在互联网出行领域的市占率超过80%。

当时,嗒嗒巴士、小猪巴士、哈罗班车以及嘟嘟巴士等互联网巴士在市场上并不好过。

事实上,早期的共享巴士大多采用to C模式,以散客为主要人群,并将应用场景选在CBD区域、上下班通勤人口密集区域等用户流量大且粘性强的场景。但纯to C的模式也给企业带来了麻烦,比如道德风险高、上座率不稳定、巴士资源利用率低等。



2016年,互联网巴士开始缩水,多家初创企业在这一年里被并购或倒闭,行业开始经历“过山车”式发展,剩余玩家中部分选择了转型,也有部分继续延用to C模式。

嘟嘟巴士创始人兼COO李钰琼告诉36氪,“我们发现to B能够解决to C巴士资源信息不共享的痛点,提升运营效率与用户使用效率。而且在我们产品积累一定口碑与用户后,也开始不断有企业需求找到我们。而在尝试to B服务后发现盈利状况良好,且客流相比to C更稳定、成本更低,我们便开始在这个方向上寻找机会。”在经历亏损后,嘟嘟巴士于2017年初开始将业务从C端向B端转移,并主打企业用车、企业班车、班车系统等业务。

李钰琼表示,“转型后嘟嘟开始逐渐止损,于是我们开始通过建立标准化平台,将巴士和司机资源进行统一评估、调度,而与企业合作也保证了客源的稳定,并通过数据建立信用建设、反欺诈、信息管理的风控模型。业务更新之后,公司月营收增长率达到200%。”

对于互联网巴士来说,除了不同地区交通发展(例如地铁建成、公交线路优化)会对其造成影响外,行业本身的门槛不高也让很多平台在火了一阵子后就成为了“炮灰”。而针对这些问题,李钰琼告诉36氪,“企业客户的签约周期长、决策链长,这是一个成本,嘟嘟提前布局所以目前有一定优势。同时在技术上我们有自主研发的智能算法,能够做到智能排车,线路规划,自动化报价,数据分析等。”

据了解,嘟嘟巴士在目前为1000+企业提供企业出行服务,同时也和华为、蓝月亮、腾讯、顺丰等大企业达成用车合作,在全国共有近3000条线路在运营,供应商超过300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