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榜样“被定义”到“自定义”转变的过程中,《明日之子3》给选手们充分的信任和保护,使她们得以个性化地成长。
而节目正孵化出的榜样,也展示着众多年轻人的集体群像。
暑期档通常是音乐节目集中爆发的时段,环视今夏内容市场,各大平台纷纷推出音乐节目“王炸”,力图在短兵相接的内容竞赛中收割更多关注。
走过三季的腾讯视频自制原创音乐综艺节目《明日之子》,也在思考如何通过自我更新,在百舸争流中成功突围。
异于前两季,被命名为“水晶时代”的第三季《明日之子》主打女生季,将此前的“盛世魔音”“盛世美颜”“盛世独秀”三大赛道升级为“Start” “Restart” 两大新赛道,在孙燕姿、华晨宇、宋丹丹、龙丹妮、毛不易、孟美岐6位星推官的带领下,发掘未来音乐榜样。
如何寻找明日音乐榜样,则存在很多技术探讨的空间,其首要前提就是平台与节目应以发掘新人、孵化新人为己任,同时在机制上给予相应的保障,让新苗在充分的雨露阳光中成长,从而真正成为行业中具有生命力的新势力。
相比同类节目,本季《明日之子》的鲜明特点在于凸显培育属性,展示出了从新秀选拔到榜样孵化的理念进阶。
而节目包容开放的姿态,也让我们看到“Z时代”新青年从向外寻找榜样到自我定义榜样的转变,实现了榜样“被定义”到“自定义”的升级。
如果从2004年《超级女声》算起,中国音乐选拔类节目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在这段历史区间里,同类节目风起云涌,大量新秀渐次出道,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音乐市场。
时移世易,随着新时代大众内容消费偏好的重构,始自“超女”的女性歌手选拔节目也经历着内在变化。
作为“Z世代”少女,她们普遍成长于与全球信息接轨、鼓励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环境中。
借助网络平台,她们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独立思辨能力和强烈的表达欲。
她们渴求一个能够独立表达自我、展示新世代个性的solo舞台。
从某种意义上说,腾讯视频面对市场需求、年轻群体需求变化时的顺势而为,使得《明日之子》水晶时代真正实现了理念的进阶,其“孵化”未来音乐榜样的特质随着节目的推进逐渐显现出来。
因为对音乐榜样充满期待,因此,本季《明日之子》在赛制方面进行了动态调整,推动节目从竞技型赛制向培育型赛制迭代,试图为观众带来别开生面的体验。
传统新秀选拔的竞技型赛制,通过紧张残酷的赛制设计层层筛选歌手,比赛本身就是目的。
选手能否最终脱颖而出,很大程度取决于经验和起点的高低。
这种赛制固然也可以选出不错的歌者,但也容易将那些虽有天分却未接受系统训练的人拒之门外。
《明日之子3》则更像是一个音乐榜样的“孵化器”,节目海选出的选手被置入这个训练体系中,无论是“Star"赛道的新人,还是“Restar"赛道的具备经验的歌手,都会在其中得到个性化的引导与帮助。
以“小考”“大秀”为名的赛制尽管也有竞技成分,但比赛已不是最重要目的,而是一种“以赛代练”的手段。
为了能孵化出真正的音乐榜样,除6位星推官的超强阵容,节目组还邀请了多位明星声乐指导为选手授课。
如在72小时集中训练后,为了更好地备战第一次声乐小考,华晨宇给Start赛道的新人们讲解音乐常识,教她们学乐理、辨音域、练发声;
针对restart赛道的选手普遍技巧至上,孙燕姿借助《我不难过》歌词,逐字逐句地向选手传授情感表达的方式,而对于努力的选手,她也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这种孵化型赛制,让星推官与选手形成了良好的陪伴关系:
星推官们在节目中给选手更多的是春风化雨般的激励、引导和建议,对选手的个性给予充分尊重,而非打压和约束;
选手也在导师的鼓励下,一步步地获得技能提升。
如商演歌手出身的苏北北,最初因胜负欲过强而屡屡折戟,星推官们对她多次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训练,帮助她找到情感表达的窍门。
几经磨砺,苏北北越发成熟稳重。
第六期中,她演唱的《No fear in my heart》情感与技巧水乳交融。
一曲终了,星推官们已是泪流满面。
《明日之子3》也为选手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声乐培育计划,从声乐小考到声乐大考再到舞台表现力考核,每一个环节前后,节目组都会为她们开选歌会、考前指导、大考公测等,利用系统化的培育赛制为她们保驾护航。
如果将传统竞技型赛制比作结果导向的“应试教育”,《明日之子3》推崇的则更像是一种“素质教育”。
节目在保护选手天分的基础上,给选手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颇具安全感的土壤,在众多优秀音乐人的合力加持与呵护下,选手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孵化”。
不知从何时起,“标签化”成为这个消费文化时代最便捷却也较粗暴的方式,不同的人或物都被贴上了大大小小的标签。
而对于何为榜样,大众似乎也在给予产品参数般的定义。
而《明日之子3》在孵化榜样的过程中,则呈现出从“被定义”到“自定义”的转变。
传统“被定义”的榜样时代,个体热衷于从外在寻找参照系,按照大众的期待对行为进行调整,进而取悦大众审美。
《明日之子3》中的选手呈现出“自定义”的榜样,呈现出“向外寻找力量,向内塑造榜样”的变化。
节目中的青年们寻找外界激发从而提升学习力量,不被单一“榜样”的定义所束缚,进而向内自省、进阶、挑战,成为自我的榜样。
如同鲁迅先生所说:
“不必等候炬火,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在这种“自定义”的榜样确立中,选手们张扬出新时代应有的成长态度,不从众、不流俗,找到了自己的进化节奏。
这些“自定义”的独一无二个体,又以和而不同的面貌构筑起新一代青年的群像图。
如节目中的洪一诺,有着超越年龄的沉静之气,她以复古风格还原经典歌曲,每次都能直击人心。
对于她的演唱,尽管外界不时质疑其缺少变化,但洪一诺并没被舆论支配而改变自我风格。
对原创和自我表达极为看重的张钰琪,在节目中更是“自成宇宙”式的存在。
在第六期中,张钰琪准备选择自己的原创歌曲《回答》参加大考,因担心舞台氛围,星推官与声乐老师都向她提出了调整编曲的建议,但她始终坚持“既然是原创,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星推官选择尊重她的想法,最终张钰琪收获了不俗的舞台表现。
有网友表示:
“《回答》写的真好,时髦又完整,副歌部分朗朗上口,哼唱过渡也十分自然,张钰琪唱腔充满个性化与国际化。
”还有网友表示:
“《回答》这首歌我单曲循环了一整天。
”而更多人则表示被张钰琪坚守自我的态度所打动。
再如在第六期的舞台上,合唱组四人演唱结束后的自我介绍环节,就以自嘲的方式调侃了外界给予她们的标签,如“风格单一”洪一诺、“声音刺耳”周子琰、“自作高冷”李海珊、“无人问津”黄星侨,她们的这份轻松自黑恰恰体现出无惧质疑、坚持自我的姿态。
与此同时,“自定义”式的榜样也使得选手们成为自我的“对手”,打破自己、重建自己成为她们的内驱力。
如对restart中的成名歌手By2来说,如何在节目中完成自我清零,走出舒适区,成为她们的主要诉求。
而随着节目的推进,观众也见证了这对舞台姐妹的蜕变。
第六期中她们再次走出安全区,挑战原创rap,令人耳目一新,正如星推官华晨宇对她们的介绍是“2019年成立的一个全新组合”。
在榜样“被定义”到“自定义”转变的过程中,《明日之子3》给选手们充分的信任和保护,使她们得以个性化地成长。
而节目正孵化出的榜样,也展示着众多年轻人的集体群像,展示出现代年轻人对自己自我要求和不断挑战的精神。
这对更多屏幕前的青年群体来说,颇具正向的鼓舞价值。
作者:田戈 | 来源:广电独家(ID:guangdiandujia)
原标题:《从被定义到自定义,如何孵化Z世代的音乐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