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
转眼,就到了最后的期末冲刺。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期末复习最让人无从下手,也是拉分最大项——
语文作文
。
语文作文,统一的命题,统一的时间,以分数为量化标准,想“胜人一筹”,至少要“赢”在三个方面:
审题立意、写作速度、技法运用。
应试作文的评改时间很短,且在同题大量浏览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阅卷老师疲劳。
因此,
想要得高分,就要争取“第一眼”就让老师有好感。
新奇的标题、不俗的开头、整洁的卷面、精巧的结构、首尾呼应的结尾......这些技巧都能让文章在最短时间内给人留下好印象。
那该如何带孩子复习,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孩子的应试作文水平呢?
前几天我和有着16年一线教育经验的
花生酥老师
连麦时,就谈到了这个话题,今天就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在带孩子复习时,
完整系统地阅读本学期几次单元写作中的命题,为孩子梳理两条线。
每次单元写作,要我们完成的训练点是什么?语言能力发展目标是什么?
依据内容选择范文,阅读时更多关注语言,将二线归一,简单轻松地复习。看得多未必有用,看精准才是硬道理。
不要在这个阶段进行全篇幅、大篇幅练习,要化为短小的百字作文或者片段练习,以增加练习的频数,加强反应的速度。
把繁琐的格式化写作去除,改为简简单单的切题写、真诚写,明快写。
其实在考场写作文,越是真诚、越是简明,越容易博得阅卷老师青睐。
复习时最重要的还是要带孩子记住一些
“基本技法”
。
比如:开头可以注意些什么?结尾应该怎么做?段落怎么分?怎么凑字数?
不要小看这些技法,在“一篇定乾坤”的应试型写作中,他们极为有助于提分。
上次我在直播间和花生酥老师的连麦,不少朋友都说受益匪浅,因为老师说的
全是能落地针对应试得分点,帮助孩子提升写作水平的”超级干货“!
而这次,
我特地把
花生酥老师
邀请到合肥
,详细聊了之后,整理出了一套
考前冲刺
作文提分法
,干货超级超级多,所以我们决定再开一场直播分享给大家!
就在
1月8日(周三)上午9:00
,
花生酥
老师
会现场针对孩子作文
下笔难、内容空洞、结构不清、观点不明
等常见作文问题给出解答。
希望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姐妹,一定不要错过!
点击预约直播👇
没时间听直播的朋友,也可以扫码添加小助手入群,虎妈给大家准备了超多惊喜:
收听免费讲座、期末考前咨询、领取课程试听.......
适合3~9年级孩子。
江湖人称
“花生酥”的毛芸老师
,是一位
身怀“写作万能包”
,带领百万孩子逃离写作困境的作文救星——
16年语文教学经验
,
帮助过上万名学生
曾是
新东方语文学科带头人
,新东方语文学科好评率第yi
喜马拉雅作文课top1
,播放量超千万
出版7套作文阅读书,畅销30万册
花生酥老师这十多年来,一直都是深耕在写作和文学分析的领域,也一直在研发各类新鲜、有趣,既脑洞大开、又具专业性的阅读、写作方法。
而花生酥老师开发的高分作文法,最大的特点就是
分阶学习。
通过
思维导图
和
发散联想
,引导孩子立框架、找素材、练修辞,由易到难步步进阶。
有家长看到“分阶”两个字,可能就开始疑惑了。
作文还能分阶,怎么分阶?
其实
每个年龄段对应的作文要求是不同的
,背后的逻辑是随着孩子心智的成长与成熟的轨迹而改变的。比如:
花生酥的写作课,就是
按照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用螺旋上升的方式为孩子讲解写作方法。
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分为
3个级别
。
预备级
帮助孩子完成
素材积累
。
这个不是说背好词好句,而是
带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趣,让孩子能够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发掘出可写作文的素材
。
基础级强调
写作结构
。
当孩子有素材了,有语句了,知道怎么写了,会教他在一定的框架结构内把内容填充进去。
进阶级提升
观点表达
。
让孩子具备更高级的写作能力,形成强有力的观点表达,升华主旨,冲击中K高分。
三大阶段,正好对应了孩子写作文最头痛的三大问题:
具体应该怎么做?
1月8日上午9:00
来我直播间,我邀请了
花生酥
老师在直播间和大家分享语文作文期末复习的各种技巧
,千万别错过哦!
点击预约直播👇
结构不清晰?
用思维导图搭框架
先说说很多孩子在作文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结构不清
晰”
。
如果把一篇作文比喻成人的话
,
结构就是一个人的“骨架”
,只有当骨架搭建好,这个人才会有基本的“形”。
一方面,
名家散文
,是我们
语文课本中出现最多的文体
,也是和孩子平时
写作格式上最接近的文体
。
另一方面,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
结构整齐
,总分总、欲扬先抑、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都能在散文中找到痕迹。
就拿小初作文最常出现的
“写人叙事”
来说,从学过的课文里我们就能学到以下几种谋篇布局的方法:
(1)
性格特点组合拳
比如孙犁写的
《母亲的记忆》
,就能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学习样本:
可以看到,这篇文章使用了“分-总”的结构,细数了记忆中关于母亲的故事。
用母亲的多种性格特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立体”的母亲——经历过悲苦又努力去疗愈,勤劳、无私、慷慨、热情。展现出这些特点,人物就丰满、鲜活了起来。
同样如果孩子写父母、写老师,也同样可以用这样的结构框架:
(2)
先吐槽,再表扬
文章一开始看似在吐槽父亲,但其实是在为后面吐露真情做铺垫。
很多孩子写爸爸妈妈,用的全都是“淋大雨送我去医院”、“半夜不睡照顾我”这种过时又夸张的素材。
但往往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用这种结构来写妈妈,孩子的脑海里也会想起很多真实的素材:
(2)
线索贯穿,从小到大
就比如史铁生的《老海棠树》:
虽然标题是《老海棠树》,但作者全篇都在写奶奶。
这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一种巧妙设计。如果松松散散地说一些关于奶奶的事儿,文章就显得不够凝聚。
所以作者用“老海棠树”这个线索,把自己从小到大对奶奶的记忆串联了起来。
按照这种方法,我们不仅可以用来写人,还能用来写物。比如写《书籍伴我成长》,就可以用到“从小到大”的模式:
还有超多谋篇布局的好方法,但是文章篇幅有限。
如果孩子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结构不清的问题,千万别错过
1月8日上午9:00
的直播,点击下方就能预约哦~
点击预约直播👇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孩子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另一个问题——
“内容很空洞”。
还是把作文比喻成人,如果说结构是人的“骨架”,而内容就是人的“血肉”,只有一个人有血有肉,这个人才会看起来更加真实和饱满。
很多孩子的作文看起来像流水账一样,就是因为
没有生活素材,只会堆字数,缺乏
生动的描写
。
但其实生活当中处处都是素材。家长想要带孩子积累,花生酥老师教大家两招:
第一招:第一次原则。
只要是孩子的第一次,都可以考虑保留素材用做积累。
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自己付钱、第一次自己洗衣服……这时候你可能会说了,第一次是有,可是孩子几句话就说完了,好像写不出细节,怎么办呢?
这就到了写“第一次”的关键,要“跳出自己来观察自己”,简而言之就是去记录一些专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小细节小插曲。
就比如写第一次吃椰子,普通孩子写:
“第一次吃椰子,椰汁很好喝,椰肉很好吃。”
但是作家肖复兴指导他儿子写,就用上了独特的细节:
“第一口喝椰汁,结果椰汁没喝到,一根椰毛掉嘴里了。好不容易吃到了椰肉,但发现和商店里卖得椰丝味道不一样。
爸爸说,这是因为椰丝都是晒干了的椰肉。我听完,赶紧也抱着椰子跑到阳台上去晒。”
你看,这些天真的细节多好啊!写到了作文里,文章马上就生动起来了。
第二招:记日记
哪些东西可以记呢?人、事、物、景、书。书是读后感。
刚开始让孩子练一练复述,然后让孩子讲一讲感受。
积累素材的时候不要管孩子现在文采怎么样,反正真实写作文的时候还可以再改,先把写作的毛坯房搭建好,不要急着装修。
但这个日记不是让孩子动笔写,而是要家长帮忙记。
具体怎么做?
孩子口述→我录音转文字→删掉废话→问他细节→打印出来。
这样又快、又方便操作、又容易坚持,还容易查找。
很多孩子动笔写日记能磨蹭一个多小时,还都是流水账,还容易引发家庭大战。换种形式,擅用工具,素材积累其实很简单。
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还能让孩子学会去观察事物的特点,从而丰富所要描绘的事物细节,文章也才能更加生动而饱满。
如果孩子在写作中经常出现内容空洞的问题,那千万别错过
1月8日上午9:00
的直播,点击下方就能预约哦~
点击预约直播👇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孩子作文中常见的最后一个问题——
“观点不明朗”。
如果说文章结构是人的“骨架”,内容是人的“血肉”,而
文章观点就是人的“灵魂”。
一篇好的文章,光有漂亮的皮囊还不够,还需要有内涵,能够引发人的思考和共鸣。
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常言道:“良好的开头是写作成功的一半”,而简练、生动、恰到好处的结尾,更能让文章的立意升华。
花生酥老师手里握着许多“开头结尾”的小妙招,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两个经典的方法。
这个开头方法有两个优点:
(1)不会千篇一律,每次使用都可以写出不同;
(2)不会太难写,花点心思还能写得比较出彩;
具体怎么用,大家来看视频:
这样的方法,在课本的单元习作中,也可以直接用:
很多孩子写结尾,基本就是干巴巴地讲大道理: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
这个句式一出来,看似好像升华了主题,但读起来实在没有什么美感。
升华主题的方法其实有很多:
可以
由表及里
,通过揭示主旨升华主题;
可以
由点及面
,通过揭示普遍性升华主题;
可以
由此及彼
,通过触类旁通升华主题;
可以
由具体事情向一般道理
升华
;
还可以
由个人命运向国家民族命运
升华
;
......
具体怎么写?来听花生酥老师如何说: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写作中缺乏自己的思考,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开头结尾不出彩......那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