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修炼投资的水晶球
在纷繁复杂的策略分析派系中发出我们的声音,在布满荆棘的投资实战中修炼我们的水晶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修炼投资的水晶球

长线资金入市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点评

修炼投资的水晶球  · 公众号  ·  · 2025-01-24 10:39

正文


点击蓝字 关注中泰策略


投资要点

一、事件

二、点评

三、投资建议




报告摘要


一、事件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二、点评

1)鼓励四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做好资本市场“压舱石”与“稳定器”。 本次出台的《方案》提出多个举措支持长线资金提高权益市场投资比例,或能为市场带来较为可观的增量资金。这类长线“耐心资本”占比上升能够有效改善投资者结构,降低市场中“投机资金”的比例,使得市场整体运行更加平稳,或有效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就规模而言,在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吴清主席表示,实施方案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公募基金方面,24年Q4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公募基金净值达到32.8万亿,其中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达到4.45万亿。若整体完成10%目标,则意味着仅开放式基金就能带来约5000亿元增量。另外,伴随各项资本市场政策出台,权益类公募基金占比或明显提高。保险方面,2024年A股五大险企保费收入达到2.83万亿,同比增长5.3%。若能维持这一增速,30%资金投资A股则能带来约500亿元的增量资金。目前保险资金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是12%,仍有较大提高空间。2023年社保基金交易类金融资产达到1.5万亿。在这一基数下,社保资金提升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或能带来较为可观的增量资金。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方面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公司利润的影响,未来推进效果仍有待观察。


除此之外,本次方案要求对中长期资金实施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股市本身具有一定波动性,拉长考核周期能够鼓励机构加大对于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质上市公司的投资力度,提高投资“容错率”,使得机构愿意提高权益资本的投资比例。


2)更加注重预期管理,2025年资本市场政策力度或持续发力。 当前市场临近春节,处于“空窗期”,叠加特朗普上台带来的关税预期,整体市场情绪较为敏感。在这一时点,政策“预期管理”是对冲外围利空消息,呵护市场情绪的重要工具。我们预计今年资本市场政策将持续发力,而货币政策工具与预期管理将是两大重要工具。当经济运行的内外部压力上升的时候,政策也会阶段性发力,支持经济平稳增长,呵护市场情绪。


三、投资建议:

当前可重点关注运营稳健,股息率较高的央国企,以及券商,保险板块。


长线资金注重长期投资收益,且更加追求收益的稳定性。我们预计符合其投资理念的,具有高股息,充足自由现金流,运营稳健的央国企或是其首要选择。当前我国红利板块股息率依然较高,且明显高于长端国债利率,依然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随着资本市场政策持续推出,以及政策“预期管理”对市场情绪持续呵护,预计2025年资本市场将持续活跃。这一方面将使得券商板块业绩出现好转,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估值回升也会对保险等买方有一定业绩增厚。



风险提示: 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市场博弈的复杂性超预期,政策变化的节奏复杂性超预期等。


报告正文

事件


据证监会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专业机构投资者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重”的重要决策部署,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1月22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党对资本市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既立足当下、更着眼长远,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点评


一、鼓励四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做好资本市场“压舱石”与“稳定器”。 保险,企业年金,公募基金等中长线资金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明确的投资框架、较长的投资久期,能够真正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稳定市场估值中枢。本次出台的《方案》提出多个举措支持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以及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提高权益市场投资比例,或能为市场带来较为可观的增量资金。这类长线“耐心资本”占比上升能够有效改善投资者结构,降低市场中“投机资金”的比例,使得市场整体运行更加平稳,或有效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就规模而言,在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吴清主席表示,实施方案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公募基金方面,24年Q4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公募基金净值达到32.8万亿,其中开放式基金达到29.0万亿,股票型开放式基金达到4.45万亿。若整体完成每年增长10%的目标,则意味着仅开放式基金就能带来约5000亿元增量。当前我国长端国债收益率整体下滑,债券收益逐步减少,股票性价比上升。伴随各项资本市场政策出台,权益类公募基金占比或明显提高,每年整体新增的公募基金总规模中投资A股的比例或持续上升。



保险方面,2024年A股五大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83万亿,同比增长5.3%。若能维持这一增速,则明年保费增长1415亿元,若30%资金投资A股则能带来约500亿元的增量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除此之外,在负债端压力以及资产端中的长端国债收益率下滑趋势下,保险资金整体或提高对A股的投资比例。当前A股许多优质上市公司在保证稳健运营的前提下,股息率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利率,对险资等注重安全性与流动性耐心资本具有较高吸引力。目前保险资金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是12%,仍有较大提高空间。



文件还要求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2023年社保基金资产总额达到3万亿,其中交易类金融资产达到1.5万亿。在这一基数下,社保资金提升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或能带来较为可观的增量资金。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方面很大程度上受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公司利润的影响,未来推进效果仍有待观察。



除此之外,本次方案要求对中长期资金实施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股市本身具有一定波动性,拉长考核周期能够鼓励机构加大对于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质上市公司的投资力度,提高投资“容错率”,使得机构愿意提高权益资本的投资比例。


二、更加注重预期管理,2025年资本市场政策力度或持续发力。 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后政策层对经济与资本市场重视程度明显提高。12月政治局会议在提及股市、楼市时重点强调“稳定预期、激发活力”。


1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美国政府正在讨论从2月1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市场临近春节,处于“空窗期”,叠加特朗普上台带来的关税预期,整体市场情绪较为敏感。在这一时点,政策“预期管理”是对冲外围利空消息,呵护市场情绪的重要工具。


1月23日新闻发布会提到,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资本市场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进展顺利。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说,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开展两次操作,合计金额1050亿元。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支持下,已有超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打算申请股票的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600亿元。除了鼓励长线资金入市外,货币政策也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有效支持工具,对维护市场稳定运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我们预计今年资本市场政策将持续发力,而货币政策工具与预期管理将是两大重要工具。当经济运行的内外部压力上升的时候,政策也会阶段性发力,支持经济平稳增长,呵护市场情绪。



投资建议


当前可重点关注运营稳健,股息率较高的央国企,以及券商,保险板块。


从资产端来看,本次政策大力鼓励长线资本入市,能够为资本市场提供长线增量资金,改善投资者结构。保险,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等长线资金注重长期投资收益,且更加追求收益的稳定性。我们预计符合其投资理念的,具有高股息,充足自由现金流,运营稳健的央国企或是其首要选择。当前我国红利板块股息率依然较高,且明显高于长端国债利率,依然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


另外,机构增量资金入场可以推动资本市场稳健,高质量运行,提高整体投资者获得感,有效活跃市场。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政策持续推出,以及政策“预期管理”对市场情绪持续呵护,预计2025年资本市场将持续活跃。这一方面将使得券商板块业绩出现好转,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估值回升也会对保险等买方有一定业绩增厚。


风险提示: 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市场博弈的复杂性超预期,政策变化的节奏复杂性超预期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