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是深圳市委机关报,是深圳最权威的新闻媒体,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因特动人,因您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大件事  ·  新年一抹红,喜庆又提气色! ·  15 小时前  
深圳大件事  ·  夜读 | 就算你的生活再离谱,也要对这三件事上心 ·  16 小时前  
深圳大件事  ·  最新公告:永久封禁 ·  2 天前  
深圳发布  ·  请保持这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特区报

回望2024・深圳民生发展大事

深圳特区报  · 公众号  · 深圳  · 2025-01-23 11:09

正文

2024年,深圳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幸福标杆。
一、搭建阵地扩大就业服务供给,城镇新增就业20.7万人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一系列政策举措为老百姓提供更有效的就业支持,为在深奋斗者“保驾护航”。城镇新增就业20.7万人,就业登记人数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首次将“四新”领域和政府投资项目带动新增就业岗位纳入年度民生实事,新增就业岗位6.6万个,进一步带动就业机会。制定就业领域民生工程五年行动计划,组织各类招聘活动发布岗位58.26万个次,核发各类就业创业补贴6.84亿元,创业担保贷款21.8亿元,就业创业帮扶水平显著提升。着力搭建阵地扩大就业服务供给,全市建成74家零工市场、80个就业驿站,各类阵地举办就业服务活动755场,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超百万人次。
二、教育资源提质扩容,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个
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先行示范,持续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为市民提供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深深造,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编制印发《深圳市基础教育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16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个。自2020年百万学位建设攻坚以来,全市累计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2.4万个,增长数量为全国城市之最。深圳城市职业学院正式揭牌并完成首届高职招生。首批推动深圳4所高职院校联合18所中职学校、29家企业,开设39个长学制人才贯通培养试点专业,招生规模达2700人,共同打造长学制人才贯通培养的“深圳模式”。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海洋大学(筹)获批设立。全市高校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4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同比分别增长4个、16个;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分别新增博士点10个、9个,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第二,跑出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加速度”。“十四五”以来,我市教育领域累计完成投资较“十三五”期间增长超过150%。
三、健康深圳建设取得新成效,超九成居民步入“10分钟社康圈”
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病有良医”。全市三甲医院增至33家,建成市二医院大鹏医院、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等13个项目,开业启用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市儿童医院龙华院区、市二医院龙华医院等8个项目,新增床位超9000张,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4.4张。新增社康机构44家,已建成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达到970家,新增全科医师超过500人,90%以上的居民步入“10分钟社康圈”,社康诊疗量占比达38.7%。扩大医保覆盖面和可及性,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7.5%。非深户籍新生儿实现“出生即参保”,拓展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报销品种至8种。全市99%定点医药机构开通医保码支付,1253家定点医疗机构落地刷脸就医,群众就医办事更加省心舒心。“十四五”以来,我市医疗卫生领域累计完成投资较“十三五”期间规模接近翻一番。
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新增长者服务中心(站)35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为市民提供更具可及性、普惠性、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老有颐养”。进一步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新增长者服务中心(站)35家、养老床位834张,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超1.6万户,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099个,超90万人次老年人接受服务。通过医办养、养办医或嵌入式医疗服务等医养结合模式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建设医养结合机构39家,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8.5%、医养结合服务率达46.5%。聚焦“一老一小”积极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成功入选国家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城市。探索“一街道一机构”运营思路,链接高水平养老、医疗服务机构,推动驿站运营连锁化品牌化,融合样品药品暂存、人员休整、医疗保健、科技助老等多元服务。
五、生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各类托位超4.9万个
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更多家庭提供安全质优、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幼有善育”。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引导多元主体办托,推进幼儿园开设托班、企业办托、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利用现有场地嵌入托育服务点等,新增各类托位超4.9万个,累计建成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1987家,其中托育机构838家,累计提供托位超8.5万个,千人托位数达到4.78个。印发实施《深圳市普惠托育机构补助暂行办法》,按照服务质量、收托人数等对符合条件的80家普惠托育机构发放补助。建设市妇幼保健联合体,促进妇幼保健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儿童友好提升行动,建成市级各类儿童友好建设点达1046个,其中社区园区583个、学校51个、幼儿园35个、托育园6个。
六、多层次住房供应结构加快构建,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5万套(间)
高质高效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目标,让新市民、青年人“住得起、住得好”。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5万套(间)、供应8万套(间),超额完成全年建设筹集和供应任务。“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住房供应结构加快构建,创新开展“深梦启航”“深梦扬帆”系列公益行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超过1万套短期居住房源,累计服务6000余人次。向公交地铁司机、环卫工人等为城市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一线职工定向配租8700多套保障性住房。加快推进首批14个拆除新建类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完成土地供应4.2公顷,首批45个整治提升项目全部开工。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市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02个,惠及居民约8.2万户,完成179个老旧小区改造,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首创“房屋交易+公积金提取”联办模式、商转公“零材料”办理、公积金直付租金等便民服务,实施租房100%提取阶段性政策。
七、市民出行更便捷舒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增至595公里
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慢行”公共交通网络融合发展,市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开通13号线一期南段等5条地铁新线(段),全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增至595.1公里,客运量全年累计30.97亿人次,地铁客运量创历史新高、客流强度保持全国第一。以“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为辅”为原则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30条,新开特色服公交线路324条,公交客流强度1.17人次/公里、同比增长9.63%。高峰时段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7.9%。新改建自行车道超700公里、累计达4415公里,路网密度保持全国第一。上线运行公共智慧停车平台,全市近9000家经营性停车场、267万个停车位数据全量接入,日均为270万人次提供服务。建成超充站1030座,新建充电桩13.4万个、累计建成充电桩42万个,充电补能便更加便利。
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辐射带动能级进一步提升
打造高效辐射的海陆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客货枢纽体系,推动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超大型交通工程--深中通道建成开通,深圳至中山的车程最快缩短至约30分钟,珠江口东西两岸来往更便捷。西丽枢纽、机荷高速改扩建主体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机场东枢纽、深汕铁路、穗莞深城际南延、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外环高速三期等加快推进,妈湾海底隧道、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沿江高速二期等项目建成通车。新开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19条,累计达89条,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6.6%,迈上6000万人次新台阶。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3339万标箱、同比增长11.7%,增幅为近十年最高值。
深中通道。粤交集宣供图
九、群众消费权益更有保障,首创电商“四亮”等7项地方标准
多措并举提升食品全链条、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水平,营造安全、放心、便捷的消费环境,切实让群众的消费权益得到更坚实的保障。持续打造高标准食品城市名片,深入推进“圳品”工程,3项“圳品”标准上升为地方标准,来自全国2060个产品获评“圳品”,在深圳商超端、电商平台以及香港市场销售额累计超100亿元。压实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完成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16.9万批次,抽检覆盖率达9.6批次/千人,累计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84万批次。创新引入线上服务平台,共遴选建设200家药学服务基地,完善“圳药安”小程序,打通公众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端口,形成“可报”“可学”“可查”“可收”的社区药品安全服务体系闭环。深入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位居一线城市前列。首创电商“四亮(亮照、亮证、亮规则、亮标识)”等7项地方标准,首发二手网络交易平台规则等合规指引,发布全国首个共享充电宝、商业停车纯净扫码自律公约,发起不滥用个人信息扫码点餐倡议。首创“商业保险+数字人民币+平台监控”预付式经营长效监管机制,监管资金16.23亿元。
香港客人在“圳品”展台前咨询海鲜产品。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十、兜紧兜牢民生底线,提高低保保障标准
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有“温度”的兜底保障,为特殊困难群体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提高低保保障标准,印发《深圳市民政局关于发布2024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按照5%的增幅调整我市低保标准。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动态监测低保等14类人员,及时高效处置预警信息,实施精准化救助。将孤独症、罕见病等纳入特区建设者重大疾病关爱基金救助范畴。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线下巡查和线上监测,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帮助成功寻亲超过300人。
“智慧民政”系统大屏截图


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编辑|吴诗敏

审读|吴剑林 李璐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