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帆育儿网
上海地区的育儿探讨(包括园托择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节后刚需:不饿肚子,也能减肥? ·  16 小时前  
育学园  ·  孩子睡觉为什么满床打滚? ·  3 天前  
常青藤爸爸  ·  警告!DeepSeek特别擅长一本正经地胡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千帆育儿网

『经验分享』英皇考级:陪琴这条路,你是独一无二的支持

千帆育儿网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6-07 11:00

正文

(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首先感谢朋友们对上周佩佩卖艺的打赏,佩佩一共收到了200刀+200赞,开心的不得了,高高兴兴的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周五我陪佩佩去参加英皇考级,站在考场外我隐隐约约听到她弹的曲子,靠数节奏判断她有没有弹错音,每首曲子顺利完成,我都要长舒一口气。

音阶与琶音每次停顿,我就要心跳加速,怕她是忘了接不上;最后的视奏虽然支离破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只能听天由命,求个好运气。


终于我现在可以缓口气,记一记这几个月的陪练流水账,佩佩不算是有天赋的小朋友,只是普普通通,靠勤勉练习,完成考试的乖孩子,我的经历可能也是大多数小琴童都经历过的。




01
开谱:

上海国际学校的兴起,让家长对小朋友未来的学业规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申请国外大学,兴趣爱好的比重很大,而乐器更是亚裔孩子的强项。


英皇考级(ABRSM)这几年在上海很流行,主要是因为国外学校都认可它的考试体系;如果你的特长是钢琴,拿着十级的证书给学校看恐怕还要费一番口舌。


英皇业余证书最高八级,上面还有演奏文凭,一般英皇六级以上的等级证书,在美国就可以认定为是有特长,申请美高或者英美大学都认可。


佩佩从一月开始准备考试,当时是觉得美国的钢琴教育对乐理和音乐性都比较重视,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补一补短板,另外英文考试也可以扩充她相关的词汇量。


很多基础乐理,佩佩学校的音乐课上就会讲,老师用英系统的讲述了五线谱和键盘乐器演奏;说到美国的音乐课真的是设置丰富,有三位老师,分别教电子琴、舞蹈、和音乐赏析。


佩佩的考试曲目选定以后,从最简单的现代派开始,两周加一首新曲子;我们把谱子拆成每天一个乐句,所以佩佩除了在第一两天比较急躁外,情绪还算平稳。不过,我也要常常帮她看一些复杂的和弦;甚至要硬着头皮弹一弹那些她不熟节奏。


对于五岁的孩子,符点音符大多靠感觉,半拍和小半拍对她们来说太抽象了;这就像讲不会的数学题,只能靠自己领悟。


我甚至下了美国著名的分数切切看APP帮她理解16分音符,但是最后佩佩靠打游戏学会了分数计算,却也没明白1/4音符的时值到底是多少。


佩佩的钢琴老师是演奏专业的硕士,一位从附小到研究生都读音乐学院的资深琴童,专注弹琴20年的90后小仙女;她在开谱时会加入很多曲子的时代背景介绍,让佩佩去理解教堂、舞会、古典、现代的概念,使她明白什么是“三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曲子”。


在开谱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妈妈和孩子耐心的坐下来,一个音一个音的视谱;千万不要说不会,五线谱就是从中央C开始数,琴键与音阶一一对应,不熟的节奏可以听示范曲子,不会的音除了陪孩子慢慢数出来,别无它法。

02
通读:

如果说开谱初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0分到59分的进步空间是巨大的,也是飞快的;那么从59分到80分的精练、慢练、反复练的过程无疑是最痛苦的。


在这一阶段需要小朋友把曲子弹熟,没有错音、没有卡顿,我算算这至少需要300遍才能达到标准速度,一天5-8遍,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先是要完成背谱;所谓背谱,并不是真的拿着谱子背,而是反复弹过以后,谱子就印在脑子里了,低龄的小朋友背谱,必然是个手指肌肉群的机械记忆过程,最后每个乐句都是手指条件反射了。


虽然最后考试还是带谱弹,但那主要是提醒长曲目结构,和个别不熟悉的小节,全篇不记谱,应该也是很难通过吧;但是这300遍说的轻松,练起来就是难上加难。


首先,一些指法复杂的乐句可能今天学会,过两天就忘了,因为初期不可能每天复习所有的曲子,要一点一点推进进度,所以弹了后面忘了前面是常有事;这时候,佩佩就会有严重的挫败感,认为练琴“没用,还是不会”。


其次,在一些节奏不对或者错音的地方,曲子的连贯性被破坏,无法演奏出正确的旋律,与示范音乐差距甚远;佩佩回很直接的说“难听,我不要弹”。


另外,就是在熟悉了曲子后,为了快点练完琴,佩佩会弹的飞快,曲子大概听上去差不多,但是小毛病不断;完全不理会老师说的错误地方要慢慢修正、反复练,经常停顿一下,就要从头开始,体现了所有小朋友都有的“完美主义”。


以上这些状况,在我经历了两三周几乎要抓狂的时候,实在是想要放弃,佩佩撕谱子,我连吼带敲都轮番上演;以至于S先生看不下去,差点引发世纪大战。


但是无论如何,只有父母的坚持,才能影响孩子,一个有挑战的项目,大人都想逃避,别说一个五岁的孩子;比如英文大论文的开题,长篇的年终总结,谁不是能拖一天是一天?


所以家长需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没有难度的就让爸爸盯着,有问题的妈妈出来答疑;还是那句话,不会的时候帮她数音符、换指法,谱子写在哪里,但是不会也真不是装的,不然你试试看。

03
流畅:

当我发现这样下去我愿意陪也来不及,而且拖慢进度,只会让佩佩的畏难情绪越演越烈;最后,我打开钱包,使出杀手锏,请老师陪练!目前看来,这个方法算是现阶段效率最高的了。


佩佩是个特别自律的孩子,虽然在家和我对着干,在学校对老师却是言听计从;所以,请老师陪练的时候,她有耐心坐两三个小时,一次陪练效果比自己在家练一周都好;甚至在紧张的备考中,又加入了两首难度更大的曲子,刷新佩佩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因为琴房环境单纯,没有分心的人和事,而且左邻右舍都是练琴的,自然让人不好意思懈怠;而且现在高科技的琴房可以实时录音,加混响效果回放,哪里有错误自己一听就知道,当然弹的好也是成就感满满。


但是弹琴就是个慢功夫,一天练得再好并没有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打磨(其实是折磨)才是硬道理;学校的时间表也排的很紧张,不可能每天去上陪练课,所以回家还是要父母继续督促。


而且我发现,佩佩虽然可以专注的弹几小时,但是弹完,她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自律她不会说出来,就更加增加了她的负担;有时候她说“妈妈,其实我早就在等下课了”,或者听说要去练琴就宁愿回家自己练,频繁的高强度练琴确实对她来说压力太大。


所以在老师帮佩佩把谱理顺以后,又渐渐重视在家里和她练琴的互动;我也反思了自己的问题,大人也是有依赖,当你发现老师陪练可以事半功倍,那你宁愿花钱也不愿意自己操心,每天在家就是盯着时间,不重质量,想着反正有老师会纠正。


但是当我想明白,未来长久的路还是要我陪她,帮她成长去独立的学习音乐,我便放下了曾经的执着,更加检视自己的态度是否正确;而不是不断的要求她继续、坚持、重复,我有时拿着零食,有时许诺奖励,总之让佩佩能更轻松一些。


我也知道,聪明如她,物质如此丰富的生活下并不在乎什么奖励,她也只是希望有人理解她、体察她的煎熬与努力,也就是所谓的共情。


甚至,在她为了一个错音和自己较劲的时候,我会故意吼她,让她把愤怒转移到我身上,把压力发泄出来,而且我发现当她冲我发完脾气愿意哭出来的时候,只要一个拥抱就能轻松化解压力,并且后面会练的特别顺利。


不过咀嚼确实是可以缓解压力的,就像嗑瓜子会停不下来一样,在我愤怒的想砸琴的时候,S先生就会递给我薯片,我和佩佩一人一片,堵上我的嘴和佩佩的眼泪;常常我们俩人都会破涕而笑,但是连续几天就会出现我脸圆牙疼、佩佩流鼻血的惨状!

04
冲刺:

曲子弹熟,节奏准确、速度达标后,80分-100分的提高就是最难的音乐表现性了。


在我看来简单的音乐表现,就是夸张、起范、使劲弹,但是因为小朋友手指力度有限,无法精准的控制强弱,体现音乐的层次;而一些大幅度的演奏动作,小朋友也会因为害羞而不愿意表现。


佩佩在弹熟了以后,对一些老师讲解的背景有所领悟的曲子,会慢慢加入自己的感情,去表现强弱、快慢的变化;而老师讲述的复杂表情术语,她却并不愿意弹,她觉得“太乱了”,所以这一部分不能太强求,只能跟着孩子的节奏走。


最后临考前的重头戏就是英皇的特色,视唱练耳了,这个部分本来就抽象,系统的讲既没时间也讲不懂,所以我就选择一些付费的APP多多演练,增加她对各种题型的了解,只求发挥最好的水平,蒙对一分是一分。


平时听到任何音乐都可以练习打拍子找重音, 另外在10个调号的音阶练习里,仔细分析是很容易明白大调和小调的区别,只要有心引导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至于音阶测试真的是“汝之砒霜,彼之蜜糖”,有的小朋友觉得枯燥避之不急,有的小朋友觉得简单可以练的飞快;佩佩就是前者,只能磕磕绊绊弹个及格,好在她的音乐逻辑比较好,弄清楚了,调性、琶音、和旋之间的关系。

0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