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叔非常喜欢余秋雨散文《乡关何处》中的一句话,“只有远行者才有对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远行者才有深刻意义上的家。”对于大部分“北漂”而言,强烈的漂泊感和殷切的思乡情结是溢于言表的。
说到迁徙,动物界是“鱼逐水草而居,禽择良木而栖”。而人类的迁徙不仅与自然相关,更与社会时代等多重因素紧密联系,人类历史上有三大迁徙潮: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但都已成为历史。如今,更大的人类迁徙潮发生在一年一度的“春运”。
2017年1月13日零点52分,北京铁路局春运首日增开的第一趟列车(3603次北京——重庆北)满载1490名旅客从北京站正点发出,以此为标志,历时40天的2017年春运正式拉开序幕。
毫无悬念,北京再次上榜十大迁出地(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武汉、重庆、成都、西安、沈阳、杭州)尽管迁入地中也有北京,但火车票调研人员解释道“这或许与年轻人选择让父母来大城市过年有关。有一部分年轻人在大城市定居,接自己父母来团聚,而不会选择回家过年。”
每到春节,人们常用“地广人稀”来形容,从帝都模式切换回的北京模式。街道变的清静,地铁变的宽敞,那些“地标”性质的拥堵地段也都变得畅通无阻。一年一度迎接北京回归,不知道大家的心情如何?
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五环,你也在五环,却不相见”。虽然2016年,北京不再是全国“首堵”,位列第三。但北京因交通拥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是全国最高,平均每人8000元。
北京两条路段上榜全国十大拥堵路段,分别是朝阳区东三环北路、西二环北路。
早晚高峰期间,北京各大易堵路段便成为天然停车场。2016年北京拥堵“网红”有后厂村路,4公里路常拥堵2小时。
还有常被人吐槽不断的“大山子路口”。
根据滴滴发布的《2016智能出行大数据报告》,2016年,北京早晚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1.7,和2015年一样,意味着在早晚高峰时,北京单位里程通行时间是通畅条件下的1.7倍。
同样在早高峰期间,选择地铁出行的上班族,简直是在用生命挤地铁。
夏天蒸桑拿,冬天吹冷风。
根据数据显示,北京地铁2016年日均客流824.7万人次,比去年增加51.88万人次。累计客流30.18亿人次,比去年增加1.98亿人次。
每一列地铁都是大规模的迁徙潮,把人们从北京的这头运往北京的那头,地铁里的众生相令人哭笑不得。
春节期间,北京的交通是畅通无阻的,堵车已不再是迟到的借口。
地铁是宽敞的,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有时候还是一人一车厢。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不再奔波于上下班的途中。家人团圆,增进感情,共享天伦之乐,体现着北京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四合院里则是一幅“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的田园画面。
胡同里提笼架鸟的北京大爷
或许还有广场舞大妈
但远比帝都三里屯、工体夜店的重金属要来的平易近人,更能体现老北京的祥和。
帝都不仅拥有专属名词,雾霾。
还有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画面,最负盛名的当属2015年朝阳公园,广场舞大妈上演的《寂静岭》。
以及因为雾霾所引发的担心,比如中国北方人平均寿命比南方低5.5年。
原本一场雪能使北京变回北平,没想到2017年的第一场雪却是:雪很脏!雪很脏!雪很脏!
元旦小长假期间,北京出现的“半城晴天半城霾”的奇观景象。
还有雾霾封城,大型雾霾能见度不足2米,短短1公里汽车开了40分钟。
春节期间北京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熙熙攘攘的人群,遇见久违的蓝天,呼吸新鲜空气。
后海公园,茬冰的人。
地坛公园的庙会
帝都的美食有哪些?是南锣鼓巷的臭豆腐
烤鱿鱼
还是簋街的小龙虾
馋嘴蛙
而在春节期间的北京,这些过年时令小吃再次让人重回老北京的记忆,豌豆黄。
艾窝窝
豆汁焦圈和咸菜
还有北京人过年的一大乐事,逛庙会。
繁华帝都背后则是人人羡慕的户口,其实你在家也一样。
以及衣衫褴褛的拾荒者
穿着西装的打工者
他们也许没有户口,没有社会保障,只有一颗追梦的心,因为这是帝都,遍地是黄金。
而北京却有着一群乐观豁达的北京大老爷们。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把他送到北京,因为这里是天堂。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也把他送到北京,因为这里是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