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机场回家的出租车上,让身体深深靠在椅背上
已经用这个身体在8天内讲了6天课了,是该好好歇歇了。
望着魔都华丽的弥红灯,
突然冒出一个念头:
到底是什么在驱动着人的进步?
在朋友圈发出去后,有几位回复的伙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穷”;也有伙伴说因为“梦想”。
我要邀请你想一下这个问题:如果在满足了你及家人的物质需求外,还有什么会驱动你的进步?
就这个问题,我在做教练的过程中和多个人沟通过。有人说是要体现自我价值,有人说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有人说是为了进步和被认同……前段时间给一个大一学生做教练,问她类似的问题,
她说希望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中午和一个将要参加我《雕课工坊》公开课的学员聊,她说她从小生活在农村,发现农村对于学前教育一直不重视,所以有一个梦想就是在老家建一所幼儿园。所以大学毕业在学校做了一段时间老师后,毅然辞职创业,在老家开办幼儿园!,尽管做得很苦很累甚至不赚钱,但是这个梦想一直在驱动着她。
在《驱动力》这本书中讲到,
驱动员工的有三个要素:自主、专精和目标
。这是指在企业环境下,员工需要自主的工作环境、专精的工作任务以及明确的工作目标。而为什么这会驱动员工?自主的工作环境背后无非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性格,给到自己更多的弹性,这体现的是自由、价值等价值观;而专精是能够在专业领域里有所建树,可以发挥所长,成为专业人才,这体现的是专业、优秀、价值等价值观;而明确的目标是给到自己使命感,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追求,体现的是团队、使命、追求等价值观。
所以驱动力背后是价值观的体现,在NLP逻辑层次里面,我们会问“
为什么这对你很重要?
”;再往上一个层次是身份,“
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再往上一个层次是愿景,“
你想要什么?
你的追求是什么?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三个问题
如果能够想明白,并坚持自己的追求,那就会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人,然后经常思考这3个问题也会帮你明确人生目标,并为之增加驱动力。
在组织中,我们可以将员工分为
自然、可燃和不燃型员工
。
−
自燃型员工就是内驱力很强的员工,他们对自己的追求非常明确,也可以自我激励,驱动自己的进步。领导者当然希望组织中这样的员工越多越好,但实际是事与愿违,这部分员工在组织中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
可燃型员工是领导者关注的重点对象,对于他们来说挖掘其内在动力,帮助找到他们驱动力来源,并匹配相应的工作任务和激励举措,也可以激发其内驱力,这部分员工是领导者领导力的主要体现。对于大部分组织来说,这部分员工是最多的,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成为所有组织的重要工作,正如陈春花《激活个体》中所表达的观点。
−
不燃型员工的存在往往是招聘策略的失败,或者是领导力的失败,将那些可燃型员工逐步转移为不燃型员工。对于这部分员工,领导者往往采取的是强硬举措,通过硬性命令或者是考核等手段来要求其动起来。
所以一个团队中,这三种比例员工的比例直接可以判断领导者的领导力状态。
现在流行“佛系员工”的说法,在定义来看,好像就是“不燃型”员工,对工作没有了激情,马马马虎虎就可以,据说90后这样的员工偏多。其实我认为不能冒然认为他们没有了追求,也许是传统的激励方式已经对他们失效,他们一定有他们想要的追求,但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满足他们。比如他们追求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平等、自由……其实,
这种变化带来的挑战就是管理制度和领导风格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