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进入2019年,我们发现中国居民的家庭资产配置很可能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过去作为家庭资产配置中最核心的资产:房地产的投资收益已经大不如前,许多地方还出现了限购。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正在逐步打破,而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现金类产品收益率不断下行。那么,公募基金,尤其是权益类基金是否会成为未来资金流入的目标?居民家庭资产怎样配置才能既争取收益、又减少风险呢?今天我来聊聊自己的看法。
1
相比美国,中国家庭资产在基金产品上的配置过低
我们知道中美对比的意义在于,美国往往领先于中国,从美国的今天,能看到中国大部分行业的“未来”。过去20年,中国许多行业也不断跟随美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从这个角度出发,今天的中国和今天的美国差距越大的行业,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下面这张图来自摩根大通的报告,截至2018年底,美国家庭资产超过120万亿美元。其中的配置结构大约为,24%在房地产、21%在养老金、40%在其他金融资产,9%在存款。事实上,其他金融资产主要是共同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加上21%的养老金资产,美国家庭大约有60%左右的资产配置在共同基金。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的资产绝大部分配置在房地产,权益类资产配置的占比低于10%。中国家庭更愿意把资产放在房子,而非股票。那么未来,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方向会不会向今天的美国靠拢呢?
我们认为,这个概率是很高的。首先,中国的城镇化率从改革开放前的17%提高到了今天的58%,而一般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65%左右。中国房地产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意味着房价高速增长期结束。特别是人口红利消失后,房子作为一个资产的配置价值开始下降。
其次,随着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打破,这个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开始出现较大程度下滑。过去几年,一些提供所谓8-10%“无风险”的产品,最终都体现了巨大的风险,包括P2P、类固收的非标产品等。
另一方面,各类真正无风险的现金类产品年化收益率已经在3%以下。未来随着中国大概率进入降息周期,现金类产品的收益率也可能会出现持续下降。
公募基金(尤其是权益类产品)在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需求一定会起来。
2
通过大类资产配置提供优质盈利体验
最近我们和中欧基金副总经理、固收投资业务负责人顾伟行了一次交流,他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谈了一些思考,希望给持有人带来优质的长期盈利体验。我们发现,用户需要的并非一味地高收益,而是风险调整后的持续收益。
研究发现,风险和收益应该是匹配的,A股市场长期来看并非收益率不高,而是风险收益的“性价比”比较差,股票市场波动太大。
从下面这张图中我们看到,1998年以来上证指数的收益率并不比标普500指数差多少,但是其波动率远高于后者。从长期投资盈利体验的角度看,标普500指数的投资者感受明显会好得多。
资产配置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顾伟分析,
资产配置就是做一个多类资产的组合。这个组合的目标并非实现收益率最大化,而是要争取性价比最高,提高风险收益比。
简单来说,就是你每多冒一分钱的风险,就应该多获得一分钱的收益,收益和风险应该是相平衡的。如果,能够通过多类资产的配置,你多冒一分钱的风险,获得了两分钱的收益,那就提高了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过去20年,A股年化收益率不到8%,但是对应的波动率超过了20%,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投资者认为A股盈利体验不好。
那么,大类资产配置是如何做到的呢?顾伟认为,
大类资产配置的核心是低相关性。在多资产组合中,并非你持有的资产越多越好,而是要确保资产之间的低相关性。
这样就能取得“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这也符合达利欧资产再平衡的理念。最简单的,你可以加入债券、加入商品期货、甚至加入衍生品。通过增加负相关或者零相关的资产,将大类资产配置的波动率大幅降低。
国际上,在资产配置领域最专业的莫过于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负责人大卫.斯文森。他从1990年到2012年,花了22年的时间把整个资产配置调整到了一个有效前沿上。
3
大类资产配置需要专业精细的投研体系
在投资中,大类资产配置的门槛其实是很高的,需要一整套的投研体系。我们在达利欧的《原则》中看到,桥水如同一个机器那样在运转,其投资体系非常完整,各个“零部件”都是极其的精良。因为如果在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很可能导致最终的输出有误差。
而且大类资产配置,对于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的要求也是最高的,需要管理人不仅仅了解权益品种、还要了解固定收益、商品,以及衍生品等各类资产。
过去,基金经理个人更像是一台超级电脑,所有的信息都汇总到基金经理这里,然后基金经理依靠个人的运算能力去做决策。但是在当下的市场中,信息在几倍、几十倍的增长,再通过原来的“单机版”模式完全行不通。那该怎么办?
我们发现,类似于桥水这种“流水线”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新一代资产管理行业的主流,而依靠个人英雄主义的投资模式已经过去。这背后也有几个原因:
1、大家越来越重视投资收益的可持续性,而个人的神勇操作是有很强不确定性的。
体系化的东西,往往才是稳定、可复制以及可持续的。未来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已经改变,并非是卖你过去的业绩如何,而是告诉客户过去的业绩能够持续。那么如何将你的投资业绩持续下去呢?这背后就需要更多依靠投研系统,而非个人。我们看到,即使达利欧不再担任桥水的CEO位置,依然不会影响桥水的投资业绩。投资的“圣杯”,不就是做一个能永恒运转下去的产品吗?
2、资产管理行业也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必须拥抱科技和先进的系统。
工业化时代最大的特征是,通过科技创新带来了劳动效率的大幅提高。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蒙古骑兵所向披靡,但是遇到西方联军入侵时,大刀长枪完全无法与枪炮匹敌。先进工具的使用,平台化系统的引入,将成为未来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
3、无论是大类资产配置产品,还是主动权益产品,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分工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巨大。
即使一个基金经理水平再高,也需要优秀的研究员提供个股挖掘和跟踪。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应该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基金经理可能更多做组合管理,研究员负责行业个股挖掘,大类资产配置则是把不同类别资产组合拼装在一起,并且通过宏观策略维度进行资产权重的匹配。投资流程越来越复杂之后,依靠单一个人能力就能全覆盖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体系化资产管理的模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4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相比于其他行业,我们认为资产管理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过去刚需兑付时代已经结束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类固收时代也过去了。可以说过去中国的理财产品更多是基于某一种简单的套利。在这背后,我们看到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从2010年到现在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未来,中国居民理财产品会逐步转向资产管理公司的理财,中国家庭的权益类产品配置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投资者也会更加看重资产配置。我们看海外成熟市场,大部分国家的股票市场收益率都是超过房地产的。而他们往往在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房地产成为主要配置,到了第二个阶段,公募基金或将成为主要配置。
展望未来,到2020年资管新规彻底执行,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新的机会。专业化体系化的投研平台会获得更高的用户认同度,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给用户提供的是,长期可复制,收益率相对清晰的资产管理产品。
我们相信,随着投资者开始变得成熟,也会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接受一部分的波动率,去争取更高的收益率。
整个家庭其实并不缺钱投资,而是缺少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产品。我们认为,整个资产管理公司会在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以上文章来源于点拾投资 ,作者朱昂
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家关于资产配置的困惑,更好地掌握和玩转目前最火爆的资产配置工具——ETF。
新力量学苑集合行业力量,聘请Steven老师,为小伙伴们倾情开发了关于ETF产品的重量级课程:
《15节课成为ETF配置高手》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新力量学苑,你一定可以通过学习,提升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