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大好实习
南大好实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再次提醒!交了钱你的文章就能上《南方能源观察 ... ·  17 小时前  
南方能源观察  ·  《南方能源观察》电子刊上线!订阅方式戳→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大好实习

奶茶能有什么坏心思,越来越像八宝粥罢了

南大好实习  · 公众号  ·  · 2021-04-16 21:00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有意思报告(ID:youyisi_cn)

奶茶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杯?桶?
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那你可能已经Out了。
现在的奶茶已经进化到用“锅”来盛装了!
巧克力、珍珠、椰果、紫米、红豆、布丁、仙草、小丸子、茶冻等小料装了满满一锅,再将搭配的奶茶倒入,用勺子舀着吃。

一“锅”奶茶下肚,晚饭都省了。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奶茶小料了
如果你好久没喝奶茶,再拿起奶茶菜单,可能会傻眼。
菜单上各种啵啵球球丸丸冻冻的小料名称足以让不怎么了解这家店的你摸不着头脑。
但有经验的人点单时,都会感觉自己是高贵的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奶茶加料学院毕业生。酒酿麻薯豆乳奶茶不另外加糖去冰加芋泥……一大串不换气说下来,流利得仿佛在念咒语。


是的,从CoCo凭着一杯“奶茶三兄弟”圈粉无数,再到书亦烧仙草喊出“半杯都是料”,奶茶就在无限加料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了。

直接用勺子吃 图源微博

圆球状的珍珠芋圆,块状的烧仙草布丁,泥状的紫薯芋泥……形状各异不要紧,在奶茶的世界里统统都能和谐。
小料这个概念的范围也在扩大化。有的品牌别出心裁,发掘了一些独特的“小料”。
快乐柠檬推出招牌蛋糕奶茶,以“可以喝的蛋糕”吸引了无数重度甜食控;KOI家的“饼干奶茶”甚至还有咸蛋黄口味的;沪上阿姨上线“烤红薯奶茶”,一下子唤回了儿时记忆;CoCo冬季新品“焦糖栗子奶茶”,不知道会不会有糖炒栗子的口感。
图源官网

还有这家店,加料菜单上赫然列着桃胶和雪燕,看来是立志要将贵妇路线贯彻到底。
图源微博

国民饮料品牌娃哈哈也带着它的AD钙开起了奶茶店,并且一开始就直接放大招——八宝粥做基底的奶茶,让“奶茶变成了八宝粥”的调侃成为现实,就问你怕不怕。
奶茶大满足”——底料里用的八宝粥也是娃哈哈的哦

而且,上面说的都是底料,与其二分天下的是以冰淇淋、芝士奶盖、奥利奥碎、坚果为代表的顶料。
反正只有你想不到, 没有不能加的小料
为什么奶茶越来越像八宝粥
对于奶茶爱好者们来说,加料还是不加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一杯奶茶半杯料,搁这喝八宝粥呢?我提议成立奶茶不加料协会。”不加料派感叹,端起奶茶吨吨吨大口喝完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啊。


但加料星人不这么觉得,只要他想,就可以往700ML的大杯奶茶里加进十多种料,装不下的也可以单独分装,保证一杯下肚,撑到感觉自己要生小奶茶了。

小料分装 图源微博

“一杯加足料的奶茶融合了下午茶和点心,可以解渴,可以补充体力,又不会有正餐的正式感和麻烦感,便捷快速,难道不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吗?”
总的来说,奶茶加料是大部分人和品牌都乐意接受的发展趋势。
对大多数人,优惠、划算是选择加料奶茶最直接的原因。以一点点为例,你在点单时就可以选择两种免费配料,不加钱就能喝到半杯料的诱惑无法抵挡。
把店内每一款奶茶每一种甜度每种加料都点一遍的尝试如同探险,N种小料=快乐的N次方,充分满足创造欲。


如果不想花心思慢慢试错,在社交平台上随便一搜就有大量的奶茶爱好者们分享的各个品牌隐藏加料菜单,教你如何自由搭配一杯性价比超高的多料奶茶。

对于品牌而言,在竞争激烈的茶饮行业,料多是体现产品优势 最简单、最直观 的售卖方式。
一杯加满料的奶茶的吸引力确实远大于纯奶茶,特别是在价格差异不大时。
点开外卖平台的页面,销量最好的奶茶都是可以随意加料且料多实惠的,评价也几乎围绕着小料的质量,作为主体的奶茶味道如何,who cares!
随着小料的增加,奶茶的价格也自然地提升了。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奶茶的单价保持在10元以下,而现在已经普遍上升到10-15元,并且外卖起送价的限制让很多原来不想加料的人被迫多点几种小料凑单,这也让品牌有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100元起送,是我不配了 图源微博

同时各种小料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自己在家DIY奶茶的难度和成本,因此奶茶店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变味变料变模样,品牌都得玩花样。在行业差异化不高的形势下, 小料全开放,小料大变样 ,是奶茶品牌争夺用户注意力的好方法。
奶茶加料该何去何从
在茶里面加料的传统中国古已有之。
在宋代以前,古人喝茶更像“吃茶”,先要把茶烤熟,碾得碎碎的,再拿筛子细筛,把筛出的茶末再煮。煮好后再在茶汤中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香料,最后一起喝掉。
但奶茶加料是从1987年台湾品牌“春水堂”将粉圆加入奶茶研制出最初的珍珠奶茶开始的。
图源图虫创意

1997年珍珠奶茶涌入大陆市场,迅速在年轻人群体中风靡起来,在这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奶茶加料经历了一个“无所不加”的时期。
在加料进行到一个高潮时,2011年的塑化剂风波让“珍珠”一度被封杀。
但不久以后CoCo等连锁品牌的发展让奶茶原料品质得到了提升,珍珠奶茶再度复活。
再往后,奶盖出现、水果茶诞生,新式茶饮阶段奶茶又迎来新一轮爆发,演变到今天,又回归到奶茶加料越来越多的进程中。
如今的奶茶,已经不再是单纯用吸管“喝”的饮品了,饮品和甜品的界限逐渐被打破,新的消费场景和需求被创造的同时也意味着 奶茶行业创新进入到了瓶颈期
奶茶加料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每家店都有几十种小料,而且大家的小料都很相似,已经加无可加了,品牌在小料上的差异化优势逐渐消失。
而且从健康角度来说,这样无限制地加料会让本已经是热量炸弹的奶茶更加让人容易发胖。
为了体现独特性,现在有一些奶茶品牌返璞归真,又回归了极简主义,只做简单的珍珠奶茶,以此吸引那些只想“喝”奶茶的消费者们。
同时品牌们也开始注重 原料的品质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