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眼科时讯
同步传真国际眼科时讯最新学术进展,为眼科临床、科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及时介绍眼科领域在科研及临床领域中的国际最新进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全球手游收入Top20:《王者荣耀》空降第一 ...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2025春节档最大赢家:超8000万日活之后 ...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又是腾讯?一款收入超10亿美金的二游出现了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越烧越狠,2025游戏公司也开始“没钱”了? ·  5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35岁熬进大厂但Leader比我小10岁,要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眼科时讯

赵云娥教授详解先天性白内障后囊膜缺损的形态学和生物特征

国际眼科时讯  · 公众号  ·  · 2018-10-26 18:14

正文

先天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后囊膜缺损是一种罕见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增加了白内障手术的难度。既往的研究对先天性后囊膜缺损的诊断是基于特征性体征的判断上,先天性后囊膜缺损的体征描述为后囊膜上界限分明、增厚的缺损边缘和前玻璃体的白色颗粒。先天性后囊缺损的另一个特征体征被称为“鱼尾征”,表现为当镊子夹住眼球晃动时能看到有白色颗粒在退化的前玻璃体中移动。然而这些特征性的体征并不总能在手术前被检测到,尤其是全白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因此,如果术者在不知道后囊膜是否存在缺损的情况下,术中进行水分离就有进一步损伤后囊膜的潜在风险。而且,先天性后囊膜缺损通常存在于晶状体完全混浊的眼中,对于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植入会有困难。因此,术前检测是否存在后囊膜缺失对于手术设计以及术前准备至关重要。针对这个问题,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的赵云娥教授团队对伴有后囊膜缺损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术眼进行形态特征和生物特征分析,从而能够帮助手术医师术前对是否存在后囊膜缺失进行预判。

赵云娥教授团队对先天性白内障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存在先天性囊膜缺损眼的试验组和后囊膜完整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角膜中心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角膜直径和眼压。


先天性白内障伴后囊缺损的临床表现

在先天性囊膜缺损的一致性体征表现为后极部混浊,伴或不伴有核性混浊。其余的特征性表现为后囊膜斑块伴随边界清晰的边缘和(或)边缘散在的致密白色颗粒,环形的灰白色颗粒在中心混浊区的边缘表现为光环征,中心混浊区或周围皮质的空泡,以及不均匀的核性混浊(后极部更致密)周边围绕晶状体皮质(图1)。这些特征并不总是单一存在,通常情况下,先天性白内障患眼出现越多以上特异性表现,那么存在先天性后囊膜缺损的可能性越大。


图1. A:箭头示后囊膜混浊区的分界清晰的边缘,后囊上有白色颗粒。B:箭头表示皮质中有灰色颗粒。C:箭头所指的是皮质中的液泡。D:典型的不均匀核性浑浊(后部更致密)。


先天性后囊膜缺损的分类

白内障被摘除之后,根据后囊膜缺损的形态,分为3种类型的后囊膜缺损(图2)。


图2. A和B:后囊膜大面积缺损伴随晶状体皮质下沉到前玻璃体。C和D:剥去后囊膜上的斑块后可见细小、机化的团簇状后囊膜缺损。E:后囊膜缺损合并永存性胚胎玻璃体血管。


先天性后囊膜缺损的生物学特性

尽管先天性白内障伴后囊膜缺损在临床中并不常见,充分散瞳后观察,也存在着一些特征性的表现来提示先天性白内障后囊膜缺损,如Vasavada等描述的边界清晰的边缘,后极部的白色颗粒以及鱼尾征等,然而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样,单纯靠临床体征诊断后囊膜缺损比较困难,特别是晶状体混浊程度高的情况下。事实上,依据Vasavada提供的临床体征,只有4例患者凭借观察到晶状体的边界清楚的边缘被诊断出存在后囊膜缺损。对于后囊膜缺损的特征性判断的缺失,患者会被置于更高的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中,如术中后囊膜破裂晶状体皮质掉至玻璃体腔以及玻璃体牵拉等。因此,术前对患者进行更多的线索搜集,对于预测术前是否存在先天性后囊膜缺损十分有意义,而赵云娥教授团队在Vasavada的基础上,完善、系统性地描述了后囊缺损的临床体征。


赵云娥教授团队通过对眼球进行形态学总结以及生物学测量分析,发现晶状体变薄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伴后囊膜缺损的独立且有价值的预测指标;系统描述了先天性白内障伴后囊膜缺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还发现后囊膜缺损患者的角膜直径更小,提示基因突变在后囊膜缺损的可能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