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CSK9抑制剂:从单抗到多形式创新
PCSK9抑制剂是近年来血脂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这类药物通过阻断PCSK9与LDL受体的结合,增加肝脏LDL受体的表达,从而显著降低LDL-C水平。2024年,PCSK9抑制剂的研究热点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扩展到了多种创新形式,包括肽模拟物、反义寡核苷酸(ASO)、siRNA和疫苗。
英克司兰(Inclisiran)是一种siRNA药物,通过靶向肝脏PCSK9 mRNA,减少PCSK9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LDL-C水平。与传统单克隆抗体需要每月注射不同,英克司兰每半年注射一次即可维持疗效,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2024年,英克司兰被纳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标志着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VICTORION-INITIATE研究探索“英克司兰优先”新策略,在已接受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采用“英克司兰优先”策略可使91.7%的患者LDL-C达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34.6%)。
在202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会议上,LIBerate HR试验公布了重要成果。由LIB Therapeutics开发的Lerodalcibep是第三代长效PCSK9抑制剂,也是首款针对PCSK9的融合蛋白,由PCSK9结合域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域构成。Lerodalcibep能和PCSK9 结合,从而阻断PCSK9介导的LDLR的降解,降低LDL-C水平。Lerodalcibep分子量较小,溶解度大,只需较小的注射体积(1.2ml)。在高危和极高危ASCVD人群中,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可降低LDL-C 水平59%,LDL-C达标率超90%。同时研究还发现,Lerodalcibep 300mg可使non-HDL-C降低47.3%,ApoB降低43%,Lp(a)降低33.4%,TG降低16.5%,HDL-C升高6.5%。
此外,口服PCSK9抑制剂的全球Ⅲ期临床研究也在进行当中。MK-0616是一种通过消化道吸收的小分子环状肽,可阻断PCSK9蛋白和LDLR的结合而降低LDL-C水平。其既往Ⅱ期试验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MK-0616 30 mg组降低LDL-C达60.9%。
2. APOC3和ANGPTL3靶向药物:降脂治疗领域的新热点
目前针对抑制APOC3和ANGPTL3的研发也是降脂治疗领域的热点。作为全球首款靶向载脂蛋白C-III(APOC3)的ASO制剂,Olezarsen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APOC3是一种关键的脂蛋白调节因子,能够抑制脂蛋白脂肪酶(LPL)的活性,从而阻碍TG的水解,导致血液中TG水平显著升高。Olezarsen通过精准靶向APOC3的mRNA,与其紧密结合,阻断其翻译过程,显著减少APOC3蛋白的合成,进而恢复LPL的活性,使TG的分解代谢回归正常。在临床试验中,Olezarsen展现了卓越的疗效。针对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心血管风险升高或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使用Olezarsen治疗后,患者的TG水平显著下降,平均降幅高达53%。同时non-HDL-C等关键指标也得到优化。这一突破性疗法为高危心血管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今年在法国里昂召开的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年会(EAS 2024)上,公布了两项重要的研究,ARCHES-2研究和MUIR研究的结果。Zodasiran与Plozasiran分别针对ANGPTL3和 APOC3基因,运用siRNA疗法降脂。在ARCHES-2研究中,Zodasiran可显著降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TG、non-HDL-C和Apo B水平。在MUIR研究中,抑制APOC3表达的Plozasiran也显著降低了TG和Apo B水平。
3. Lp(a)靶向药物:为ASCVD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Lp(a)是一种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但难以降低的脂蛋白,它兼具致动脉粥样硬化与促血栓形成的特性,因此成为降脂治疗的新靶点。近年来,针对Lp(a)的靶向药物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靶向肝脏LPA RNA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以通过沉默Apo(a)基因的表达,阻断Apo(a)蛋白的合成,从而有效降低循环中Lp(a)水平。ASO药物pelacarsen呈剂量依赖性降低Lp(a)水平,最大Lp(a)降幅达80%以上,总体安全性良好,Ⅲ期临床实践正在进行中。olpasiran是对Lp(a)降低具有长期作用的强效siRNA,JACC于2024年8月发表OCEAN(a)-DOSE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olpasiran≥75 mg 每12周1次剂量的参与者在末次给药后近1年时Lp(a)水平维持了约40%~50%的降低。Zerlasiran的Ⅱ期临床研究(ALPACAR研究)2024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结果显示,相比于安慰剂,以450 mg、每24周2次的给药方式进行治疗36周后,zerlasiran使Lp(a)水平≥125 nmol/L、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Lp(a)平均水平降低85.6%。
Muvalaplin是一种口服小分子药物,通过干扰载脂蛋白(a)[apo(a)]与ApoB结合从而减少Lp(a)的形成。2024年,KRAKEN试验显示,相比于安慰剂,12周、每日1次240 mg的muvalaplin治疗可以使Lp(a)水平≥175 nmol/L、具有较高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患者Lp(a)水平降低达85.8%。
这些药物为高Lp(a)人群提供了有效干预手段。不仅Lp(a)水平显著降低,且安全性“过硬”,患者耐受性良好,为Lp(a)异常升高患者带来曙光。
4.CETP抑制剂:重新审视的潜力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酯从高密度脂蛋白(HDL)向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的转移,降低LDL-C水平的同时提高HDL-C水平。但多年来CETP抑制剂的研究均未获得成功。最新开发的obicetrapib是一种口服、低剂量、每日一次的CETP抑制剂,拟用于治疗血脂异常和预防心血管事件风险,有望成为全球首个投入临床应用的CETP抑制剂。AHA 2024公布的BROOKLYN试验结果提示,obicetrapib作为接受最大耐受降脂治疗后的辅助疗法,与安慰剂相比,obicetrapib用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成年患者,1年时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达41.5%,具有稳定和持续的作用。对于无法通过现有降脂药物使LDL-C达标的HeFH患者,obicetrapib显示出新希望。据悉,Obicetrapib已完成9项临床1期研究、6项临床2期研究,Obicetrapib单药治疗或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的4项3期试验(包括BROADWAY研究、PREVAIL研究和PREVAIL心血管结局试验)正在进行。
5.载脂蛋白A-I:新的探索还需要更多证据
2024年ESC上公布的AEGIS-II研究结果备受关注。CSL112是一种血浆来源的人载脂蛋白A-I(ApoA-I)静脉制剂,可提高血浆HDL水平,该研究纳入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90天时,CSL112组和安慰剂组在主要复合终点事件风险方面无显著差异。该研究提示,提升HDL-C水平可带来心血管获益的假设仍缺乏循证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