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职场上,我们经常要主动或者被动的给人提建议,但是要提的有效果又不得罪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公司里有个年轻人,有热情没方法,交给他的事情经常做不好。
不得已,我经常要给他提建议,可是每次效果都很不好,引起了他的抵触情绪,非但工作没有进步,还影响了我们的关系。
得,咱改变不了别人,改得了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变沟通方式,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成功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我来说,他的进步使我的工作也轻松很多,最终还赢得了他的尊重和友谊。
今天这篇费了很多心思,有点长,干货满满,慢慢看!要的就是全方位360度深刻剖析、既有效又不得罪人地提建议!
一、提建议的误区
从建议的接收方来说,大家吐糟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不请自来,一言不合,张口就提建议 。
比如我最近买了一块手表,开开心心的带到公司显摆,公司的张大爷见到我就说:“小年轻的,买这么贵的东西啊,年轻人还是应该多存钱,花钱买这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呢。” 拜托,我花自己的钱,跟您有半毛钱关系啊!
2. 马后炮,事前不说,事后诸葛 。
上个月跟女朋友分手了,很沮丧,找哥们儿喝酒,哥们说:“早就看出来你俩长不了,你看她看你那眼神,那就是带着怨气啊,你要是早注意点也不至于到今天。" 拜托大哥,您早点说啊!
3. 怕提不好,选择不提。
这一点老公躺枪,每次跟他征求意见,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比如我问他,今天这身衣服怎么样?人家看了看我说:“粥快凉了,快喝粥吧。”大地啊,我这是造了什么孽才找的你啊!
4. 只有评价,没有建议,只说你哪不好,不说怎么改。
前段时间刚剪了头发,拉着闺蜜就问:“怎么样?好看不?”闺蜜端详了半天,想了想说:“好像不太适合你。”
完了呢?完了就没有了,我追问了半天她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反正就是不适合你,这不是给人添堵吗?
5. 居高临下,人身攻击。
说到这点,还得把老妈搬出来,每次我穿了漂亮裙子,问她好不好看,她总是会说:“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女孩子不能穿这么少啊,天那么冷,你怎么不多穿点,你这个孩子啊,跟你说什么你都不听,看着吧,将来有你哭的时候。”
苍天啊,你能把我妈抓走吗?
总结来说,槽点主要有:
-
不该你提建议的时候,瞎提
-
该你提建议的时候,不提
-
提的是意见而不是建议,没法指导实际行动
二、为什么提建议
既然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那是不是就干脆不要提建议了?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做为建议的发出方,为什么要提建议:
很多情况下,对方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成绩和生活,这种情况就不得不提建议。
而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建议提得不好没效果,对方就不会做出改变,那么我们为自己好的愿望也就无法达成。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掌握提建议的方法是为了帮助别人,不如说是为了帮助别人更好的帮助自己。
还有一些情况,对方的问题并没有直接影响到我们,但是作为家长,作为朋友,作为领导,作为下属,出于对对方的关心,看到了问题,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指出,希望对方成功希望对方变好。
可是好的出发点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不能只是动动嘴皮子,更要想想如何有效的提建议,真正地帮到对方。
正像文章开头说的那个年轻员工的例子一样,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我们希望的结果都是1>事情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2>不影响甚至会增进我们和别人的感情。
三、如何有效地提建议
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或者应该提建议的,当别人明确征求你的建议的时候,也不见得就是真心寻求建议。
按照下图所示,当别人描述一件事情或者主动让你提建议,一般有三种情况:
这种情况其实不是真的想寻求你的建议,往往最好的方式就是附和、闭嘴、或者合适的表达赞美。
这种情况其实也不是真的想寻求你的建议,但是往往以寻求建议的形式出现,你可能只需要表示安慰或者报以一个拥抱就可以了。
排除这两种情况,就有极大可能对方是可以接受建议的,如果还不确定,可以问启发性的问题,继续确认。
比如:在你看到朋友穿了红色的衣服不太好看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她:你好像很喜欢红色啊?
如果她说:是啊,红色喜气啊,那你就不要再说什么红色不衬你之类的话了
如果她说:也没有啦,瞎买的,挑花眼了,那你就可以说:下次可以试试蓝色,显得你气色好。
除了以上几种情况,作为老板或者父母,提建议帮助下属、孩子成长还是一种义务,那就不是要不要提建议而是怎么提和什么时候提的问题了。
四、有效提建议的基本原则
吸取上面提到的吐槽经验,好的建议一般要具备以下要素:
注重将来而非评价过去。
有建议要早提,不要等到既成事实再跑出来评价。如果没有条件事先给建议,也不要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建议应当是针对将来的情况,而非评价过去。
与其说:早就看出来你俩长不了。
不如说:你女朋友看上去不太开心啊,以后多注意观察细节。
对事不对人,特别是不要提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过去,或者扣个大帽子。
与其说:这孩子从来都是说什么都不听,每次都穿这么少。
不如说:天气冷容易着凉,下次记得多穿点衣。
注重可行性而非摆观点,结果导向。
单纯摆观点除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对对方基本上没有实质上的作用,之所以称之为建议就是要对事件的结果起到推动的作用。所以除了摆观点还最好指出具体的步骤。
与其说:这段写的不好,读者不会喜欢。
不如说:这段建议改成主动句,读者比较容易共情。
说完了基本原则,再来说语言技巧,有时候,方式方法比说什么还重要,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下技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意搭配。
1.丑话说在前面,提建议前,先加一句重话,建立合理预期。
比如:如果给朋友写的文章提建议,可以先说:给你提建议你可别生气啊!
再比如:给下属提意见,可以先说:咱们对事不对人啊,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2. 三明治原则。
原理就是:好+建议+好. 先说一个好的,让人比较容易接受中间的建议,再以比较正面的语言结束,让人留下正面的印象。
比如:给下属提意见:
好 - 你最近工作很努力。
建议 - 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可以更仔细一点,比如把左边的数据和右边的数据检查一下以确保他们一致 。
好 - 再接再厉,希望看到你的进步。
比如:给老公提意见:
好 - 老公,你最近下班都马上回家,表现真是太好了!
建议 - 如果你每次回来都能把鞋放在橱柜里,那就更好了
好 - 你这么好,知道你一定可以做到哈
3. 多用肯定句而非否定句。
因为A就是A, 而不是B不一定是A,还可能是C。所以否定句并不是单纯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可能无法得到需要的改变。
比如:提醒下属早点来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