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casa)微信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4中国旅游经济版图:全国31省份 ...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莎士比亚为什么没有过时——彼得·布鲁克谈莎士 ...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未来剧院场馆发展的需求变化:剧场数字化转型建 ... ·  6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中国文旅热词大盘点,什么是“2024之光”? ·  4 天前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  “画”里有话丨人日思亲,感恩有你 ·  4 天前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  “画”里有话丨人日思亲,感恩有你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千人计划”舞美班丨周正平谈戏曲舞台灯光艺术的发展与探索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公众号  · 美术  · 2017-08-01 11:38

正文

7月9日上午,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戏曲学院联合承办的文化部2017年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在中国戏曲学院正式开班。高级研修班自2016年开始到2020年,将连续五年,每年举办一期 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班 ,共培养1000名戏曲创作人才。

本期舞台美术班为 灯光专业 ,高级研修班的教学工作由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联合组织实施。教学主导思想是 “坚持特色、开拓视野、锐意创新”

高级研修班每期教学时间为一年,分为集中讲授 (一个月) 和剧目实践 (半年)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方式以中外著名设计师讲授为主,辅助进行剧目观摩和工作坊式教学,第二阶段以学员回原单位创作实践 (导师通讯指导) 为主。


近日,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舞美设计师,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周正平 举办了讲座,主题为 戏曲舞台灯光艺术的发展与探索 。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精心整理出讲座实录,今天通过学会微信平台与全国舞美同仁分享。



周正平

戏曲舞台灯光艺术的发展与探索





专家简介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舞美设计师,当代著名舞美灯光设计师,被戏剧界誉为“灯光诗人”。现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照明协会戏剧影视照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演出家协会舞台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作品与荣誉:《陆游与唐琬》、《寒情》、《明月何时圆》、《孔雀街新潮》、《孟姜女》、《宫墙柳》、《梦断深宫》、《汉武兴邦》等。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舞台美术丛书《光的戏剧——周正平舞台灯光艺术》。曾获中国文化部“文化舞美设计奖”、八次获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奖”“优秀灯光设计奖”、获中国话剧“金狮奖”等。




一、 舞台灯光科技的发展是基础


灯光在艺术创作中的第一要务,便是非常实际的照明功能。灯光设计者作为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合作者、辅助者,介入了整体的艺术创作。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其中照明科技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灯光的应用范围。在我的理解里,光不是局部的,而是能够漫射到整个舞台空间当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有生命的流动。在情绪、氛围和人物的内在心理之间,把控着视觉空间里的每一个分子。科技的发展为灯光带来了这种巨大的能量。


我们可以把灯光技术看作是人的视觉器官的延伸,毋庸置疑,灯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让观众的体验得到了解放,观众可以看到更加接近真实的表演。但绝对的真实和美并无法划上等号。朱光潜先生在书中写过,“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光的作用并不只是勾勒真实,而是通过灯光的布局、流动,把观众带入到剧目的意象世界当中去,在那里感受到美。科技的发展,硬件设施的进步,是灯光设计师自由创造意象世界的基础,对灯光艺术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科技有着“智能化”的概念,一些灯光设备会把技术编写到程序之中,最终让整个灯光的表达更加流畅,与舞台空间的结合也更加默契,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虽然现在智能化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未来灯光的动态表达一定会介入程序的概念,让灯光设计师免去繁琐的操作,腾出精力去进行意象的勾勒。最近热映的真人电影《攻壳机动队》便是根据日本科幻漫画改编的,它探讨了一个主题: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对人类思想的分离与对抗。



我有一种猜想,当智能化发展到极致,设备自身的程序可能会和我们的意见产生分歧,甚至开始对抗我们的创作。换句话说,有一天设备自身的程序就足够进行意象的勾勒和营造,灯光从业者存在的必要性将会衰减到极致。我相信,如果我们艺术从业者迷失在科技的热潮中,那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光是舞台的血液,人才是行业的血液,如果今后的从业者过分的追求科技的便利而忽视自身的创造力,那就是本末倒置,那灯光艺术就被抽干了血液。在科技的洪流下,有一点是我们要铭记的,那就是“内容”。


我们是创造者,对内容的重视才是进步的根源。而如何深入了解内容的产出过程,就需要从业人员拥有足量的知识储备,这一点是目前灯光行业极为欠缺的部分。



二、灯光作为一种叙事

——从业者的知识结构需要大调整


如果知识结构的认知程度在灯光行业有一个大标准的话,那么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从业者是不适应,不合格的,这是现在灯光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一个剧团的灯光师,能够完整掌握设备器材的人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对于知识结构的把控属于空白阶段。灯光的设计者不是在创作的后道进入,在拿到演出文本之后,制作人、导演会召开关于剧本讨论的会议。灯光设计者需要运用自己的眼界、学识以及艺术的把握,把文本的表层内涵与深层叙事通过灯光的方式进行表达,勾勒出表演的背景。


所谓表层内涵指的是,这是一个什么题材的戏剧文本?是戏曲、话剧还是歌剧?它们是一个现实题材还是魔幻题材,发生的场景需要怎样的光作为时间提示?如何与舞台美术设计人员一起构思空间方案?深层叙事则是与编剧、导演充分的解读文本之后,作出的判断,灯光作为一种富有能量的语汇,如何表达心理空间,如果做整体的视觉传达。


前辈为我们创造了一定的基础,赋予了我们工作上的经验知识,而新的灯光行业的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与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不能够只满足于前辈的经验,还需要拥有艺术审美能力,掌握灯光设备的相关知识。艺术审美是需要基础的,绘画的修养,细节设计的能力,造型能力,都是艺术审美的必要前提,需要严谨的锻炼;灯光相关技能知识是需要基础的,从设计阶段的绘图工具到实操阶段的控台、灯具等器材,施工过程的电力设备与系统安全等,需要从基础开始慢慢掌握。今后的舞台艺术必将逐渐摆脱时间的局限,新的从业者在操作和认知层面必须要有对虚拟概念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是从业者需要调整的知识结构,也是灯光艺术发展所必备的基础。



三、目前的舞台管理仍处于刀耕火种时期


当今舞台的艺术管理会在很快的时间进入智能化的时代,就像现在国家在倡导社区智能化管理,舞台艺术也应该进入智能化的管理阶段,并且不只是舞台和灯光。我国目前的舞台管理仍旧处于刀耕火种的时期,还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正式的操作和布局。


智能化整体管理的概念,含义是有控,可控,从舞台上演员的状态,到灯光设备使用了多少小时,在程序中都能够调动反应。演出过程当中出现所有反应都可以智能化控制,即便是不在剧场内也能够通过手机了解,这样能够极大的节约剧场的人力成本,让从业者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发挥在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和艺术的创作中。今后不仅是舞台灯光,任何一个艺术领域都应在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之中,让艺术创作更适合时代的发展。


作为国内的舞台艺术创作者而言,无论是灯光设计、舞美设计还是导演,一定要在创作层面和国际接轨。前期筹划完善的艺术方案在舞台上的实施过程当中不能变化太大,因为舞台的管理是有制度的,不能在这个时间段里无止尽的加工和调整,在国外这样做是一种业余的行为,它代表创作者没有按照认可过的前期筹划方案创造。这是舞台管理体系中经常被忽视的一方面,也是被实际证明的高效、正确的管理体系。


艺术与技术之辨由来已久,如何评判?标准也许就在于这虚实之间,如何拿捏?在美术的概念里,空间感是虚,质感是实。美术是用二维画纸的长和宽,来表现三维的东西,表现长、宽和深,让画面有空间感,这个虚空的感觉就是虚。而当你真正伸手去触碰,却能够触摸到它的实质。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已经脱离了对技术的盲目崇拜,科技与艺术不是完全的二元对立。科技在发展,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抬眼望去尽是五光十色的一片,然而艺术的实质却在于基础,整体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舞台的智能管理进度,这些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本质。只有扎实基础,方能由实化虚。




四、戏曲舞台灯光艺术


(一)舞台灯光的特点

1、舞台灯光的从属性

2、舞台灯光的可控和可塑性

3、舞台灯光是时间与空间高度结合的艺术

4、舞台灯光是艺术与科技高度融合的一门专业

5、舞台灯光的视觉效果评定依附个人的视觉审美

6、舞台灯光是综合艺术诸多元素中设计工序最后完成的一个部门




(二)舞台灯光艺术的发展需有三个条件支撑

1、科学技术的条件

2、演艺空间的格局

3、演剧艺术的观念



(三)舞台灯光的七种运用手段

1、明暗度

2、颜色

3、方向

4、形状

5、照射区域

6、运动方式

7、光的质感



(四)舞台灯光设计师所具备的六个条件

1、观察的能力

2、分析的能力

3、灵活应变能力

4、沟通的能力

5、共同创作的态度

6、管理能力




案例欣赏

大都版昆剧《牡丹亭》

北方昆剧院演出

总导演:曹其敬

导    演:徐春兰

舞美设计:刘杏林

灯光设计:周正平

服装设计:蓝玲 张颕


京剧《丝绸长路》

国家大剧院  国家京剧院 联合制作

总导演:陈维亚

导    演:孙桂元

舞美设计:高广健

灯光设计:周正平



专家采访


记者 :灯光的共性很强,在传统戏曲舞台灯光中的共性就更强了,您能不能根据经验谈谈在传统戏曲中怎样既能体现个性化,又能让人更好地接受这种个性化的创新呢?


周正平 因为舞台美术是舞台艺术作品视觉样式感呈现中至关重要的造型元素,一个好的演出作品没有舞台美术的样式来支撑,这个舞台的样式感是谈不上的,所以舞台美术的样式是这个戏风格特征很重要的个性表达。为什么现在中国的艺术家能在国际上获奖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证明了我们中国的艺术家成熟了,通过自己大量的艺术实践,也开始张扬自己的个性化表达。因为艺术作品要讲个性,千篇一律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作为舞台美术这个领域来说,这个是比较明显的,它赋予舞台艺术一个样式,一种个性,不同物质化的造型元素会带给你不同感受。但是灯光设计不可改变这种风格样式,所以在用光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要把自己在舞台上的东西表达出来,该隐藏就隐藏,用来强化舞台美术,特别是布景的造型概念。同时灯光在这个隐藏的过程中如何去表达,去丰富同一个格调里面的造型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灯光手段也很多,有智能化的系统,可以创造不同形象特征的东西,设计者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这是综合的艺术,是需要舞台艺术各部门共同完成的,只有共同完成了这个作品,才算完整,大家的目的才能达到。所以不能浮躁,不能一味地被技术掩盖艺术内在的表达,一定要谨慎去表达。



专家与学员合影


根据讲课速记文稿整理节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文、盗用图片。

授权转载和引用图文请注明出处。

所有图文内容仅作教学用途。

所有图文内容版权归

专家周正平

及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所有。


国戏舞美 教学团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