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专注于0-3岁宝宝的喂养与教育,认真研习育儿用品,分享育儿心经,一起努力成为更好的父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春秋款儿童运动鞋、板鞋、登山鞋…69元清仓, ... ·  19 小时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人在英国,遭遇了一次紧急撤离 ·  3 天前  
半岛都市报  ·  52天宝宝突然中毒,急送ICU!因奶奶往水里 ... ·  昨天  
半岛都市报  ·  52天宝宝突然中毒,急送ICU!因奶奶往水里 ... ·  昨天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女性40岁之后会有的变化,这一条很多人都中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除了昂贵的兴趣班,还有什么能够充实孩子的周末时光。亲试1年,这套STEM盒子仍是我的不二推荐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9-11 09:00

正文

总有人会问我,孩子开学后,周末的时间让他学点啥比较好,总不能成天抱着玩手机吧。


其实每次回答这个问题,我都有一点无奈。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不能说学书法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就一窝蜂全跑去练字。


不还是有那么多熊孩子,学几节就坚持不下去了,闹了几个回合,最终还是偃旗息鼓,不仅消耗了精力,白花花的银子也浪费了不少。


兴趣班我无法帮孩子们决定。但是有一样东西,娃体验过1年,可以不用花太多钱就能让娃周末在家,老老实实主动远离手机、电脑,还能增长见闻,培养一些有益的能力。



有一次,看见娃和他的好朋友两个人一起在倒腾积木和一些电子零件。我随口一问,他们告诉我,他们在制作虫虫机器人的身体。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喜悦)


原来是每月一期的“小卡机器人盒子”到货了。自从订购以来,各种稀奇古怪的机器人都会被儿子捣鼓出来,什么 音乐机器人、跳舞机器人啊、牙刷机器人 …所以6岁的娃在“制作虫虫的身体”,我都见怪不怪了。


(两娃拼装虫虫机器人的认真劲)


很多妈妈愁苦孩子周末一有时间就玩手机,眼睛都要看坏了。我觉得这个小卡盒子就很适合大家 ,比起恐吓威胁, 智取才能显示妈妈的智慧 。每个月花一两本童书的钱就能让熊孩子变老实,给妈妈们省了不少心。



这个机器人盒子,1年有12盒,每盒都有不一样的主题。 涉及自然、科学、机械、化学、天文、生物文等各个学科的领域 。比如娃和小伙伴一起制作的虫虫机器人,这是“昆虫”主题的盒子,除了制作机器人,还包含丰富的昆虫百科知识介绍,和其他延伸的小制作及小游戏。


我当时感觉小卡盒子特别新奇有趣,就果断给娃订了一年3-6岁探索版的。(另外还有7-10岁创造版)


自己拼装的绘画机器人


我体验后发现,它简直就是 一套STEM的居家教辅! 有了这个芝麻开门的盒子,外面动辄几百一节的STEM课程完全可以自己在家潜移默化地完成,给孩子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最重要的是价格实惠。



玩手机?还是制作有趣的机器人?相信孩子们都会主动选择后者。



这是由声音传感器控制的— 跳舞机器人


这是用水弹奏钢琴的— 音乐机器人


检测到人脸就自动吹风的-- 智能风扇机器人


下面这个 浇水机器人 ,由电路板安装,让娃接触到新名词—水泵。水泵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水流的…这些对娃来说,都是“新知识点get”

还能让孩子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感受到生命孕育成长的喜悦!


Part1


我个人最欣赏的是 小卡机器人的系统性 ,还是用 “昆虫主题”小卡盒子举例子 ,一个盒子就能把昆虫这个故事说得极为透彻,这是碎片化信息时代孩子们最缺乏的。


(昆虫主题--虫虫机器人)


贴合、组装、完成机器人,不仅给娃超多的成就感。连带每次将娃的作品往朋友圈晒的我,都自豪的不得了。(这是妈妈们的老毛病啊~)


除了制作主题机器人,小卡盒子延伸的N多小制作及小游戏,让娃体验更多的创造快乐↓↓↓


这是运用 摩擦和声音共振的原理 制成的会发声唱歌的竹蝉


运用 磁铁异性相斥原理 制成的翩翩飞的蝴蝶


还有 磁铁同性相吸原理 制成的舞台剧——蝴蝶的后花园。


去乡村游玩,还可以将里面配套的微观道具带上,观察知了和蛐蛐。

有一天和娃聊到虫虫,娃还跟我特别得意的告诉我,你知道昆虫是怎么样的吗?不是所有的虫子都叫昆虫哦~


他还拿出盒子里面的绘本,给我看昆虫百科,同时拿出拼装好的蝗虫,配合实物介绍给我看。


顺便瞄到娃做完的昆虫小测试,居然全部做对了。这些以往我们需要在生物课上死记硬背的东西,6岁的孩子在玩乐中就自然掌握了。


小卡机器人盒子 将所有的“昆虫” 知识打包起来,系统串联起来 ,同时把物理化学等基础的科学知识贯穿其中。



由绘本来引入,由故事来穿线 ,孩子不会觉得乏味,更加强了记忆。制作机器人、打造蝴蝶剧场、制作竹蜻蜓、拼装昆虫模型…原来将昆虫主题说透,有那么多种好玩有趣的方式。


还配有增强孩子体验感的 夺星地图 ,完成一项贴一颗星,这样的科普旅程,哪个孩子不喜欢?


现在,娃都变成了小卡盒子的忠实粉丝了,每个月最期待的就是收到快递大哥送过来的盒子。尤其是每个月小卡盒子固定发货的那2天,小眼睛那充满期盼的样子啊~


Part2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小卡盒子分为 3-6岁探索版 7-10岁创造版 。娃6岁,所以我给他订购的是相对容易的探索版盒子,各位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订购。


7-10岁创造版盒子:

7-10岁的孩子动手能力最强,小卡盒子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多的挑战感 这是我让朋友带娃去体验创造版的“魔幻星空灯”。


材料倒出来,哗啦一大推,星空底座、底盖、套筒、围板、顶盖、电池、黑色卡纸、工字钉,看上去眼花缭乱。


朋友说,有一步是将星空交卷片插入围板,看似简单的动作,就是装不好。再是固定底座,娃弄了半天才将上下两个圈对准。最后将胶片和围板套进底座拧紧螺丝,大功告成!


娃足足做了20多分钟,才找到制作星空灯的窍门。真是大大锻炼了娃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几次这样的锻炼,还可以培养孩子在遇到问题前临危不乱的性格。


制作好的星空灯美极了


还有配套的天文知识,动手又动脑!



3-6岁探索版盒子:

3-4岁探索版同样是制作机器人,相对更简单,以启蒙为主,带孩子感知世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库 比如“可爱的身体”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的小游戏,融合身体小常识,带孩子了解奇妙的身体,提升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比如3-6岁“身体”主题盒子, 可爱的纸片机器人,触碰不同的身体部位,它会跟孩子介绍自己的身体。

还有精彩的小故事

以及超多益智好玩的小游戏:

牙齿刷刷刷游戏

让孩子get到正确刷牙方式


消化系统贴贴贴游戏

了解人体构造


我和家里的小朋友都挺喜欢这套每月一期的小卡盒子,它很 怀旧 ,像小时候妈妈给我订阅的儿童读物,有一种别样的情结。


它又很 洋气 ,将高端的STEM课程,巧妙的浓缩在一个盒子里。看似简单,但每期都要围绕一个主题,把高深的科学知识做成孩子们也能理解、能参与、能掌握的东西,并且深深喜爱,其实需要非常强大的编制团队。


一个盒子,帮助孩子了解知识的同时,又能引发探索、引导思考,将知识点贯穿起来。能做到这些,又以那么实惠的价格呈现,我当然藏不住,要推荐给你们~(妈妈们的苦心)


Part3


小小盒子有何神奇魔力?


亮点一

在家就能学习的

STEM课程



说起小卡机器人,还有个比较动人的故事。小卡机器人的创始人铁皮,为了4岁的儿子辞去了百万年薪,专注于琢磨如何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及教育。


一次偶然的美国之行,铁皮发现美国孩子和中国孩子有很多不同,他们更加自信,更善于表达自我,更有创造力,而其中起到很大贡献的,就是美国最流行的STEAM教育。 在国内,一般蕴含STEM理念的国际学校一年需要20多万。而铁皮做得,是把STEM带到家庭里。


S 是科学 Science T 是技术Technology、 E 是工程Engineering、 M 是数学Math,STEM教育是这四门学科交叉的融合教育。

到现在, 重视各学科融合、实践中学习的STEM教育理念 为美国培养的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围绕STEM教育,铁皮最终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组建专业的教育团队,一起研发了“小卡机器人盒子”,通过孩子最天性的“玩”,把真正的STEAM教育送到小朋友的家里。


在整个小卡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铁皮还“聘用”自己的儿子,做产品经理。用孩子的思维,打造每一期的机器人盒子。

STEM教育的精髓,是由 观察—发问—假设—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这些环节组成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让娃收获很大的一点。



比如玩“密码”主题盒子,娃在制作一个“发报机”,就遇到了坎,后来发现是线路接触不良,重新搭线就运作了,这就让娃对“电路”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密码主题的目录)


而伴随着不同主题的不同项目,娃接触到水、电、颜料、纸片、塑料板……遇到各种自然学、艺术、物理学、化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多种知识串联起来运用,又是一次很好的 跨学科整合能力训练


亮点二

说透一个主题

学习与玩耍的结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