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一定不对吗?单一品牌战略有缺陷吗?让我们看看普通饮料行业。
普通饮料行业的公司多是以多元化的产品为发展方向,不断试着推出各种饮料产品或成功或失败,甚至延伸到其它即食食品。这就是它们在此行业走的路,领导品牌有统一、康师傅。
伊利发力“健康大平台”,走向饮品战略;双汇开始养鸡,做熟食。一个是基于行业相关性,一个是能力相关性。
都是有不错的前景,有利用了原有的渠道优势,这样的扩张不是基于地域规模,而是产品品类的丰富,所以费用不会夸张增加。
引申一个问题,多元化发展和专业化发展没有对错之分?公司发展各类产品应该进行多品牌运作还是单一品牌运作?多元化与多品牌运作是两回事。
我的理解是行业有差异,采取哪种方式关键在于了解消费者对产品诉求点是什么:
1)云南白药(SZ:000538),消费者诉求点是止血特征,延伸的产品到牙膏都还可以,但延伸到洗发水就要提出质疑;前者多元化成功,后者多元化执行起来比较勉强。
云南白药有多元化的产品和只使用单一品牌,反而有利于消费者认识药膏的特征。
2)统一和康师傅饮料,技术要求低,消费者的诉求点是止渴和卫生。如果多品牌运作,就要投入广告让消费者认同新的品牌,那么还不如用回统一和康师傅的标志。
该行业消费者诉求点低,只是对卫生和止渴有诉求。另外在饮料行业多品种发展也没有问题,可以做果汁、花生牛奶等,因为诉求点有连接性;
3)家电行业比如空调的诉求点是耐用、专业化和品质。美的的多元化导致产品质量和专业能力变低或消费者对美的专业化产生怀疑,所以多元化不理想;
空调、冰箱、洗衣机有各自的一定专业性,这种多元化是跨品类特征的多元化,客观上公司也无法做到全面的专业,消费者的诉求点得不到满足。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家电企业开始把自己的影响打造成诸如“家电一体化”、“厨电领军”等,而不是执着于某一个品类,这是一种微妙的变化。
4)丰田(NYSE:TM)在高端车不用丰田名字而用凌志,并单一用凌志品牌做高端车的广告,因为消费者诉求点是高端车拥有更好品质和更好的地位象征。
如果用回丰田的名字层次感不同。这个例子则需要多品牌运作。
5)宝洁(NYSE:PG)旗下很多产品,如果所有产品都用宝洁这个名字,就会显得产品不够专业,日化产品功能特征独一性不明显。
例如有消费真对洗发水去头屑功能特别在意,诉求的专业度高,子品牌运作就显得更加专业,单一品牌涵盖全部产品显得专业性和功能特征不够突出,反而交错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
综合来说,多元化发展或是专业单一品类发展、多品牌运营和单一品牌运作都没有必然哪个好,主要依据各个行业特征,消费者的诉求点来分析。
诉求点低的且各产品类诉求点有共性的,可发展多元化产品结构和采用单一品牌。
诉求点高的,专业化会更好,如果是同类产品,可以采用单一品牌,如果是不同效用类产品,需要采用多品牌。
诉求点与原先产品诉求点不同的,较适合采取多品牌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