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任期以来,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先后签署法律文件,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征收进口商品关税,后加拿大,墨西哥的关税加征延后一个月;中国对美国关税政策采取反制措施;其后,特朗普签署文件对所有进口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现阶段特朗普再次挥起关税大棒签署备忘录,有望在未来数周或几个月内对美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核心就是关税对等,此外特朗普还表示将对实施增值税的贸易伙伴加征关税。
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的一系列关税政策目标是全面围堵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优势,打压中国制造业,也有分析者认为特朗普的这些关税政策核心是为了促进制造业回流,解决美国国内的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培育税源等。针对于打压中国制造业全面围堵中国的说法,我们先回顾一下2018年贸易战爆发的背景,其核心应该是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产业规划文件:中国制造业2025。昨晚看了一则视频总结中国制造业2025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同时也建议大家把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找出来看看。十年的时间基本快到了,再对照这个总结视频看看,中国制造业现在在世界领先的地位谁能撼动的了呢?中国产业资本的优势,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技术开发优势,人才优势,智能制造优势,全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又有谁能替代呢?或许2018年第一阶段的中美贸易战是为了围堵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为了阻碍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攀登,但现阶段,随着各行业的全面领先,特朗普政府即使想打压,估计也是有心无力了。反而从最近一系列的动作上看,是在国内搞精兵简政、政府裁员、反腐等为主。或许根本性的目的为了不断攀升的美国国债,以及高昂的利息成本等,想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增加政府收入,削减赤字率等。至于所谓的制造业回流,要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岂是一朝一夕之功?没有久久为功的规划,朝令夕改,视协议,契约为草纸的操作手法(主要是指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搞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各种退群操作),试问那些资本敢去美国投资呢?或许仅仅只有美国舔狗日本、韩国的产业资本愿意,台湾民进党胁迫下的台湾资本。现阶段特朗普对全球的贸易伙伴发起关税战,势必搅动全球贸易格局,扰乱全球贸易秩序,并对美国的全球地位带来极大冲击,未来不排除,随着美国国内通胀率大幅增加,美联储降息的动作放缓,美国国债仍旧呈现螺旋式增加的可能性。进而最终动摇美元根基。
分析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现阶段的核心,全面关税后,能够为美国政府的收入大量增加收入,削减政府赤字,大量的裁员、关闭一些只有投入,没有变现渠道的部门,如一直乐衷于搞颜色革命的,洗脑宣传的: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情报部门、舆论宣传机构如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等,将助于大量节省政府开支。但最终关税的买单者,或许国际出口企业承担一部分,但大部分的承担着或是美国进口商,最终通过价格上涨传导、转嫁给美国民众。而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从2014年起国家层面战略性的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经过2018年以来的贸易战,部分中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的转移,以及近几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大量运用,中高端产业的崛起等,本质上,影响或许微乎其微。且未来的外贸市场培育重点或围绕东南、中东、非洲展开,同时稳定与欧洲的经贸关系,拓展在美国后院的影响,布局拉丁美洲以及南美洲。2018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虽然或受美国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出现下滑,但是外贸出口总的增长态势或将保持增长。出口结构上机电产品,机械产品,家电,光伏、汽车、造船等领域的比重大幅增加,预计2025年汽车出口或将达到600万辆以上,冲击700万至800万的水平。高附加值工业品的出口明显增量。
虽然特朗普政府新一轮关税战被很多人看成是利空中国制造业,但我始终认为新一轮关税战,对中国虽然有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后续是可以消化的,不会形成实质性的伤害,反而因为美国自身的孤立主义政策,战略收缩政策,将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话语权。
以近期舆论圈一直在反复讨论的英国BBC媒体为例,由于美国方面的援助中断,开始狂吹中国,不再带着有色眼镜,新闻报道中的照片不再使用滤镜,正面宣传中国,极力盛赞中国。当然我们不会在这些媒体毁谤或者狂吹中迷失自己的方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战略规划一步步的发展,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现阶段新闻媒体的报道只是一方面,民间人民群众的互动沟通交流才是加深彼此了解的重要渠道,当前我们采取了对大多数国家的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延长免签时长为240小时,扩围到更多城市,这有效的促进了国际游客进入中国旅游,以家乡张家界为例,由百度检索出来的新闻报道显示:根据携程集团数据显示,入境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增速在全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排名第一。预计随着过境免签政策的扩围,以及中美网民的民间对账,互联网信息的无障碍交流,中国将吸引更多国际游客进入。带动相关产业的消费增长,促进人文交流互动,有效的改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