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院外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会议邀请】油脂油料月月谈(第22期) ·  2 小时前  
CFC农产品研究  ·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2025/02/24 ·  15 小时前  
兵团零距离  ·  万物竞发争春来 | ... ·  17 小时前  
兵团零距离  ·  万物竞发争春来 | ... ·  17 小时前  
寿光报  ·  火爆!远销40个国家…… ·  昨天  
寿光报  ·  火爆!远销40个国家…… ·  昨天  
微观三农  ·  “桂字号”农业品牌 | 容县沙田柚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院外

《列夫》五一宣言|红色艺术国际|1923

院外  · 公众号  ·  · 2024-05-03 00:09

正文

EXTITUTE|批评·家 理论与历史碰撞/个例与议题交织
文| LEF/ 译编| 批评+

《列夫》(LEF)杂志创建于1923年,与创办团体“列夫”同名,即“艺术左翼阵线”("Левый фронт искусств" - "Levy Front Iskusstv")的缩写。“列夫”团体包括多位俄罗斯先锋派的成员:诗人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尼古拉·阿谢耶夫、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艺术家亚历山大·罗钦科、理论家奥西普·布里克、鲍里斯·阿尔瓦托夫、鲍里斯·库什涅尔、尼古拉·丘扎克、戏剧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吉加·维尔托夫。 《列夫》与形式主义、构成主义关系密切,马雅可夫斯基与奥西普·布里克是杂志的联合编辑,亚历山大· 罗钦科 负责封面设计。作为宣扬未来主义美学的革命平台,《列夫》主张满足社会主义的需求,促进“构建”生活。在发刊宣言中,“列夫”核心成员撰文呼吁“列夫将以我们的艺术去鼓舞群众,在群众中汲取组织力量。列夫将以有积极作用的艺术验证我们的理论,把艺术提到最高的劳动等级。列夫将为建设生活的艺术而斗争。我们并不希求垄断艺术的革命性……”(《列夫为何而斗争》)。 《列夫》在1925年中断,1927年复刊,更名为《新列夫》("Новый ЛЕФ" – "Novy Lef"),由马雅可夫斯基与剧作家、编剧、摄影家谢尔盖·特列季亚科夫共同编辑,依然由 罗钦科 设计封面。《新列夫》加大了摄影和电影方面的文章篇幅,试图普及 "事实学 "(factography)思想:工人阶级应该利用摄影和电影等新技术来制作 "事实 "作品。这一主张对瓦尔特·本雅明和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9年,马雅可夫斯基和特列季亚科夫在《新列夫》的发展方向上产生分歧,杂志也因其 "形式主义 "与新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产生冲突,最终停刊。同一年,“列夫”改名为“艺术革命阵线”(Revolyutsionnyi Front Iskusstv -Revolutionary Front of the Arts,简称“REF/莱夫”),1930年,随着马雅可夫斯基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Rossikaya Assotsiatsiya Proletarskikh Pisatelei,简称“RAPP/拉普”),以及政治和文化氛围的改变,这一组织解散。本期推送的是《列夫》1923年第2期的 五一宣言,召唤俄罗斯的左派艺术, 未来主义者,生产主义者,构成主义者,以及世界的左派们,建立左派艺术的统一战线——“红色艺术国际”, 与工人革命运动相结合,迎向未来艺术的曙光。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致库尔斯克工人| Y. ROZHKOV |1924
列夫五一宣言|1923
本文1000字以内
今天,五月一日,全世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们,将用歌声,欢庆节日。
五年来,成就与日俱增。
五年来,口号一天一天更新,一天一天实现。
五年的胜利。
还有.....
五年来,单调的庆典设计。
五年来,无精打采的艺术。

所谓的舞台经理!
你们还有其他的老鼠们,还要继续啃噬这场戏剧的骗局多久?
按照现实的生活来组织吧!
策划革命胜利的游行队伍吧!
所谓的诗人!
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扔掉你们那些病态的歌词?
你们会不会明白,按照报纸上的消息来歌颂暴风雨,就不是在歌颂暴风雨?
给我们一首新的《马赛曲》,让《国际歌》雷鸣般地奏响革命胜利的进行曲!

所谓的艺术家!
不要再在斑驳的画布上涂抹色块了。
不要再装饰资产阶级的轻松生活了。
发挥你们的艺术力量,为城市添砖加瓦,直到你们能够投身到整个世界的建设中去!
赋予世界全新的色彩和轮廓!
我们知道,"艺术的牧师"们既没有力量,也没有愿望去完成这些任务:他们只能坚持自己工作室的审美限制。

在这个游行示威的日子,在这个无产者聚集在统一战线上的五一节,我们召唤你们,全世界的组织者:
打破 "为美而美 "的壁垒;打破那些漂亮的艺术的小学派的壁垒!
把你们的力量汇聚到集体的团结能量中去!
我们知道,被我们称作右派的老艺术家们的美学,重振修道院的生活,等待着灵感的圣灵,他们不会响应我们的号召。
我们召唤“左派”:革命的未来主义者,他们赋予街道和广场以艺术;生产主义者,他们依靠工厂发电机的灵感,与所谓的灵感划清界限;构成主义者,他们用材料的加工取代创造的神秘主义。
世界的左派们!
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你们学派的名字,但我们知道——革命在哪里开始,你们就在哪里前进。
我们号召你们建立左派艺术的统一战线——“红色艺术国际”。

同志们!
把左派艺术从各到各处和右派艺术分离出来!
用左派艺术准备欧洲革命,在苏联加强左派艺术。
请与你们在莫斯科的工作人员保持联系(《 列夫, 莫斯科市尼基茨基大街8号)。
我们选择5月1日作为我们发出号召的日子,这绝非偶然。
只有与工人革命运动相结合,我们才能看到未来艺术的曙光。
我们,在革命的土地上工作了五年,我们知道:
只有十月革命,才给了我们全新的伟大的理念,而这些理念需要全新的 艺术的组织。
十月革命,将艺术从资产阶级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赋予了艺术真正的自由。
打倒了国家和工作室的界限!
打倒右派艺术的修道士!
左派的统一战线万岁!
无产阶级革命的艺术万岁!

列夫| 1923年第2期

版权归译者所有,译者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 LEF № 2
未完待续
1923年 第2期
纲领
列夫:《同志们!生活的翻砂工!》3
卡缅斯基等人五一劳动节诗9
实践
阿谢耶夫:《与耗子的战争》(短篇小说)20
乔治·格罗兹:《论我的创作》27
赫列布尼科夫长诗一首31
谢列布良斯基诗一首42
拉温斯基:《书报亭》(设计方案)44
列维多夫:《悲喜剧的美国性》45
马尔科姆·考利:《莱扬德克的肖像》47
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第113章55
斯捷潘诺娃:《当今时日的套装——工作服》65
丘扎克:《关于》69
理论
特列季亚科夫:《列夫与新经济政策》70
阿尔瓦托夫:《言语创作(关于“玄妙”诗歌)》79
布里克:《殷勤的唯美主义者》92
维诺库尔:《论革命成语(语言政策的一个问题)》104
西洛夫:《俄罗斯还是苏俄(无产阶级诗歌札记)》119
列维多夫:《论未来主义:一篇必要的论文》130
布柳姆:《没算清的账》138
丘扎克:《论日常任务(讨论文章)》145
书评
列福尔马茨基:评维诺格拉多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史诗的文体》153
G. V.:评《文格罗夫纪念文集》154
博布罗夫:评别雷长诗156
维诺库尔:评勃留索夫《普希金的声学》158
阿谢耶夫:评霍达谢维奇诗集160
塔拉布金:评穆拉托夫《孔恰洛夫斯基的画》161
塔拉布金:评马科夫斯基《画坛最新成果》162
阿尔瓦托夫:评维珀《静物画的问题与发展》164
阿尔瓦托夫:评丘科夫斯基《未来主义者》164
N. A.:评《当代西方》第2期165
费夫拉利斯基评智利剧本四种166
列夫书讯166
事实
S. T.:《弗谢沃洛德·梅耶荷德》168
费奥多罗夫:《梅耶荷德工作室:1922—23演出季作品综述》170
无产阶级文化、艺术文化学院、弗胡捷马斯成果汇报173
策萨列茨:《列夫在南斯拉夫》174
捷连季耶夫:《列夫在外高加索》177
院外计划 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
汇集、 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这一目标。
巴黎公社艺术家联合会宣言|1871
1871年4月15日,来自巴黎各地的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装饰艺术家们汇集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库尔贝和后来《国际歌》歌词的作者欧仁·鲍狄埃在内。他们讨论并提出可能的方法,一系列的提案直截了当的表明:艺术和文化是一种权利,艺术家们自己管理艺术。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质疑艺术为什么几乎只有国家和富人才能享受。由这些艺术家们成立的联合会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在美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它不仅意味着要彻底重构我们与艺术的关系,而且还包括我们与劳动、社会关系、自然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它意味着艺术和美去私有化,完完全全地融入到日常生活,而不是藏在私人沙龙里,或集中体现在邪荡的民族主义纪念碑上。
委员会将提案公布在《艺术公报》上,呼吁公众对所有进步的企图发表意见……委员会致力于我们的复兴,致力于公共财富的诞生,致力于未来的辉煌和普世的共和国。
现代建筑的国际战线|1926
尽管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各有差异和特点,但这一战线的确存在。金兹堡相信所有国家现代建筑先锋的革命追求将在其发展的主线上彼此密切交错,铸造出一种新的国际建筑语言,尽管(国族的、地区的)界桩和屏障依然存在,但是他们相互之间并不陌生,而且还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但是当金兹堡更为细致地研究这副图景时,却不只是用来说明其中的相似性, 选择德国、法国、荷兰和美国 不是某种在地理维度上平展开的陈述,而是以这些地区为代表指出现代建筑各种潮流中不尽相同的创造性路径,并由此得出一种如何达成国际战线的思维框架。其中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 语言的形式表达上,而且也体现在激发各种创造性的基本原则上。最终金兹堡将这一思维框架落回到苏联当时的建设局势中,指出现况中的成败得失的同时,也指明了更具可能性的社会条件和目标。
我们的社会条件为有计划的建造方法,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前景,开辟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只有通过它,标准化和现代技术及其成就才能展示出它们积极的潜力。
合集 2017/18 - 2021/23
院外 自从2017年4月试运行到2018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作为激励师生共同研习的方法,各板块的定位不同,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 BAU学社 探根究底,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 星丛共通体 回溯源起,以译介瓦尔堡、塔夫里和法兰克福学派等人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建筑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讲读中砺炼; 回声·EG 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共构审美论域; 批评·家 教学相长,深入个例以梳理历史的特定脉络,转换视角以突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 BLOOM绽 言与行贯通,以“都市状况”为核心议题,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