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车企寄望代工之时,发现合作的车企可能正在被国外车企插足,本想成为造车界鲶鱼的他们,却正在变为“备胎”的角色。
“大棒子变成了小拳拳。”
本周,在多家媒体曝出双积分制度可能会延期至2019年执行后,一位新能源汽车从业者在朋友圈里这样感叹。
言下之意是,双积分本来能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持先发优势的策略,而延后执行无疑给了这些海外车企应变的时间,杀伤力无形中大打折扣。
从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角度看,延后与否涉及到政策完善程度、国家外交、利益博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部分激进媒体过于“民族主义”的解读的确欠妥。
但必须正视的是,从国外车企的快速应变来看,江淮大众、福特众泰、日产雷诺东风之后,肯定还有更多的电动车合资企业,双积分压力之下,新一轮的合资潮正在卷土重来。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已经被选择的众泰、江淮、东风,还是可能会被选择的知豆、江铃、奇瑞等在新能源领域已有市场储备和积累的国内车企,都可以获得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利用和外资车企的品牌、技术、制造等优势的结合冲击一线梯队。
而眼下这些风头正劲的新兴造车企业可能成为双积分压力下的“躺枪者”。
本想着能靠着刚获得的造车资质和传统车企站到同一起跑线上,但谁曾想,传统车企一个个引来外援。瞬间又变为实力悬殊的追赶者角色。
互联网造车企业面临的情况可能更为绝望,大部分互联网造车企业在没有拿到资质之前,都采用了与传统主机厂合作生产,包括蔚来、车和家、奇点、小鹏汽车都是如此。
而当互联网车企寄望代工之时,发现合作的车企可能正在被国外车企插足,本想成为造车界鲶鱼的他们,却正在变为“备胎”的角色。
一位新兴造车企业做了一个比喻:以足球为例,一支队伍加入外援,实力大增。而其他球队则努力提升实力,避免淘汰出局。但如果,各球队纷纷加入外援,导致比赛严重依赖外援表现。以至于严重压缩本土球员比赛时间。那对于本土球队发展,将是弊大于利。反观汽车产业,如反客为主,则既没得到技术,还丢了市场。
来看本周锂电行业大事~
截止目前,新宙邦、天赐材料、国泰华荣国内3大电解液厂商均发布2017上半年度业绩报告。高工锂电注意到,从整个行业大环境来看,电解液毛利下滑已成为今年的一大明显特征。但与隔膜毛利同比下滑超过10%的幅度相比,主流电解液厂家下滑幅度并不是很大,不超过3%。
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隔膜一直被业内人士公认为技术壁垒最高的锂电池关键材料,高门槛自然形成高毛利;二是相对而言,主流电解液厂家在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控制上积累布局得更早,且取得了卓越成效。
新宙邦、天赐材料、国泰华荣作为国内主流的电解液厂家,在行业毛利下降背景下均实现2017上半年业绩的同比增长。在原材料产能过剩、动力电池企业强势议价,以及整个产业优胜劣汰加速背景下,这3家企业会如何取胜,其市场优势及战略会是怎样呢?
戳此查看《电解液毛利下滑 天赐/新宙邦/国泰华荣PK谁能更胜一筹?》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认为,2017年年中是六氟磷酸锂产能释放的一波高峰,供给会稍大于需求,2018年完全释放后就将出现供大于求局面。届时六氟磷酸锂降价直接带动电解液成本降低,电解液也会随之降价,但是电解液利润空间有可能会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强、原材料供应充足的电解液厂商在未来竞争中会更具竞争优势。
近日,证监会公布的《主板发审委2017年第131次会议审核结果》显示,上海璞泰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璞泰来”)首发申请获通过。
据了解,璞泰来成立于2012年11月,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动涂布机、涂覆隔膜、铝塑包装膜、纳米氧化铝等关键材料。
公开资料显示,2014—2016年度,璞泰来分别实现营收5.04亿元、9.23亿元、16.77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78万、1.25亿元、3.54亿元。2017年上半年,璞泰来实现营收9.55亿元,同比增长47.15%;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88.46%。
戳此查看《“黑马”璞泰来IPO首发申请获批》
一年又过去三分之二,动力电池产业的“分水岭”线日渐分明。
数据最能客观显示行业动态,包括沃特玛、国轩高科、盟固利、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国内优质动力电池上市企业均披露了半年报业绩,无论是整体营收、净利润,还是动力电池业务营收增长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动力电池市场发展的格局趋势。
一是技术驱动明显,产能扩张继续。二是产品价格下降影响整体盈利水平。三是,梯队排位赛将更加激烈。
戳此查看《国轩/沃特玛/盟固利/鹏辉等业绩PK 提质降本成2017主旋律》
铅酸领域来看,同样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截至目前,包括超威动力(00951.HK)、天能动力(00819.HK)、猛狮科技(002684)、骆驼股份(601311)、南都电源(300068)、雄韬股份(002733)等6家上市铅酸企业都已经发布了2017半年报。
其中,各公司的铅酸电池业务基本上都呈现增长态势,但锂电池业务却表现不一,出现明显的差距。其中,天能动力上半年新能源锂电池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57.5%,在同类型企业中排名第一。而超威动力、南都电源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戳此查看《6家铅酸企业锂电H1业绩PK 营收差距拉大分层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第三方PACK企业梯队分层、两级分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东方精工(002611)发布2017半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0.49亿元,同比增长7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事实上,东方精工实现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两倍的背后,是其将普莱德纳入囊中,在上半年,普莱德拿下包括北汽新能源和福田汽车共46亿元订单。
与普莱德上半年营收2.95亿,斩获超46亿元巨额订单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其它PACK企业的业绩并不好看。新三板上市PACK企业欧鹏巴赫上半年营收仅844.61万元,同比增长5.4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84.12万元。
高工锂电网梳理发现,目前国内第三方PACK企业数量已超过20家。根据企业属性来看,可以分为由电池和整车企业合资成立的PACK企业如普莱德、上海捷新、北京爱思开等;专注于动力和储能的PACK企业如欧鹏巴赫、索尔科技、华霆动力、捷能科技等;由数码转型动力和储能的PACK企业如欣旺达、德赛电池等。
尽管独立PACK企业数量众多,但是总体体量偏小,实力偏弱,发展较为缓慢,营收净利微薄甚至亏损。客观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❶
受到电池厂和整车厂“侵蚀”市场空间。
❷
新能源汽车政策波动影响。
❸
遭遇材料涨价和车企业压价的双重挤压。
❹
动力电池市场高度集中。
戳此查看《普莱德46亿订单启示录 第三方PACK如何逆袭?》
合肥国轩拟与比亚迪、中冶集团、曹妃甸投资集团共同设立从事三元前驱体合资公司,注册资本 9.37 亿元。其中,合肥国轩出资2.81亿元,股权占比30%;比亚迪出资9368.4万元,股权占比10%。
(戳此查看)
新三板铜箔企业嘉元科技(833790)公告称,于近期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报送了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材料。2017年8月30日,辅导备案材料已经通过广东监管局的辅导登记备案审查。
(戳此查看)
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通知》,确定了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高工锂电梳理发现,此次确定的项目中共有14家锂电企业入围。
(戳此查看)
基于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看好,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之争逐步升级。
高工锂电根据企业公开信息统计,2017年1-7月份包括苏州力神、猛狮科技等8家企业投产电池总产能超15GWh,宁德时代、沃特玛、微宏动力、猛狮科技、远东福斯特、银隆、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12家企业新增扩产电池总产能超过70GWh。
一方面,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颁布多项政策加以规范、指导,同时对2020年市场做出一定规划,增强了整车厂、动力电池企业加码布局的信心;另一方面,为了抢占土地、资金等资源,并且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电池企业纷纷加入投扩产队列。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补贴退坡、3万公里等政策带来的资金、市场压力,尽管产能过剩的言论甚嚣尘上,但是优质产能缺口依旧是动力电池企业加速投扩产的逻辑支点。
戳此查看《动力电池产能争夺升温 市场为王背景下4大趋势研判》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认为,动力电池产能之争背后的核心是电池企业技术、资金、市场综合实力的竞争。充足的产能是动力电池企业一种硬实力,同时也是提升市场占有率,抢占客户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是,盲目跟风扩张、重复建设或将造成大而不强、拖垮资金链、导致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
8月31日晚间,停牌4个多月的纳川股份(300198)发布继续推进重大资产重组暨股票复牌的公告。公司拟收购的标的为星恒电源的股权。从目前进展情况来看,启源纳川已经以现金18.64亿元取得了星恒电源61.59%的股权。
星恒作为专用车领域的优秀电池供应商,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几乎包揽了今年工信部已经发布的推荐目录中专用车锰酸锂电池的配套份额。在今年累计公布的7批推荐目录中,配套重庆瑞驰、重庆长安、东风汽车等十多家整车企业的30款车型。同时2017年上半年,星恒不仅在物流车市场保持了去年的强劲优势,而且在乘用车市场突破有力,今年5月装配星恒电池的乘用车批量上市。
戳此查看《纳川股份拟重组并购星恒电源 开启锰酸锂电池新空间》
纳川股份表示,此外从长远意义来看,星恒电源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多年经验积累,可为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整车运营+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模式提供更多的指导,从而为公司未来整合资源,带动公司现有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产业发展,优化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机会。
以上,就是本周大事,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