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乍起时
第二章:王者归来
第三章:左右互博
第四章:女人天下
第五章:暴雨将至
《左右互博》节选:
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大党进入了没有甘地的甘地时代,党内此刻角逐未来领袖接班人的斗争进入白热化。最被看好的两个人,正是原先甘地的左右手。左手边这位叫做尼赫鲁,他是一个标准的含着金汤匙出身的大少爷。尼赫鲁家族是当时印度最有名的红顶商人,他的父亲老尼赫鲁是国大党长期以来最重要的金主之一。尼赫鲁和当时所有贵族子弟一样,从小留学英伦,不过可能是受当时欧洲左翼思潮影响,他的政治思维比较倾向苏俄,也去访问过莫斯科。回到次大陆之后,顺利成长为国大党内的未来之星,属于党内中左翼的代表人物。
还有一位鲍斯,来自于最具反抗精神的孟加拉。年轻时也曾去英国参加过高等文官考试,并以第四名的成绩顺利通过。用中国人的话说,他是真正的二甲第一名传胪出身。不过最后他毅然放弃官位,回到印度加入国大党,从家乡孟加拉的地方党部开始,一步步走进国大党权力中枢。他的政治取向相对的比较倾慕当时欧洲正在崛起的德国,属于党内中右翼的代表人物。
至于党外政治光谱的两极,极左的印共在罗易的带领和苏联的支持下,走中国式道路,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大党,预备借鸡生蛋,在国大党内的斗争中是尼赫鲁的天然同盟军。还有一极,民族主义势力在一个医生带领下,模仿当时的德国,创建了自己的组织国民志愿团(简称为RSS)。领袖海德格瓦大夫来自于当时由穆斯林王公控制的海德拉巴邦。身为一个倍受压迫的纯正印度人,反穆是他一以贯之的不变主题。他还有个帮手,理论大师戈尔瓦卡,这位动物学家出身的老兄,也是印度民粹主义理论的奠基人。这股势力是鲍斯在党外的重要奥援。
尼、鲍二位早先都做过甘地的助理,然后先后担任过国大党的秘书长,最后先后成为国大党的执行主席,甘地对他们向来是一碗水端平。但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政治这回事最后总是要分胜负的。凭借自身家族庞大的资金实力和人脉基础,眼看要率先撞线的是尼赫鲁。鲍斯自然也不甘心功亏一篑,于是在一次党主席的选举上,一反常态地明确决绝了老师甘地指定的人选(原本两边是轮流担任,人选都由甘地事先拟定,作为平衡),谋求由自己连任。靠着党内外激进派的支持,鲍斯胜选了。这自然惹恼了甘地,于是指示所有中执委集体请假,导致国大党正常党务工作无法开展。一招搁车计,也算是师徒决裂前老师给学生上的最后一堂政治课。从此被迫下课的鲍斯一派与国大党中央主流派渐行渐远。
二战开始,在甘、尼中左翼主流派的操控下,围绕参战问题预备开展第三次不合作运动,打算压迫英国当局做出更大的政治让步,运动的高潮是日本在东南亚势力达到巅峰的时期。但随着中美远征军入印,“八月革命”就像昙花一般匆匆而过。至于右翼,在鲍斯带领下,希望德国势力能够南下印度洋帮雅利安兄弟一把,于是先到柏林。结果元首无力东顾,用潜艇送他去日本,接手了日本在东南亚俘虏的英军中的印度军人组成国民军,预备打回印度老家。没想到日军也到了强弩之末,鲍斯的最后结局是在台湾上空坠机而死。
二战后,印巴分治。甘地因为在分治过程中一味为了国大党上层利益,无视印度人的民族感情,偏袒巴基斯坦,最后被RSS的成员刺杀。刺客在法庭上说的明白,他曾经把甘地当作是印度的父亲,但是他这次刺杀甘地,是因为这位所谓的父亲已经背叛了祖国母亲,转而成为了巴基斯坦的父亲。尼赫鲁接盘以后,借刺杀案打压了右翼,又初步稳定了国民经济,对外与南联盟、埃及发起了不结盟运动,从没牙的老虎葡萄牙手里收回了果阿,一时间风光无限,印度历史进入了尼赫鲁时代。
《女人天下》节选:
其实与他的老师和父亲比较起来,尼赫鲁并不是一个有着非凡能力的政治家。尤其是在印中战争失败之后,独立初期那几年累积起来的那点威望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党内异己势力的质疑。古人云:人人都说神仙好,妻子儿女忘不了,尼赫鲁也不能免俗。在一次小中风之后,他就开始为自己的女儿英吉拉接班布局。首先祭出党政分家的法宝,逼退在政府内部任职,以德赛为首的党内元老派们。然后调动地方帮的首席部长们入阁,拱卫自己的家族权利。完成这些动作,也到了他自己升仙的时候了。经过一个因心脏病突发而亡的短暂过渡性人物之后,公主英吉拉顺利成为了印度第三任总理。
英吉拉,一个真正的印度铁娘子,即位之初面对的困局其实是她父亲一早为她埋下的。党内主流派系,一是当年党政分拆之后元老们的党务组织派,还有就是由部长们构成的辛迪加派。不论是旧敌还是父亲提拔过的新贵,此刻都已尾大不掉,敢于和英吉拉叫板。怎么办呢?必须要向党外寻求政治支援。英吉拉决定走中左亲苏路线,并通过农业绿色革命和银行国有政策,向社会上的穷人群体释放资源,寻求选票支持。结果这招很有效,有了穷人票和卢布票,清党行动异常顺利。老天似乎也帮忙,七十年代初的第三次印巴战争让铁娘子大出风头。但在政治威望达到巅峰的同时,也是危险的开始。
七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印度经济形势也是急转直下,反对派们的机会来了,突发事件也如期而至。古吉拉特邦工程学院宣布提高大学生的伙食费,几个卢比的咖喱催发了学运,接下来几乎所有的政治反对派都卷入其中。最主要的有被英吉拉清出去的原国大党元老组织派、不喜欢银行国有的原国大党自由经济派、反对激进农村变革的原国大党温和社会派、还有就是从印共主流(俄)派里分离出来的极左派印马列和毛主义、最后是被他们父女用世俗团结政策打压了三十年的右翼家族联盟(原RSS)。形形色色的反对派集合在社会派大佬,原来尼赫鲁的老战友,英吉拉叔伯辈的JP·纳拉扬周围,一场以纳拉扬名字缩写字母命名的“JP运动”在全国展开。
运动过程自然波澜壮阔,从对国大党的贪腐,到对英吉拉个人议员资格的质疑抗议,无日不有,百万人聚集的大场面在首都新德里司空见惯。到了最高潮的五六月间,纳拉扬号召全国军警站到人民这边来,不要再支持英吉拉的不合法政府。国大党内以谢卡尔为首的少壮派们瞅准时机也开始逼宫,向英吉拉发难。一般人到了这种时刻基本就算完了,可偏偏英吉拉不是个愿意向命运屈服的人,断然下令在最高法院就她合法地位表决的前夜,在全国实行紧急状态,取缔一切反对党,封杀异议媒体,逮捕所有异见份子。纳拉扬们本来因为持有军警不干政、善意中立的承诺而有恃无恐。不成想,英吉拉这次调动的是与尼赫鲁家族有着密切关系的印藏边境特种部队(也就是当年穷困来投的藏军),反对派们一下子猝不及防,6月26日于是也就成了印度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
当然,光有武功还不够,相应的文治配套工作也要做好。紧急状态的第四天,英吉拉就公布了政府深化经济改革的二十点方案。英吉拉相信,只要让最广大的社会底层群体有口饭吃,国大党的江山就稳如磐石。
之后几年的经济情势果然有很大好转,于是英吉拉决定提前大选。一来她对自己的人民有坚定信心,二来希望通过提前大选,让刚出狱的反对派们无从准备。
但这次她失算了。所有蹲过苦窑的派系,无论左右全都恨透了她,决定摒除之间所有成见,合力对付英吉拉这个大敌。他们联合组党,并以纳拉扬为精神领袖,全力投入选战。主打目标很明确,就是英吉拉的小儿子,民愤极大的桑贾伊。
这位阿斗负责国大党的青年工作,想当年为了配合母亲的二十点计划,他也搞了个四点计划:计生让数百万印度人断子绝孙;拆违把七十万居民从新德里的家中赶了出去;植树在农村造成饥荒;废除女性陪嫁,让所有适龄男青年心怀不满。反对派的策略果然奏效,再加上这次像印共毛、RSS这样的左右翼暴力分子携手做好了文攻武卫的万全准备,紧急状态也施展不出来了。英吉拉只好鞠躬下台,印度完成了自独立以来的第一次政党轮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