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 读史 |ID:dushi818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尧是禅让制度的创立者,号陶唐氏,史称唐尧。相传尧和舜都是远古时代的明君,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洪水泛滥,庄稼被淹,房屋被毁,民不聊生。那个年代的人们为了生存,只能往高地搬迁,但他们又时时面临毒蛇和野兽的袭击,老百姓的日子非常艰难。
看到如此情况后的尧忧心忡忡,紧急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讨治水问题。最后,各部落首领向尧推荐了鲧,说现在找不出比鲧更合适治水的人了,于是,尧就派鲧去治理洪水。
时间一晃九年就过去了,这九年间,鲧还是没有把洪水治理好,因此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其结果往往是堤坝被洪水冲塌,反而还升级了洪灾。
舜接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后,亲自到治水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并有懒散和偷工减料责任,就把鲧给杀了,委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到任后的禹完全改变了其父的治水方式,采取开渠排水、疏通河道、堵疏结合的办法。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常常累得气喘吁吁。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将洪水引入了江河流往大海。
那个时候,禹刚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忙,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有一次,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禹从门前经过,也听到了从里屋传出儿子“哇哇”的啼哭声,禹也狠心没有进家门看望。那个时间的禹用现在的话说,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那个时期治理洪水,困难重重。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由于河水被龙门山阻挡,常常会溢出河堤,引发洪灾。禹到那里观察地形之后,立即带人开凿龙门,并在龙门山上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一来,经江河引领,河水就可以畅通无阻的直流大海。后人都称颂禹治水有功,尊称他为“大禹”。
因为禹治水有方,所以舜死后,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一职。这时已经到了氏族公社后期,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除了能维持个人生活外,还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们利用自己的地位,把剩余产品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氏族贵族逐步形成。
同时,剩余产品的出现,也使得部落之间的明争暗夺战争频繁发生,争夺什么呢,当然是争夺那些剩余的产品,明里争暗里偷。而那时抓住“俘虏”(窃贼)后,并不把他们杀掉,而是将他们改变成奴隶,为贵族去劳动,就这样阶级逐渐形成,氏族公社开始瓦解。
由于禹在治理洪水中的功绩,大大提高了其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据说,年事已高的禹曾经到东方视察,并在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召集了许多部落首领,去朝见他的人们都手持玉帛,仪式十分隆重。当时有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便认为他怠慢了命令,当场将他崭杀。
由此足以说明,那个时候的禹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部落联盟首领,而是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国王了。
皋陶原本是禹的助手,曾帮助禹管理政事。皋陶死后,他的儿子伯益也做过禹的助手,按照禅让的制度,禹的继承人应该是伯益,但是禹死后,禹所在的夏部落贵族却拥戴禹的儿子启,并让启继承了禹的位置。
这样一来,王位世袭的制度便取代了氏族公社时期部落联盟的选举制度。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开始走上了历史舞台。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